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正午,鉚焊車間門前赫然出現一片新栽的竹林,一對石雕熊貓憨憨地坐在其中。竹子尚未吐出新綠,熊貓色彩略顯斑駁,但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
城市發展,企業成長,從鬧市區搬離,是大勢所趨。事物新生有欣喜,情感割離有感傷。百年企業,成長了多少代機車人,老廠房,老槐樹,小花園……承載了多少代產業工人的美好回憶。與他們說再見,有太多不舍。
那一天,最后一次下班樂聲,一眼百年做最后凝望。夕陽像它在這個廠區的三萬多個日子一樣,穿過總裝車間南側高大的塔松,將竹林旁的下班路涂滿一地金黃。
記不清,哪一年有耐寒的竹子新品種可以在北方栽種。廠門口辦公樓旁,多了一叢讓人眼前一亮的小小竹苗。北方的樹如北方的人——槐樹,枝椏橫生,不拘小節;梧桐,魁梧灑脫,剛直挺拔。突然有婀娜溫婉的南方竹子扎根于北方堅硬的黃土,每每上下班路過,心也跟著柔軟。
文學語言沒有白白給竹子那么多譽美之詞。幾縷春日陽光,一小片帶著詩意的綠色便在那不起眼的一隅蓬蓬勃勃地蔚蔚然起來。
竹葉特有的清甜攪擾著它南側一路之隔的食堂午飯香味,逗引著大家的味蕾。兩個烙得金黃酥脆的叉子,配上四毛、六毛一份的爽口涼拌菜。一塊多錢一碗的羊湯,撒上翠綠的蔥花香菜,油花擴散,鮮香隨熱氣蒸騰。二兩標準的嗆面饅頭,一毛二一個,吃起來自舌底泛著淡淡的麥芽甜。我們那時候年輕,每到飯點就餓得前胸貼后背。即使這樣,一頓飯有倆饅頭再配上一份幾毛錢,黏糊糊的茄子炒肉或百吃不厭的家常白菜燉豆腐,也把胃口填得很飽。
記得那時候有一個機加車間的小伙子特別能吃,一頓非吃仨饅頭才能飽。每每都要跟食堂大姐解釋一番,才能再用一個一毛二換來第三個饅頭。因為食堂有規定,饅頭賣的便宜,每人每頓只允許買兩個。不怕大家吃,是怕浪費糧食,這事成為我們這些剛入廠的小伙子的笑談。后來,時間長了,大姐們也都認識了這位能吃就一定能干的小伙子,買三個饅頭便不用再做自我介紹了。
新廠區的食堂,離這片新栽的竹林也不遠。想來當年那些打飯的大姐們應該早就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若是她們哪天相聚,聊天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當年那位讓大家發笑的小伙子?會不會因為在多年前,每天中午都能奉獻出一頓值得大家用歲月去回味的飯菜而驕傲呢?
夏日里的竹林,蓊蓊郁郁,幾枚格外健壯的竹子招搖著向四面伸展。順著它們的指引,機車出車場“立足國內,走向世界”幾個大字,清晰可見。之所以把這里做為一生的選擇,是因為畢業那年,看了電視新聞里播放的以國家領導人命名的機車在此誕生。當時就是一個感覺,太牛了!這感覺沒錯,幾十年來該車多次更換車型,每個車型運行起來都是那么牛!
在當年能進入這里工作,也是挺牛的一件事。出車場一輛輛列車順著軌道,鏗鏘著奔赴它們的使命。以此平臺,誠實勞動,踏實成長,給社會創造有效財富,換來令自己心安,令同行羨慕的回報。個人集體能共贏,是一件幸福的事。
秋日里的竹林,變黃的竹身多了一份成熟穩重。粗了壯了的竹子,沙沙地曳著秋風。下夜班的廠區空氣涼爽清新,月亮淡淡地掛在辦公樓角,一席竹影在如水的月光中蕩漾。安靜了遠處車間里傳來的機床切割“嚓嚓”聲。八月十五工廠分的月餅,餡里裝了工廠對職工的關愛與職工對工廠滿滿的歸屬感。
幾場冬雪,壓彎了竹林的枝頭,給熊貓披上一襲白色的裘衣。未聞竹折聲,只見玲瓏玉。年的氣息就這樣姍姍而來。大家談論著今年年底的年終獎該如何使用,嘻笑著討論年貨的種類與吃法。
分年貨這一天,機車廠所在的職工街會被交通頻道主持人反復提及,她在以調侃的口吻提醒司機朋友們:“機車廠分年貨,注意職工街可能出現的擁堵!”,出租車司機的對講機也傳出興奮的呼喊:“機車廠分年貨,職工街有的是活!”,好奇的鄰居會微笑著打探:“你們今年又分什么東西了?”。
兒子四歲那年冬天,零星的雪花在空中紛紛揚揚。傍晚時分,我提著大包小箱的年貨打開家門,兒子放下手里的玩具,拽著奶奶奔來拆他最喜歡的盲盒。那天晚餐,餐桌上多了一盤北極蝦。
兒子問我“為什么叫北極蝦?”“因為這蝦來自遙遠的北極,冷水野生,非常鮮美。”“那我嘗嘗!”對海鮮不太感興趣的兒子,第一次主動要求嘗嘗他自己定義,拒絕食用的海洋小動物?!坝悬c甜!”兒子甩著懸在餐椅上的小腿,嘟著嘴表示還要再吃一個。
時至今日,每每吃起北極蝦,十七歲的兒子還會笑著說“這是我小時候吃爸爸分的年貨,培養的一個破例愛好”。
竹林旁邊的小廣場山一樣堆滿的不是米面油和海鮮,是一個萬人企業過年也會有的,家一樣的溫暖氛圍;是百年企業里一代代傳下來的,年的熱鬧氣氛,年的喜慶文化。這文化像投入水里的一粒石,以波紋的形式感染著我們的家屬,感染著與我們接觸的親朋,感染著這座城里期待著用一個好心情去迎接新年的人們……
文化需要傳承,那是血脈與溫度;文化也需要發展,那是未來與希望。現代化的設備是企業的軀體,文化是它的魂,靈與肉不能分割,缺失的硬件可見,易補。一代代機車人用青春、汗水與熱情鑄就的精氣神不可見,但只要有了這代代傳承的企業文化,創造一切便皆有可能。
三月的正午,小塔松枝頭春風颯颯。陽光在水池曲曲的波上跳動,閃動的光點映照著旁邊的竹林熊貓。一個春意盎然,萬物生發的季節悄然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