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
一、概念
- 一切以人為本,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是人類社會的規律;
- 內容運營:通過生產和重組內容的方式,去滿足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目的是提升產品的活躍度,以及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
二、價值
- 運營的價值是連接用戶和產品;
- 讓用戶了解和使用產品,也讓產品向用戶傳遞價值;
- 內容運營:運營人員通過推出優質內容和規劃圖文展現方式,滿足用戶需求,拉動持續訪問。
三、作用
1. 滿足用戶消費需求
內容運營最重要的應用:給用戶想看的內容。
- 獲取資訊:如網易新聞、今日頭條;
- 打發時間:糗事百科、微博;
- 深度閱讀:知乎、好奇心日報;
- 消費決策:小紅書、、真么值得買
- 四種用途并非完全獨立,某一產品可能會符合多種用途。
2. 傳遞產品的定位和調性
通過內容的手段,時用戶對產品產生某種感知,形成特定印象。如果把產品當做一個人來看,產品調性就等同于人的性格。
四、內容運營的模式
1. 傳統模式
- 以三個案例表示:
- 知乎日報:將用戶產出的優質內容進行篩選、整合與包裝,通過獨立app展現給用戶;
- 虎撲體育:具體實現形式是由官方人員完成翻譯和發布,對新聞篩選和文案能力要求高;
- 喜馬拉雅:假設PGC平臺,引入各類優質音頻。運營將內容篩選后,采用首頁等展現位推薦和個性推薦的方式分發內容。
-
優勢:內容運營傳統模式,特點是依賴運營人員的編輯策劃能力,以及工作量巨大,優勢是可以保證內容的質量和及時性。
- 內容質量:運營人員深度參與,保證選題、標題文案和排版質量,保證里整體的品質和調性。提升了用戶體驗,也有助于打造產品品牌,以及為UGC內容樹立標桿。
- 及時性。
-
劣勢:
- 與用戶割裂:雖然運營可以通過數據和用戶反饋,來判斷內容是否優質,是否滿足用戶需求,但根本上說,內容運營與用戶還是割裂的。策劃內容時,運營從構思選題到完成產出,整個過程都是單向的。
- 內容同質化:拼優質、拼及時,甚至博眼球,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
- 覆蓋用戶有限:受到內容產出量和展現渠道制約,再加上日益細分的用戶需求,導致長尾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 內容產出量由運營人力決定;展現渠道由產品形態決定;但細分的用戶需求有很多。覆蓋量與細分需求的矛盾是傳統內容運營模式不能滿足的。
2. 創新模式
根據傳統模式的三點劣勢,解決辦法是將內容融入產品流程,借助產品為用戶提供場景化和個性化內容。
- 具體分為三個角度:場景化、個性化和產品流程化。
-
場景化:將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逐一列出,再對應場景理出需求,最后根據需求策劃內容。
用戶 -> 用戶場景 -> 場景下的需求 -> 用戶滿足需求的內容
- 個性化:對于產品來說,滿足需求的用戶量越大,產品本身的收益就越大。要達到這個效果,要把用戶按照不同緯度分類,如人群類型、興趣、活躍度等,再有針對性的為不同人提供個性化的內容。
- 產品流程化:在原本的操作流程之后,新增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拿回這部分流量,增加步長。
-
場景化:將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逐一列出,再對應場景理出需求,最后根據需求策劃內容。
五、內容運營的具體實施
1.分析思路
- 首先,確定產品定位和目標人群;
- 然后,根據目標人群特征。確定內容定位;
- 最后,在實踐中反復校正。
- 內容標準難界定:什么樣的內容才算是好內容?首先內部反復討論形成一個內部標準。
- KPI容易影響內容定位:內容運營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符合定位的內容,用戶數據暫時不高,而在定位范圍外的內容,用戶卻非常喜歡。所以不要單純為了數據而做運營。在執行前就了解用戶需求的量級,對之后的風險有預估。
2. 執行方法
-
官方產出:網站編輯或內容運營人員,獨立策劃和制作完成,一般是優質、深度或者重要的內容。
- 優勢是可以控制內容、時機和質量,達到滿足用戶需求和傳遞產品調性的目的;
- 劣勢是人力成本高,不適合量產;
- 形式有專題策劃和深度報道。
用戶產出:由用戶策劃、制作產出,UGC或PGC。現階段的大多是采用UGC+二次加工的方式,二次加工指的是優化內容展示形式或優先級排序。
-
其他執行細節:
- 內容排版:排版整齊、段落清晰、重點突出、配圖合適
- 帖子回復預埋:通過在帖子前幾樓預埋回復,保證評論區輿論導向。
PUSH推送
PUSH推送每個APP都可以有。發或不發,給誰發或發什么,都是運營人員可控。
- **PUSH是產品直達用戶的最近通道**。
- **完全精準的PUSH推送是不存在的**:雖然可以按照用戶特征、操作行為、內容分類等多維度實行精準化PUSH,但是由于用戶行為太復雜,太不可控,所以實際情況更加復雜。**要努力去尋找產品收益與用戶體驗之間的臨界點**,在用戶可忍受的范圍內,提升產品收益。
- **讓每條PUSH都有點追求**:要從**產品收益**角度出發,PUSH應該體現自己的特點,要有**獨特且符合產品定位**的觀點。
- **由高LEVEL員工掌管PUSH資源**。
六、隱性收益
運營是以目標為導向的,是以數據為衡量效果的依據。
- 對于社區,策劃有獎活動,收益是社區活躍度,衡量數據是互動量;
- 對于電商,包裝爆款活動,收益是店鋪流量和品牌,衡量數據是成交量。
但除此之外,運營還要做一些沒有直接和量化收益的事情,有的是維持產品正常運轉而必須做的;有的是主觀認為有價值,但又很難論證。沒有直接量化的收益,叫做隱性收益。
1. 啟動圖
- 啟動圖的常見玩法是:活動宣傳、資源置換、售賣變現、輸出產品調性。前三種情況,只是把啟動圖當做資源位,本身重在管理而非運營;最后一種是內容運營應該做的事。
- 除啟動圖外,類似的還有背景圖、頭像等。
2. 內容帶動交易
- 很多電商或者交易類產品,不再是赤裸裸的賣貨,而是通過優質內容輔助用戶作消費決策。
- 核心策略是通過內容賦予商品更多的意義,比如傳達情懷或講故事。給用戶更多額消費理由,不只是比價。
3. 內容填充
- 指運營人員手動填充內容或規范化整合,通過這些內容來傳達產品自己的定位和調性。
4. 隱性收益的價值
- 隱性收益是有價值的:數據不是衡量運營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不能因為從數據上得不出結論,就這位這件事沒有價值。對數據的依賴要適度,要分場景。
- 決策是關鍵環節:運營在決策時,要有試錯的心理準備,有承受失敗的胸懷,最重要的是有及時調整和止損的能力。
- 追求更好的效果和體驗:為了保證隱性收益的存在,必須杜絕急功近利或唯KPI的做法。
七、運營原則
- 內容運營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 原則:從產品和內容定位,延伸出想傳遞的內容調性和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