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別人都是擠出時間非常努力的做這做那時,我總是很慚愧,因為我有大把時間。時間越多反而越不去珍惜,就像手里余糧多,就不去珍惜糧食一樣。比如每周一篇作業,我總是周一推周二,周二退周三,然后趕在最后一天完成。總是再想明天時間還很多。“明日復明日,明日可奇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道理從小學就知道,過了幾十年卻也沒有踐行。
關注時間管理已經好幾年了,這方面的書也讀了好幾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俄國作家格拉寧的《奇特的一生》,這本書中提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可操作性比較強。書中的主角是前蘇聯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柳比歇夫。柳比歇夫一生做了許多工作,發表了許多學術著作,還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換成一般人根本無法租出這樣的成績。他還怎么做到的呢?這得益于他獨創的“時間統計法”,通過記錄每個事件的花費時間,然后再對花費時間進行統計和分析,并進行月總結和年總結。從而通過分析改進工作方法,對未來時間進行計劃。通過“時間統計法”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我曾經試過“時間統計法”,效果真的很不錯。但是,要通過“時間統計法”取得成績,必須要能自律。要有自控能力。因為我的懶惰,一直時斷時續的進行時間管理,因此,到現在也一事無成。看到這周寫作主題是“寫作時間管理大討論”讓我不禁對自己時間管理方面進行梳理,又激起了我想合理管理時間的想法。
一、時間梳理
我每天24小時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和每天需要上班的人來說,我最多的就是時間。我現在主要的活動就是讀書、碼字,但是卻進步特別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己不能很好的利用時間。
早上起床時間不固定。原因是每四天有兩天陪伴父親,他的作息時間和我家老公、孩子的作息時間不一樣。因此,我在父親家按照父親的作息時間,在自己家按照他們倆的作息時間。
白天在父親家,由于父親耳朵背了,電視聲音開的特別大,而且他是除了睡覺時間和出去散步時間除外,電視一直都開著。再這樣的環境下,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或碼字。在自己家,沒有人干擾了,覺得時間真多呀,反而在抖音、快手中把時間浪費掉了。所以說在父親家因為電視聲音大,不能做事,純粹也就是個借口。
晚上父親睡覺早。因為他晚上要起夜五六次,我也必須早點睡,擔心我睡的太死他起來聽不著,再讓他摔了。在自己家睡到比較晚,原因是由于樓上鄰居每天晚上都是十點半以后才開始拖地、打掃衛生,聲音特別大,睡的早了被吵醒反而再睡不著。
總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同一個時間段不能固定做同一個事,不能形成習慣,因此每天過的渾渾噩噩。
二、時間管理
不需要特別花哨的方法,只要根據現有條件,克服困難,再次試用“時間統計法”,合理安排時間。
比起許多上班族來說,我的時間是最好進行計劃的,畢竟沒有突發事件,不受別人控制。因此,只要從現在開始,每天早起進行時間記錄,晚上進行統計,每一周進行分析。總結一周的有效時間,以及一周的收獲。然后也僅限月總結、年總結。就是這么簡單的方法,只要讓自己行動起來,我想今天的自己一定比昨天的自己要有進步。
我也已經厭煩了自己不停地寫作,卻又沒有進步的現狀。再沒有進步我都要打退堂鼓了。
上學的時候,記得我高中語文老師說活一句話,你的目標定的像珠穆朗瑪峰一樣高,即便你只爬了三分之一,也比泰山高。如果我按照柳比歇夫的方法進行時間管理,我是不是只要做到他的一半,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