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羅胖的音頻,有一些小感觸與大家分享。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若你想獲得財富上的自由,重點不是判斷的對錯,而是能否在關鍵時刻押注。財富不取決于賺錢的頻次,而是取決于一次賺錢的幅度。而幸福感則相反。
道理很容易讓人明白,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擁有世界上極少量財富的幸運兒,甚至懷疑他們是否真的過得不幸福,其實那些極其富有的人或許真的不那么快樂幸福,因為他們人生中的成功基本上是極少量正確的投資組合所產生的財富大幅度增加,而據相關研究表明,很少有經歷能對我們超過3個月以上的影響。比如,我們突然失去了一些東西,可能當時十分悲傷難過,但是大腦的潛意識會啟動適應機制,很快就會習慣這種新的生活狀態,再或者,我們面對升職加薪這樣好的事情,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感也很有限,在慶祝狂歡之后,我們會盡快回到正軌,繼續努力工作,因此,這就是為什么一味追求財富所帶來的幸福感最終總讓人有些失望。
幸福不在于一次幸福的幅度,而在于它的頻次。與其惦記著難得的能夠實現財富巨大增長的大高潮,不如抓住每天真實可見的能讓你一點點獲得很多幸福感的小高潮,比如獎勵自己吃一頓美餐,給愛人一個大大的擁抱,甚至是幫助一個小孩子或老人,抑或整理房間這樣細膩瑣碎的事情,因為它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是累加的,因此,每一天都會很幸福。如果,只是記得實現財富增長,那你很可能一生都不會幸福,因為即使是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亨,一生也就只有有限的幾次財富爆炸式的投資,而他獲得幸福的方式絕不是盯著未來一周的股票走勢,而是享受上班之前在路上的那段閑適時光,他會感覺自己走在西斯廷大教堂參加莊重的儀式,沉浸在米開朗基羅的匠心之作中,他感到無法言語的幸福。
很久以前,我一直覺得只有實現財務自由,得到想要的一切,才會感覺到幸福,可是,現在,我反而更懷念以前小時候和朋友們一起跳皮筋,一起唱歌,一起爬山,甚至一起逃課的經歷。那時候很容易滿足,看到路上一群排隊路過的螞蟻,也會仔細看上半天,和三五好友吃一包5毛錢的小零食也會很開心,懷念那時候5角錢2個的小布丁雪糕,很多很多……
所以,隨著慢慢長大,對于利益的追逐越發熱烈,卻忽視了很多觸手可及的幸福,立足現實沒壞處,但也要懂得找尋自己。
我認為獲得幸福感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第一,樹立使命感。
所謂使命感,就是將極難出現的財富“大高潮”與日常每一天的“小高潮”的合理結合。財富要積累,但更要珍惜每一天美好的瞬間。
第二,抱有一顆平常心。
財富是偶然的,很難把握,但幸福是必然的,是能確定把握的。如果財富沒有實現爆炸式增長,也不要氣餒憤怒,抓住小小的幸福,累計起來一樣能獲得大快樂。
第三,必須虔誠地為某個時刻準備著。
準備這事,并非為了結果,準備本身就是幸福的來源。你還記得那個鄉下人的故事嗎?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哪里死去,那么我將永遠不去那里。當你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心中懷有對生活的熱忱和目標,你就不會無所事事,而要奮力改變現在的處境,做這件事情的過程,就是獲取幸福感的來源。即使你所做的事情,醫生也不會有任何重要機會施展,但只要你喜歡,你真誠地對待,你所獲得的幸福感是成倍增加的。
朋友,祝你能夠獲得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