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是比關愛他人更為重要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愛他人的能力。
今天我們講的故事是大名鼎鼎的大衛·香農代表作,《糟糕身上長條紋了》,同他的《大衛不可以系列》相比,雖然保持了一貫的兒童立場和色彩明艷的畫風,但與《大衛不可以》的寫實風格不同,這本書更像是個現代預言,告誡孩子們不接納自我將會遇到可怕的事情。
1
故事簡介
故事主人公卡米拉喜歡吃青豆卻不敢承認,因為她所有的朋友都討厭吃青豆。可怕的事情在她開學前發生了,她身上竟然出現了五彩的條紋,更為奇怪的是條紋會根據其他人對卡米拉的評價而變換不同的樣式。
當孩子們升國旗時,卡米拉的皮膚上呈現了星條旗,當醫生們給出治療意見要求卡米拉吃下藥丸時,卡米拉變成了“膠囊人”;隨著治療的深入,事情越發不可收拾,后來根本認不出她了,她的身上發芽、長出漿果、水晶、羽毛,還有一條毛茸茸的尾巴;最后,卡米卡的身體竟然和她的房間融為一體了。
最后,一位老婆婆帶著一籃青豆敲響了卡米拉家的門,在卡米拉終于愿意坦承自己的喜好后,整個事件急轉直下快速落幕。就像咒語解除,在房間一陣天旋地轉后,卡米拉恢復了原本純凈的孩童面目。從此,卡米拉不再盲目追求別人的認同,真實地做她自己,成為一個雖非眾人喜愛、卻愉快自在生活的尋常小孩。
2
推薦理由
1、 認可自我,才能迎來幸福人生
接受自我聽起來并不是那么難的事,但是當其他人都一樣唯有自己是異類的情況下,接納自己就顯得沒那么容易。這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強大的內心。
故事中的卡米拉是一個特別在意他人想法的孩子,她換了42套衣服也沒能最后決定她要穿哪一件上學;雖然喜歡吃青豆,但因為朋友們不喜歡,所以她也不承認自己喜歡。想要摒棄自己的喜好融入集體,卻發現越來越難,結果把自己都搞丟了。
作品以荒誕的方式旨在叩問所有讀者的心門,要他人認可自我的珍貴價值,唯有誠懇地接受自我原來的樣貌,才可能迎向看似最平淡、其實卻最為幸福的悠悠人生。
2、 父母的缺位會造成孩子低自尊水平
作品中卡米拉父母在卡米拉出事后采用了常規的手段,帶孩子去醫院寄希望于醫生和各種專家,卻沒有同卡米卡好好溝通她在學校發生了什么事,她的心里在想什么?情緒為什么不好?
在卡米拉和房間融為一體時,父母無助的擁抱在一起,面對卡米卡驚恐的求助眼神愛莫能助。這些都啟示我們,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比關心孩子吃飯睡覺學習好更加重要的事情。
3、 大膽的隱喻和比擬
大衛香農的作品往往能夠以小見大。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卡米拉身上的條紋,象征了他人評價。在卡米拉不敢承認自己真實內心時,他人的評價占據了她的身體和心靈。
巧合的是,條紋的英文“stripe”也有等級的意思,暗示了種族歧視。和事情的起因“青豆”聯系起來:卡米拉,一個中美洲裔的小孩,喜歡吃青豆這就像我們中國人喜歡吃餃子一樣,但是青豆卻被歧視。繪本中出現的星條旗和多色人種,也隱喻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
4、 色彩明艷卻氣氛詭異
作品保持了大衛香農一貫的色彩濃郁的風格,但是這本書的色彩豐富卻反襯了一種恐怖的感覺。尤其是各種怪異的條紋將卡米拉變成怪物時,讀者也會體會到深深的恐懼感。這就是大衛香農的厲害之處,用色彩能夠制造出強烈的反差效果——用色彩講故事。
3
作者簡介
大衛·香農,他的繪畫興趣與許多孩子一樣,起源于最早拿起鉛筆和蠟筆涂鴉的幼兒時期。著名的代表作《大衛,不可以》人物原型和靈感來自他五歲時的作品,這當然要感謝有心的媽媽,保存兒子幼時作品多年。身為放射科醫生的父親對藝術家的成長也功不可沒,他常常把工作中用過的紙張從中間一折拿回家,給小香農涂涂畫畫。這中間一折的紙張是否預示了香農未來與出版物結緣的生涯呢?
畢業于美國最知名的藝術院校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后,他到紐約過了一段所有成功藝術家初期都會經歷的苦日子。他通過畫政治漫畫,擔任《紐約時報》、《時代周刊》和《滾石雜志》等世界一流雜志的插畫家,作品逐漸被人注意。1989年他首次受邀為一本民間故事書《豹身上有多少斑點?》創作插圖,從此與兒童圖畫書結緣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創作領域。
喜歡我們的推薦,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