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之前我一直很不理解微信公眾號一天只能群發一條的奇葩規定。發完之后還不能修改。
我相信所有做過個人公眾好的人都有這個體驗,每次寫文章寫完花了3個小時,排版,預覽,再排版,再預覽……這個過程就又花費1個多小時。
等到感覺萬無一失了,準備發布前,又感覺哪里不對。重新回過頭,再看一遍內容,修改,再預覽,再修改……又過去1個小時。最后發表的按鈕一點擊,才舒了一口氣。
這種體驗,你在別的平臺是體會不到的。因為不管是微博,朋友圈,空間,簡書,博客……你發表的東西,隨時可以修改,隨時可以更新。因為它們從來沒有“你只有一次機會”的設定。
但是,恰恰是這種“你只有一次機會”的設定,讓我在每次發文之前都要仔細推敲文章內容,讓我每次修改排版都格外謹慎,讓我每次做封面圖片都要反復調整。因為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你必須力爭每次做到足夠好。否則,你就是浪費了你一天僅有一次的機會。
你 可 還 記 得 高 考 ?
我依希記得高考就是這種感覺,高考應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只有一次的機會。(有人說復讀,我不敢茍同,一來這不是被大多數人會接受的方法,二來,我覺得這根本算不上一條退路或機會。)
高考的感覺和你12年來做過的任何考試的感覺都不一樣,過往的小考,你沒考好,永遠都有下一次。但是這次,你只有一次機會,你必須全力以赴,不留遺憾。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人在大學嘆氣說:“我當時要再多**分,就可以……”,這就是只有一次機會給人帶來的獨特的體驗,會讓人記住一輩子的體驗。
正是因為高考的獨特性,所以我們整個高中三年才會臥薪嘗膽,挑燈夜戰,每天奮斗到1,2點。試想,你還有為任何一個考試這樣過嗎?
想想你大學怎么考四六級的吧:
哎呀,要報名了,趕緊報班,買書,我要開啟學霸模式!
一個月后:離考試還3個月呢,不急,玩會兒先。
兩個月后:還有2個月就考試了,我現在開始背單詞,應該來的及。
三個月后:還有1個月就要考試了,有點小緊張,單詞書才看了10頁,不行了,開始背高頻詞匯吧!
離考試還3天:我天??!馬上就要考四六級了,單詞還沒背完,這個時候,還是看作文吧!
離考試還1天:恩,怎么努力都沒用了,明天當試水吧,來年再戰!
似曾相識?這絕對就是大多數人的大學的狀態!!
為什么?因為哪怕我上半年沒考過,還有下半年啊。我下半年沒考過還有明年啊……
機會多本來是好事,但是正是因為機會多,反而大家都不愿意為了一個機會去努力了。這種感覺就和我們一直感慨反正時間還長是一個道理。
他們說,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我相信。但是,大多數人的潛力都在默默無聞的時光里封存了。
也許沒有體會過絕望的人,是不會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一樣。
我記得在大三的時候,被同學邀請參加數學建模大賽,那是我第一次參賽,也是最后一次參賽機會。忙到最后一天發現題目整錯了,做不通了,臨時換題目,那就是沒得選了,要不整,要不放棄,想著就這一次比賽機會,怎么弄出個結果吧。于是一整天泡在實驗室,買來面包,泡面,去圖書館搬了一堆的書堆在桌上,沒命的看。在網上查相關文獻,要在幾個小時的時間內消化里面的算法,然后要自己實現。當時里面的測試代碼都是matlab,恰巧沒學過,于是還要花時間邊看邊學matlab。真是快20小時沒合眼,我現在想起來都恐怖,也不知道最后怎么堅持下來的,也許就是拼吧。
最后,果然在截止時間前提交了論文。緊繃的神經一松開,整個人就徹底不行了。然后整整一周都沒緩過來。雖然最后只拿了一個三等獎,但是我想我應該是拿出了當時最好的成果,至少沒留遺憾。要是沒有這個經歷,我可能一輩子也體會不到自己的潛力。
也許,只有當你真正面對一次“只有一次機會”的選擇的時候,你才可能會激發出自己想象不到的力量。
如果距離畢業論文最終提交只剩10天,那一般最后論文都能加班加點趕出來的。
如果明天項目上線,突然出現了bug,一般熬夜一晚上拼命也總能在上線前把bug調出來。
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最能激發體內的潛力。因為你沒的選,不努力,就是死路一條。
很多人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很多機會,恰恰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比如阿甘,他不會別的本領,所以把媽媽的話都記的很牢,媽媽跟他說過: “你若遇上麻煩,不要逞強,你就跑,遠遠跑開”。他只知道,只有跑,才能生存。
俞敏洪發表過一個演講:”堅持下去不是因為我很堅強,而是因為我別無選擇“,是呀他要是不參加3次高考,他就永遠只能當一個農民,別無選擇。
現 在 的 機 會 太 多
可是現在的人呢,機會太多了,多到你手指加腳趾一塊數都數不過來。
而且社會還在不斷給你創造新的機會。
高考志愿一個不夠?那給你5個?5個選擇困難?那就平行!
高考失敗了怎么辦?沒事,可以出國。成績不好?沒關系,只要英語好就行。英語不好?沒關系,有錢就行,去國外再培訓……
現在還沒對象沒關系,我們網站有大量優質單生男女青年,供你選擇。
這似乎就在告訴你,在現在這種環境下,你要是還在一棵樹上吊死,你就是傻X。
我們天天被“你有很多機會”的廣告,文章洗腦,我們相信這個世上總有很多的機會在等著我們,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努力,我們總有退路。事實是,這個世上確實有很多機會,但最后,你一個機會也沒把握住。
反而是那些沒得選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了人生巔峰。因為知道工作機會來之不易,失去了可能就意味著生存危機。所以他們把每一份工作用心做好,所以從端盤子做到了總經理。
因為沒得選就意味著你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個點上。
放大鏡聚焦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最 后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太過于安逸了,社會提供的所謂的更多的機會已經把我們喂的白白胖胖的了。
我們大多數人似乎再也用像父輩們那樣,為所謂的生計打拼了。因為不管怎么樣,我們總有退路,有些父母甚至都說了,你要混不下去就回來,我養你!
正是這樣,我們總是能為我們的失敗找很多很多的借口,因為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失敗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什么很大的影響,反正有的是機會。
但,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守恒的,一切東西的獲得都必定意味著以失去什么作為代價的。你所謂的下一次的機會,必定是以犧牲你的注意力,時間,金錢為代價的。只是也許,現在我們真的還年輕,所以還體會意識不到那些東西的代價有多大。
可等到我們真的老了,真的發現時間和機會不夠用的時候,可能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一個“騙局”。
很多時候你沒能成功,并不是因為機會太少,恰恰相反,你沒能成功可能正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選擇的機會太多。
所以,當你下次再為自己找所謂的”還有機會“的借口的時候,停下來,換個思路想一下,如果這是我最后一次機會了,我還會這樣嗎?
把每個選擇,每個考試,每份工作都當作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切可能都不一樣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