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有獨立的思想,卻缺乏沖破羈絆的勇氣。
坐在公交車上,無意中看到了廣告牌上這段被用作廣告的句子。廣告牌瞬息而過,我卻瞬間被擊中,感覺這段話說的就是我自己。
我不敢自詡自己多有思想,卻知道自己的欲念太多。也知道自己只在欲念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面前,徒有各種失落與痛苦,而不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其實也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行動能治愈自己。
曾在某個時刻,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痛哭失聲,孩子默默聽完我一通囈語,送給我三個詞:眼界、魄力與行動 。本能地,我想為自己辯解:困囿一隅之地的我,除了看書和上網(wǎng),如何才能擁有開闊的眼界?但最終沒有說得出口,因為我清楚,孩子說的是對的。不管因為什么,這三者都是我極其欠缺的,尤其是后兩者,幾乎是我的死穴。也許對外人,尤其是對學(xué)生以及他們的事情,我表現(xiàn)出來的總是堅決與果敢,但只要涉及自身,我就很難做出決斷,更難朝不同的方向邁出一步。我總是患得患失,無法取舍。姐姐曾問我:“有些事情,明明白白,你到底在猶豫什么?”同事朱老師也曾這樣評價我:“言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我清楚自己的毛病,也曾努力想改變自己。為了跳出總是關(guān)注自我,因為一人一事而情緒起伏不定的怪圈,擴(kuò)大自己的視野,我曾逼迫自己做起了十字繡,同時只看新聞節(jié)目。也曾在聽新聞的瞬間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引向了廣闊的他處,比如戰(zhàn)亂中苦難深重的百姓,讓我哀嘆“民生之多艱”;再如許多志愿者的無私奉獻(xiàn),讓我為自己的自私狹隘而汗顏;熱愛極限運(yùn)動、敢于挑戰(zhàn)高山險灘的勇士,使我為終日為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而斤斤計較的平庸而羞愧……處在生命邊緣卻積極與病魔作斗爭的癌癥患者,讓我意識到了生命短暫,我們沒有理由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生命;大自然的強(qiáng)大威力讓我意識到了個人的渺小……道理懂得不少,卻很難轉(zhuǎn)換成自己的觀念,更難改變自己的行動。我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重復(fù)瑣碎的事情,焦慮與痛苦也隨著生命的流逝而與日俱增,中年危機(jī)感壓迫著我,讓我無所適從。
在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前,我無法前進(jìn),只好后退一步,學(xué)習(xí)大多數(shù),用所謂的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出世思想安慰自己:想那么多干什么?開心不開心地都是一生。我試圖以此獲得短暫的心理平衡,實則是逃避。但總覺得這個世界如此浩大,生命如此短暫,來這個世上一趟實屬不易,就這樣糊里糊涂對待上帝賜予自己的一切,實在是有點不負(fù)責(zé)任,心里頗有一些不甘。但如何努力?又不自知。只有珍惜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直面可以直面的所有人,所有事。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jī)會,去涉足盡可能多未知的領(lǐng)域,嘗試所有可以嘗試的事情。
就讓我多一些勇氣吧!去沖破所有現(xiàn)實的和觀念的羈絆。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個世界上停留多久,但我不想浪費一分鐘。讓我努力睜大眼睛,不錯過所有生命中出現(xiàn)的美景;也要敞開心扉,去容納所有可以容納的人和事;我要用我所有的智慧,把這有限的生命活得精彩;讓我流盡最后一滴血,為了很多又不為什么。
請讓我擁有更多的眼界、魄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