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說了:
關于選擇的對與錯,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
而我兜兜轉轉一年的時間,看上去又回到了原點。
在培訓結束之后,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找工作(全憑感覺),最后因為年底將至,為了不餓死,我就在“委身”一家小公司,干了一個多月,直到春節放假。
客觀的來講,這種做法,是一個職場人士對公司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但我重點想說的是年后發生的事:我從北京離職,上蘭州去了。對,遙遠的大西北。
如果你覺得太過于突然,我想有必要說明下原因:
我當時所在培訓機構的一名老師,是蘭州人。他想回去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培訓機構,由于我當時作為班長,跟老師們關心都不錯,所以他想讓我跟他過去一起創業。
創業,我雖然沒有入股出資,但我確實是懷著這樣一種激情踏上了遠方的火車。20多個小時,正月14,第二天就是元宵節。
在蘭州的第二個晚上(元宵節),我看著窗外的煙花,聽著聲聲鞭炮聲,那一刻,我想起家中的親人和兒時的伙伴兒,默默地流淚了。
沒錯,剛到異地他鄉的第二天,我就有些懷疑自己“創業”的決定了。
“然而那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是跟隨內心選擇。也許會錯,但一定不會后悔”,我當時是這么告訴自己的。
最終公司業務停滯了,老師撤資離職,我又回來到了北京。所以我說,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但在蘭州的4個月里,并非一無所獲。
1、能力上,我了解并嘗試了線上微課分享。
我知道“寫作學習微信群”里的伙伴們,都是一個叫“阿何”的人的粉絲,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我在蘭州的時候,線上微課才剛剛興起,那時候,只有兩個微信公眾號在做這件事,一個就是阿何的“職場充電寶”,。另一個是Kyle的“選擇自己”,并沒有第三個。而現在很有名的阿何的自媒體公眾號“阿何有話說”,在當時還沒有注冊。
而我受到羅振宇“2015年跨年演講”的啟發(他說:你看那些聰明的人在干什么,你跟上去就得了嘛),我也照葫蘆畫瓢,做了一個叫做“職業范兒”的微信公眾號,也是線上微課分享,利用微信公眾號“朝夕日歷”的在線直播間。
第一堂課主題“思維導圖|1小時拆掉你的思維的墻”,請的相關的圖專家(算是幫忙,沒有收費),聽課人叔500+,我覺得挺不錯的,真的。
第二堂課主題“如何讓手機成為學習和工作的利器?”,我自己講的,聽課人數100+。那是我是第一次線上分享,挺爽的。
關于這次在線分享講課,我需要重點說一下,也許聽了會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并不懂手機上的那些APP,很多都沒有用過。那么,我是如何講出來的呢?
答案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12:00-4:00,用4個小時的時間,把一位講過此課程的人的語音分享記錄,全部摘抄成文字,然后第二天6點起床,開始打印出來,把每段朗讀了十多遍,有十幾張紙。然后在當天晚上8點,開始語音直播,流程一切順利。
那真的是一個非常無恥、非常笨的方法!
但是通過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那些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也許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
那么接下來講完這個,講什么呢?
不知道!沒關系,我拿出幾個小時的時間,把“職場充電寶”和“選擇自己”公眾號歷史的微課主題類型、課程出現頻率,以及對應的聽課人數、一一對應并統計為列表,一目了然。
那段短短的時間,編輯并發布微信課程報名圖文,建立并管理社群,聯系嘉賓,規范直播流程,編寫課程回顧圖文,全部由我一個人干。
但巨大的工作量不是我放棄的原因,而是卡在了無法請到專業的分享嘉賓這一環節上。我分析了職場充電寶前期的課程,從PPT、word等辦公技能,到思維導圖、時間管理等細分領域的課題,都是阿何一人在講。
這就是我敬佩阿何的原因:他是個典型的斜杠青年。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關于商業“點和線”的比喻,引發了我受很多的思考。直播間是線,各類課程就是點。在這個基礎上,一定還會有新的線出現,如視頻直播間,也還會有新的點出來:比如寫作、繪畫等衣食住行各類有需求的課程。
緊接著,無數個人成長類公眾號拔地而起,各種行業的課程接踵而至,同時也冒出了很多“專業”的講師嘉賓。而映客、一直播等視頻直播間也火了,網紅大行其道。
羅振宇在2015年的跨年演講說了很多關鍵詞,其中就有一個叫做“IP”!這里以后有機會細說。
總之,這4個月里,我真正覺得自己提前追趕了一次新事物的潮流。這是一次只有自己能體會的經歷。
2、心態上,我通過不停地嘗試和無奈,更加清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也終于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水平。
我常常跟朋友說起這段有意思的經歷,多數人都會覺得我那是因為浮躁而走了彎路。
我知道,如果站在此時此刻的角度去回憶當初的選擇,一準會覺得那是個“坑”,但我既然選擇了去跳,無論如何,那就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人們不會在意你的過程,他們只會看你的結果。當初去蘭州“創業”,究竟是個機會,還是個坑?只取決于我成功或是失敗,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再次回到北京,我不再迷茫,我知道必須從基礎做起,慢慢積累自己的厚度。
所以,我首先去了一家已經約好面試的心怡的公司,只是事情永遠沒有想得那么順利。
(未完,待續)明天同一時間,繼續分享給大家我認識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