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6歲,單身。
游泳、跑步、旅行、讀書、畫畫,認真工作,保持學習,這是我全部的生活。我享受眼前的一切并喜歡這樣的自己。
然而,在我媽眼里,我不過是一個沒有對象的大齡剩女。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原著小說《遇到你之前》里面有一句話,我特別感動。也許是因為一直不被理解的情緒在書里得到了肯定。男主人公對一直在小城安于現狀的女主人公說:“你才26歲,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你應該走出去看看”
在西方社會被認為是剛開始的時候到我們這卻要被剩下了。西方強調自我、個性,而我們對女性的偏見卻是根深蒂固,剩女一詞就可窺一斑,因為你從來沒聽說過有剩男一說。
我才26歲,為什么要急著迎合大眾期待,去走你們認為正常的路?為什么非要急著嫁人而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我不否認結婚確實也有著它獨有的魅力,并且吸引著大批懵懂青年前仆后繼,無論是為了愛情還是因為合適都挺好,結婚本來就是美好的,當然,如果情出真心。
但為什么只有這一種人生才能得到肯定呢?一個人就不該享受生活嗎?獨立,難道不是一種該被稱贊道品質嗎?為什么這個社會要對單身女性這么苛刻?思想傳統也絕不是可以輕易指點他人人生的理由。
雖然我還強行自稱少女,即使我的同齡人大多結婚,份子錢也不知隨了多少次,每次祝福完婚嫁的朋友也會感嘆我的他什么時候出現。然而我并不覺得現在的我有什么不好,也不存在剩不剩下這么一說。
選擇從來都有,只是對自己有要求,對生活有期許,因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知道該拒絕什么。對的人還沒來到,遲早會到。我還是我,健康快樂,倔強的保持著那份內心的純真,認真地一個人生活。
古人云,女為悅己者容,因為古時家庭和夫君是女人唯一的終身事業,而現代女性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我們只需取悅自己。
其實比起以前,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規律而健康,有短期的目標和期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讀書心得,也有臭味相投的損友出游敗家。我享受這一切。
然而人們永遠喜歡比較,從小到大,從古至今。很不幸的,我就是那個反面教材,偶爾也會無奈,比如在我激動得告訴我媽說我今天學會了新的泳姿,或者我昨天突破自己跑了十公里時,她淡淡的回應都讓我覺得自己挺失敗的。因為這些她都不關心,在她看來,我的生活無非是要靠自己努力賺錢才能養活自己的辛苦,而不是她所定義的嫁個好人就能坐享其成的幸福。
我也曾經迷茫失落過,也懷疑過自己的堅持是否值得,雖然無法斷定誰對誰錯,但我也知道依靠別人的不安和希望落空的無助。
我認真工作,把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如果將來那個他出現,我希望我們是平等的勢均力敵,而絕非附庸關系下的愛情。如果你期待很高,那希望你配得上所期待擁有的一切。不然也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的我,經歷過洗禮,是比以前更強大的我,我愿是自己的太陽,不去借助誰的光。我的自信不再是源于伴侶的愛,而是因為自己,一份更踏實更可靠且不會丟的自信。
也許我沒辦法讓那些以關心和愛的名義,強行用教育的語氣,結尾還帶有復雜情緒的嘆息,語重心長地告訴你人生經驗的長輩們理解。畢竟他們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指點江山,也許真的是為你好,無論那種好是否被你認可。
我也沒辦法對那些所謂的過來人,那些比你早結婚的同齡人一遍一遍反復申明我期待和向往的生活是怎樣的。事實上,我也不需要這樣去做。這是我的人生,我沒有義務對任何人解釋,我要做的,只是對自己負責。
我清楚地知道,我就是這樣,這是我的生活,我熱愛它,并喜歡這樣的自己。我不會為了滿足誰的期待去妥協將就。我拒絕低品質的戀愛和婚姻,如果一切不是我所想要的樣子,那我一個人生活也沒什么不好,就像現在一樣,簡單快樂。
我所知道并會羨慕的唯一一種人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這才是成功和幸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