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旅行不多,但有旅行藝術追求的人,對這本書自然是有很高期待的。翻開書,有好幾篇序,作者自序啦,余秋雨的推薦序啦,譯者序;一顆迫不及待的心跳過序直接進入正文了。
正文第一頁,就感覺到了譯文讀起來很晦澀,譯者可能是想把旅途的藝術加上華麗的辭藻,然而造詣不高,以至于原文的簡潔與真實被覆蓋在了作者畫蛇添足的辭藻中。忍耐著繼續(xù)看內容,開篇便是說對旅行的期待,然而并沒有寫出什么新意的東西,無非就是對將要旅行的地方先從圖片等地方先了解,然而真正到了未必有在家看美景圖時那么美,還說到作者和女友M旅途中因為飲食問題沒有互相包容影響了觀景和旅途的心情,太爛俗了好嘛。
由于有強迫癥,不想拿起一本書就放下,就去豆瓣上看看其它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有評論說這本書應該從后往前讀(我所讀過的書大部分是前面精彩,后面越來越發(fā)味兒),于是先看最后一章。我的看書順序是1,9,8,7,5,6,3,4,2.
作者在每一章都是去到不同一個地方,每一章都會引入一位和當地有聯系的藝術家,包括畫家,作家,評論家。仿佛是跟著這些藝術家在一起旅游?;蛘呤窃谒囆g家眼光的引領下帶著作者旅游。整本書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要細心觀察生活的細節(jié),才能感受到美。欸,這還要你說嘛,自己從平時生活就能感悟到的事情。不過就是稍加了文學修飾。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如下文段:
- 普通人和藝術家的審美及思維差異
讓兩個人外出散步;一個優(yōu)秀的素描家,另一個則對這類東西豪無喜愛。他們順著一條林蔭道往前走時,對這片景色的感受會有很大的區(qū)別。一個將看到一條小路和樹木;他會認為樹是綠色的,但是他不會對此做任何的思考;他會看到陽光閃耀,并覺得很舒服,僅此而已!但是素描家會看到什么?他的眼睛習慣去探求美的原因,美的最細微的部分。他抬頭向上看,觀察陣雨般散射的道道陽光是如何從頭頂閃爍的樹葉間灑落下來,直到林間充滿翠綠的光。他會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條樹枝從樹葉的遮蔽中伸出來,他會看到翠綠色的苔蘚散發(fā)的寶石般的光芒,還會看到色彩斑斕的地衣,白色和藍色,紫色和紅色都交織、混合在一起,織成一片鮮艷奪目的錦緞。接著(他會看到)凸凹不平的樹干和扭曲的樹根,樹根在陡峭的河岸像蛇一樣地延伸開去,而岸邊鋪著草皮的斜坡,被有著千萬種顏色的花朵鑲嵌。這難道不值得細細品味嗎?然而,如果你不會素描,你只會經過這條綠色的小路,當你再次回到家時,你不會覺得有什么值得一提或回味再三,你僅僅是走過了一條這樣的小路。”
- 找不到金句來表達是因為懶惰
令人陶醉的景致通常讓我們意識到語言的貧乏。在姑區(qū)給一個朋友的明信片上,我?guī)е撤N絕望,匆忙寫道,這里景色很美,天氣潮濕、多風。羅斯金會將這樣的語句更多地歸因于懶惰,而不是缺乏能力。他認為,我們有能力進行大量豐富的語言描繪。導致失敗的結果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問自己足夠多的問題,沒有精確地分析我們的所見和所感。我們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這片湖很美”的感覺上,我們應該更加積極地問自己,“這片開闊的水面究竟有什么地方如此吸引人?它會讓人聯想到什么?除了用大這個詞之外有什么更好的詞可以形容?”以語言描畫完成的作品不一定才華橫溢,但至少它是一種探尋真實經驗的結晶。
- 對美的擁有
由于他對美和擁有美的興趣,羅斯金得出了5條主要結論:首先,美食由許多復雜因素組合而成的,對人的心理和視覺產生沖擊;第二,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就是對美做出反應并且渴望擁有它;第三,這種渴望擁有的欲望比較低級的表現形式,包括買紀念品和地毯的欲望,將一個人的名字刻在柱子上,或者拍照;第四,只有一種辦法可以正確的擁有美,那就是通過理解美,并通過使我們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或視覺上)而達到對美的擁有。最后,追求這種敏銳理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嘗試通過藝術,通過書寫或繪畫來描繪美麗的地方,而不考慮我們是否具有這樣的才華
書中寫道有一位27歲的法國人進行了一次環(huán)繞他的臥室的旅行,且出了本書叫《我的臥室之旅》,而這種旅行方式,只需要一套粉紅色與藍色相間的睡衣。他徹夜在房間游蕩,并且冒險的走到了遠志窗臺的位置(笑~~~)。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要關注眼前的景色,不要把眼前的景色變成生活的工具。但是需要多美的心境才能達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