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三周特別推薦:007-79|李斌|《現在的人不如車》。
007-64|呂志明|《我終于開始了gafata的投資生涯》|簡書:可是沒有如果123
1、心中懷著一絲希望總比認為現在就是生活的全部要更好。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這真是一個艱難卻極好的開始,開啟你不一樣的人生吧!為你的第一步點贊!
007-69|肖瀟|《最好的季節,去最美的地方旅行》|公眾號:肖瀟紛享
1、旅行中,值得游玩和體驗的東西有很多,有些是共性的部分,有些是個性化的成分,因人而異。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肖瀟通過自己的旅行感知,向我們傳達著他的旅行感受。對文章最后的觀點頗為贊同,故摘為金句,知名的景點大家都會去看,這是共性,但感受不一,這是個性,不同的愛好,學識的人,感受一個城市的切入點也不同,也同樣是個性,這么美的季節,真想出去看看。
007-74|張鵬|《錯誤001 | 聽的目的是回應,而不是理解對方》|簡書:玩命小七
1.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更多的關注別人,而不是自己。
2.在自我反思時,應該更多的關注自己,而不是別人。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七哥總是能看清一個案例和一個理論背后的機理來指導生活實踐,可以透過七哥的文章看到他的選擇:做一個好爸爸,好先生是第一要務。這篇反思讓我對比了自己,發現“聆聽的目的是做出回應,而不是去理解對方”也是我的錯誤,我總是覺得,對方既然來咨詢你,就是希望得到建議嘛,這才能體現我這個聽眾的價值嘛,關注的是自己的表現而已!
007-79|李斌|《現在的人不如車》|簡書:左撇子李斌
1、(請善待我們自己的身體,因為零件不好配,忒貴。)有錢不一定有貨,有貨不一定適用,適用不一定成活! ? ? ?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李斌有一個優點,擅用類比、對比,從最常見的事兒入手,讓人特容易接受,行文還特有代入感,完全不穿幫,讀完還會發出一聲感嘆:我去,真的是這樣誒!保持特色,好棒!
007-84|雷德權|《得到與失去》|微信公眾號:桃李成溪
1、以恒久觀流動,以靜心行變革,以不變應萬變。安身于一種與時代交融又自為獨立的精神空間里。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德權這篇文章所思真是一個極高的境界,做到實屬不易,摘錄以上金句,以表贊同,要做到這點,每個人路徑不一,是否要這樣做?如何做?值得每個人深思,一旦達到這一境界,自然就有了相應的得到。
007-89|金小佳|《你了解你的時間顆粒度嗎?》|公眾號:金小佳佳佳
1、我們粗獷的時間顆粒度,更不應該成為我們偷懶的借口,我們至少應該向他們看齊,一步一個腳印的,壓榨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佳佳這篇文章的例子對我促動很大,我們都無法想象那些比我們成功了多了去的人都是怎么努力的,還自以為很努力。盡力壓榨自己吧!另外讀了三周佳佳的文章突然發現每篇的共同優點就是短小精悍,始終緊扣主題干凈利落地說清楚,減少讀者閱讀難度。特別好。
007-94|鄧立萬|《為什么被踢?關于社群活動幾點思考》|簡書:鄧立萬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鄧總就像復雜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提煉出許多自己的原創梳理,讓我們看得更明白些,有用的文章!
007-99|鄭甘露|《殘酷的世界里,雞他血地活著》|微信公眾號:甘露說
1、當你遇到一件值得去做的大事情,你一定要用生命去呵護它。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因為要用生命呵護,所以才能在殘酷的世界里雞血地活著。“我很敏銳地感受到,這就是我要的世界”這句話真打動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為之不顧一切,就是我眼中的露露,你一定行!??
007-104|付媛媛|《讀一課經濟學》|簡書:vifona_010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對于一位求知者而言,最過癮的無非是看高手過招,各有己見吧。媛媛較全面地為我們解讀了《一課經濟學》這本和主流認知相悖的見解,推薦想讀這本書的朋友,或者想多角度了解經濟學的朋友可以先看看這篇有用的讀后感再決定是否要讀。
007-109|陳才|《情緒管理與反脆弱性》|知筆記:caicono
1、一個熱烈的擁抱,短促有力地拍拍后背,都能恰如其分地改善情緒。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陳才最近一定在研究我們的大腦,哈哈,提個小建議建議:文章確實太像做筆記啦,其實結構已經比較清晰,建議排版上稍下功夫,會更易讀喲。
007-114|趙禎|《我有個小目標要完成》|微信公眾號:ZZ日記
1、心態是磨出來的,平靜是沉淀后的結果。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zz傳說你好,原創總是會有的,5月份的尾巴,期待你的好消息!
007-119|劉佳媚|《篤信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當下的意義》|簡書:劉佳媚
1、我們身處當下的這個世界正在變的越來越好,我們的最優選擇是順應趨勢。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遇見笑來老師后,才真正相信了精神偶像的力量和篤信的力量,除了佳媚文中提到的篤信對當下的意義之外,我還覺得,篤信,讓我們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007-244|王成|未交作業
007-885|舒小青|《你應該秉持什么樣的財富觀》|簡書:如霧如電
1、人吃飯了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2、今天的人們生活得痛苦,根源在于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志愿者蔡高小碧讀后感:笑來老師說過,我們腦子里的概念不清晰才導致選擇和行為的困難與錯誤,小青正通過人與物的關系來慢慢梳理她的財富觀,而你聽到的禪與羅胖關于《必然》的讀書筆記并非巧合而是你的關注點在此便自然地看到了。
007-973|陳濤|未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