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和外界比較的風氣非特別盛行,尤其是對于自己的孩子,看到別人的孩子在參加培訓,我們也都很樂意投資,于是我們的孩子從四歲左右,就開始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大量的培訓和學習輔導班,比如有鋼琴課、舞蹈課、跆拳道班、足球班、英語班、繪畫班等等。
可是作為家長,我們是否真正想過,通過這些培訓班到底想讓我們的孩子學習什么?要達到什么狀態?我們要培養他什么品質?是否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去報班,還是為了完成我們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還是就只是因為別的小朋友也在上鋼琴班?
不管怎么樣,我們都已經報名參加了相應的培訓,那我們就應該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就,得到一定的鼓勵,進而讓他自己產生興趣,通過內在驅動使孩子自己想要去學習,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而不是每次我們家長都去監督她孩子去參加這個培訓,試想一下,被監督的感覺肯定不好。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孩子通過培訓和學習獲得一定的成就?甚至以后能達到大師的境界呢?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需要刻意練習。那什么是刻意練習呢?就是為了學習某項技能,我們需要通過獲得指導和反饋、關注技能的提升,有目的的持之以恒的專注的去開展練習。
和平常我們僅僅是有目的的練習相比,刻意練習有如下顯著的特點。
第一、想要刻意練習想要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是已經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在這個領域,大師、高手、學習者,新手區分非常明顯,因此刻意練習在體育、音樂、舞蹈、棋類等領域特別適用。
第二、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要求學生持續不斷的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而不是日復一日重復已經會了的技能。
第三、刻意練習包含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個總目標被清楚地按學習階段進行細分,并為這些細分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達成這些細分目標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學習者的提高,最好還可以被測量。
第四、可以練習是有意而為的,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既要遵照老師或教練的方法去做,學生也必須緊跟他去練習特定的目標。大師通常都需要1萬小時的刻意練習。
第五、刻意練習包含老師的反饋,以及因為那些反饋學生進行的調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須會自己檢測自己,自己發現錯誤,并作出相應調整。
那刻意練習為什么能起到非凡的作用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通過練習我們身體中的相應部位得到了強化,并在我們的大腦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心理表征,
例如在象棋領域,新手針對當前的棋局會考慮對方下一步或者下幾步會下什么棋,自己應該怎么下才會對有利,但是對于大師而言,他們的大腦里存儲有5到10萬個棋譜組塊,這就好比單兵和一個兵團在作戰,那勝負自然明顯了。
培養孩子成為大師需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在這個階段,讓孩子與他們感興趣的任何事物之間產生好玩的互動,可以通過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使其覺得好玩,參與互動,進而產生興趣。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在這個階段,盡管父母和導師可以采用許多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動機必須來自孩子的內心,否則他不會長久。初始時期,父母和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對孩子的進步至關重要,但到最后,孩子開始體會到刻苦學習帶來的回報,并且變得越來越能夠自我激勵。變得認真這個階段持續到12歲左右,孩子們會覺得自己是鋼琴師或者游泳選手等等。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想要真正在這個領域達到頂尖狀態,你就必須得找一個更好的老師,甚至需要到全國范圍內找最領先的教練或者老師去進行輔導。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在這個階段的人是引領整個時代進入全新世界的開拓者,有些人超越了他們的領域和行業中現有的知識,作出了獨特的創造性貢獻。
總之,大師是通過年復一年的刻意練習,在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改進,終于練就了他們杰出的能力,沒有捷徑可走,沒有所謂的天才。
因此,警惕那些速成班和不滿足刻意練習的特點的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