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一個文科生。
? ? ? ? 我不清楚如何去分析空間站的圓周運動,不想去探索沖擊波的實際發射距離,但我可以選擇去思考這部電影背后所代表的中國味道。
? ? ? ? 我看的科幻片不算多,相比起來文藝片更和我胃口,但是好萊塢的電影還算熟悉。我為什么說《流浪地球》帶有濃厚的中國味道?其實很多自媒體也都對此有很多評價,但我們先回過頭來去回憶一下中國票房top5——《戰狼》《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美人魚》。仔細想想,基本部部都帶有很明顯的中國本土特色和本土思維。
? ? ? 《戰狼》的愛國主義與英雄主義,《紅海行動》的援非行動,《唐人街探案》的中國式喜劇,《流浪地球》的“中國主要參與性質”。首部科幻電影的招牌和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團隊主義讓流浪地球的火爆命中注定。
? ? ? ? 但也正應如此,讓我對這份中國味道有所擔憂,或者說無奈。《流浪地球》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場景。一是在地下城的教師中那一句“希望是這個時代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班長的腔調讓我懷疑是不是制片人有意為之;二是朵朵在全球廣播中的求助,長篇大段中似乎想表達初中生的真情實感,卻飽含中國人的家庭式思維,與當時情況簡直反其道而行之;三是聯合政府短短幾分鐘居然就莫名其妙地回心轉意“選擇相信希望”。
? ? ? ? 三個場景很簡單,但已經直接反映了《流浪地球》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團隊主義的“飽和式救援”;它不同于好萊塢的主角光環而是全人類的集合;它不同于一般科幻電影的常規線路(英雄的永不放棄與他人的犧牲精神)而是主角變得很可有可無,重點突出大我。
? ? ? ? 這是文化的差異,如果說這部電影作為中國特色走出世界,我是極度贊成的;但它如果作為中國科幻片走出世界我覺得它是不夠優秀的。明顯的中國式思維缺乏了普世精神,它主動縮窄了受眾面而選擇了中國市場,主動降低了自己的全球化,反而在國際上進一步豐富了中國是一個“大我為先”和“團隊集體為先”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上必然是突出了中國形象毋庸置疑,但在市場化上顯然不足。
? ? ? ? 從《戰狼》到《紅海行動》,從《捉妖記》到《我不是藥神》,到現在的《流浪地球》,我很開心地看到中國電影業的質量在顯著提高,制作人的心血可見一斑;但另一方面我有心存可惜,在這么多大熱的電影中,每個都是貼近中國生活或是政治的“中國大片”,但具有全球意義的普世精神電影卻少之又少,在市場化方面也僅僅只是聚焦在中國這個看似無底洞的市場。
? ? ? ? 當然,我并不是抱有批判之意,只是希望在未來,中國電影業能夠更進一步,更加市場化、全球化。
? ? ? ? 更值得肯定的是《流浪地球》所代表的中國創新與中國質量正慢慢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看到,也宣揚了國威,肯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積淀。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電影業終會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