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昨夜席卷深圳,早上暴雨持續。下雨天交通不便,刷了打車軟件,拼車價格漲幅可以接受,于是決定拼車出行。
接單的師傅姓李,就在我附近,我很順利上了車。
原本發布行程的時候我已經看到頁面顯示有兩位同行乘客,我上車一看只有我,于是問:“師傅,其它兩位乘客還沒上車嗎?”
李師傅滿不在乎地回答:“我叫他們取消行程了,他們叫車的地方特別塞車,我覺著太麻煩了。你比較順路,接了你就可以走?!?/p>
李師傅看著40歲上下,是個豪爽的漢子,我上車沒到兩分鐘,從他跟我主動的交談中我就知道他有個女兒,今天他出來跑共享汽車是因為臺風影響,他們工廠今天都放假了。從七點出來到現在已經將近九點,他才跑了一個單,雨天的深圳到處塞車。
車子出了小路,拐彎到了主路,塞車,他感慨了幾次怎么到處都塞車,看起來有些苦惱。我有點不知道怎么安慰這個陌生人,只好說我不著急,反正今天都是要遲到的。他一聽放松了些:“不著急就好,怕耽誤你上班。”
塞在路上的我們有一搭沒一搭聊天,沒過一會,他的手機顯示又接了一個拼車的單子,就在我剛才上車的地方,而且平臺顯示這個單子在十分鐘前已經發出來了,只是當時李師傅沒及時點擊第一位乘客上車的按鈕,所以現在才看到。
這個新來的單子讓李師傅糾結,正處塞車路段,回去接人可能要一些時間。于是李師傅聯系那位拼車乘客,建議他取消訂單,重新叫車。那位乘客不愿意,他已經等了十多分鐘了,雨天叫車并不容易,他要求李師傅回去接他。李師傅還是不愿意回去,叫那位乘客要不往前走走,我們在前面等他。乘客不高興,最后氣沖沖掛了電話:“好吧,不要你接了?!?/p>
接完這通電話,塞車的地方暢通了,李師傅又改變了主意,跟我說:“要不我們回去接他吧,他還沒取消訂單,我們掉個頭回去接他也不遠?!?/p>
我同意,建議他先跟那位乘客說我們回去接他。李師傅說不用,我們到了再接他上車就行。
這是李師傅第一次變換路線。等我們掉頭回去,到了乘客約定地點,李師傅給他打電話,男乘客因為之前的溝通不暢,不愿意上車了,選擇了取消叫車。
李師傅只好繼續掉頭送我。因為主路塞車,李師傅第二次變換路線帶我拐彎走了小路,發現小路也塞車,第三次變換路線帶我兜了一段不知名的路,還是塞車,沒辦法,他只好認命似的,跟在塞車的大車流中前進,好不容易,地圖顯示距離我公司僅有500米了,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李師傅看了十字路口的車并不少,于是不好意思地暗示我:“你看,你公司就在那里了,等下要是塞車又走不動了!”
我有些好笑,很流暢接過李師傅的話:“要不我走過去吧,反正也近了?!?/p>
這段直徑不到五公里的行程,我跟李師傅整整走了55分鐘,除了塞車的緣故,李師傅三次變換路線也是個不小的原因。
每次面對有些塞車的路口,李師傅都不愿意等,他寧愿花更長的時間,走更遠的路,也不想要在一條路上等候。結果是李師傅花了更長的時間,走了更遠的路,最后還是沒有把我送到約定的目的地,沒有到他按照約定該到的地方就放棄了,僅僅就差了那么幾百米,我走過去的時候發現,這一路其實一點也沒塞車。
我不介意走這500米,卻覺得有些可惜,為李師傅歷經了那么長的一段路,卻沒有完整地走完這幾公里感到可惜。這就好像看著一個人,追逐著不斷變化的塞車潮流,不斷改變自己的方向,到了距離固定的終點僅僅只有幾百米他卻放棄了,有種莫名的缺失感。
我記得從前的某本初中語文書上,有句導語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說: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做事情越到后面越難堅持。我常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希望做事情有始有終。作為李師傅閑聊了差不讀一個小時的同路人,我的惋惜大概也是源自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