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9關于學習的刻意練習
觀瀾
不論在各行業或領域,都有一套刻意練習的方法。特別是各個領域的大師更是如此。比如:音樂天才莫扎特,他在七歲的時候就舉行了大型的音樂會,在這背后其實是他父親在他4歲的時候就對他進行專業的,大量刻意訓練的結果。
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很努力的學習啊,又為什么沒有到達那樣的高度呢?有沒有什么方法適合一些普通人的刻意練習方法呢?
今天聽了笑來老師的關于學習的刻意練習的課程,可以幫助大家很好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學習。
關于在學習中刻意練習的方法總結為三點:主動練習、沉靜能力、最少必要知識。
一、主動練習
主動練習是學習的重要前提。人在長期的進化中進化出了各種適應自然的各種能力,其中系統的學習能力幫助我們站在了事物鏈的最頂端。
而學習能力又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比如;你在用刀的時候被割傷,那你下吃就會特別小心,這就是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把人類分隔成兩種不同的人。可是有很多人主動學習還不夠,必須進行大量的刻意的重復練習。在人群中絕大多數人是被動學習者。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主動學習者。所以如果你能做到主動刻意的練習,那你就打敗了絕大多數人。
打個比方,在今天學校里的小學生的老師經常要布置回家閱讀課文的作業。那些沒有認真閱讀的小孩往往成績不是很好,以后也難以改變。而那些按照要求閱讀了課文的小孩也有一部分學不好,原因就在于說,他們中有的人只是應付了事,只有少部分人是主動認真的去閱讀當然效果就會大不相同。
因為主動了嘛,你就會主動去找那些真正難點和不懂的地方,進行大量的重復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要要注意走出舒適區。現在我每天都在做冥想,在做冥想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對于要刻意放慢自己的呼吸者件事很不舒服,可我還是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過了不多久就習慣了。
所以,主動刻意的學習很重要。那如何區分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呢?就是調用自己的元認知,認真的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是否足夠主動。然后,找到難點的地方,進行大量的重復訓練,直到練好。
二、沉靜能力
沉靜能力是一種全神貫注的專注能力。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那些在課堂上用筆寫筆記的同學往往都是成績比較好的。即使是在下課以后,他們一次也沒有看過那筆記。其實這是因為那些記筆記的同學更多的調用了更多的感官去理解和記憶,所以對上課講課的內容更加深刻。
調用自己全身的感官,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持續地專注于一件事情,幫助自己獲得心流。你看那些小孩子經常玩某個玩具,忘記了外面的世界。這種就是沉靜能力。
三、最少必要知識
最少必要知識說的是,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入門的知識以后,要盡可能的去找應用實踐的場景。只有更多地將說學到的東西應用起來,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從而不斷的精進。開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你在駕校學到的只是開車的基本知識,然后呢,開車必須要小心,不管撞到別人和撞到自己都不行。不過有了駕照和小心以后就可以上路開車了,具體的經驗要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慢慢摸索。
當然,每個人的學習技能和階段不同。這個刻意練習的方法也只是作為一個參考而已。
觀瀾死磕自己的第(140-365)天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