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有二寶的家庭越來越多了,他們也許有相親相愛的時候,也有吵吵鬧鬧打架的時候。孩子們有爭執(zhí)的時候,你該怎么辦呢?看看正面管教上是怎么說的:孩子們打架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讓父母介入。那些能對孩子們之間的爭執(zhí)置身事外的父母,都發(fā)現(xiàn)打架會大量減少。
大部分家長都很清楚孩子們以出生順序為基礎打架的標準模式。老大通常最容易被當成“壞蛋”,老小則往往是讓媽媽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因而,小的惹大的,這種招惹可以是任何事情,從對老大扮個鬼臉,到跑到老大的屋里搗亂。當老大中了圈套,并且追趕老小的時候,老小就會高聲尖叫,向媽媽抗議。媽媽就會過來責罵老大,介入爭端。當老大想讓媽媽相信是老小挑起的時,媽媽就會說:“我不管他做了什么。你是老大,你應該更懂事。”如果媽媽能注意到老小臉上得意的表情,她就能夠對這種行為的目的(錯誤目的)有更多的領悟。媽媽是在協(xié)助孩子們把打架作為尋求關注、權力或報復的方式。她強化了孩子們對于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
正面管教小故事:
瑞德太太決定對孩子之間的爭端置身事外。她選了一個沒有沖突的時候,向孩子們解釋,她真的不喜歡介入他們的爭端,并且從現(xiàn)在開始,她確信孩子們能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次家庭會議上,他們討論了“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
第二天,瑞德太太下樓時,碰巧看見7歲的特洛伊正在用一把玩具槍打5歲的蕭恩的頭。她覺得這件事不能不管,便沖過去阻止他們。突然,她想起剛才蕭恩被打了一下的時候,只是躺到了床上,輕輕地責怪了一句“打疼我了”。然后,蕭恩看見了媽媽,就抗議著大哭起來。瑞德太太認識到,自己又陷進去了,趕緊轉身離開并進了衛(wèi)生間,把門鎖上了。兩個孩子跟著她到衛(wèi)生間門口,并開始拍門,都想告訴媽媽自己認為的事情的經(jīng)過。
當瑞德太太坐在衛(wèi)生間里,聽著小哥倆砰砰地拍門并爭辯是誰惹起事端的時候,她想,德雷克斯瞎說八道!這根本不管用!然而,她不得不多忍耐一會兒,因為她要向家長學習小組報告結果。這兩個孩子不久就停止了拍門,并走開了。
瑞德太太堅持不再介入孩子們的爭端,不管他們什么時候來找她告狀,她總是告訴他們:“我相信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同時,全家人堅持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可行的解決辦法,所以,孩子們也在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
大約一個月以后,瑞德太太有一次無意中聽到她4歲的女兒珂琳對特洛伊說:“我要去告訴媽媽。”時,特洛伊回答,“她只會告訴你,自己解決問題。”(珂琳一定是知道了特洛伊說得沒錯,因為她沒有來找媽媽。)瑞德太太知道了這個方法真的有效。
瑞德太太告訴大家,她的孩子們打架的次數(shù)減少了大約75%。剩下的25%和過去相比也溫和多了,解決的更快了。
在有些情況下,要對孩子們打架置身事外會有困難或者不可取。
我相信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的!
- 嘗試判斷:告狀的孩子是在尋求關注,還是其他;
- 相信他們自己能處理好,不給他們當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