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喜悅
局限的思維,沒辦法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因為他被自己的思維框架,只認定他思維內的那個可能,除此之外的任何可能,都變得不可能,很特別的是,也真的變得不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早在許多年前就已經聽過,到現(xiàn)在,依然能回憶起聽到這句話時候的感覺。頭腦好像也想相信,但內在卻是抗拒,卻是不相信的。那個時候,還不知道這是身心分離的狀態(tài)。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這句話,自己基本上很少用,因為自己覺得這是誑語。每當聽到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都會有疑問,哪里來的自信啊!?。?br>
這句話,就已經反應了自己的能量狀態(tài)。的確是能量太低,是無法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
而能量低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即自己思維的局限。思維的局限,受制于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受制于所受的教育,以及自己的生命經歷與生命領悟。
當一個人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是他被自己的局限所框架。那個時候的他相信的是“自我”的力量。在他的內在有一個很深的觀念,即“自我”的創(chuàng)造。“幸福都是靠打拼出來的”這樣的觀念,即是自我的觀念。
所以他會覺得自己沒有相信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資本,他所認為的”一切皆有可能“是那些位高權重有能力的人才能達到的,而自己遙不可及。這本身就是固化的思維,局限的思維。所以不相信這句話,也無可厚非。
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另外一個原因,即對那個目標和結果的把控,即一定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一定要達成這個結果。內在充滿壓力與恐懼,只相信自己所擁有的條件之下的發(fā)生,而不相信其他的可能。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是從解散自己的思維開始的,是超越思維的方式,唯有解散——沒有思維——沒有自我的思維。
而不是去讀更多的經書,上更多課程,接觸更多老師,見更多的世面,知道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所有這些都在建構自己的局限思維。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非一種盲目的自信,盲目自信只會讓自己體驗到煩惱。之所以說是真實的存在,是我們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都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但那個可能性被創(chuàng)造,并非一個人的力量,也就是說,并不是說你一個動念,一個想法,就能夠創(chuàng)造,你的想法,你的動念,只是這個事情的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本身就是無數(shù)可能性的一種。
只要能被顯化的,就已經是可能性的一種。就連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句話,不也是一種可能的顯化嗎。信或者不信,成或者不成,都是萬千種可能的一種,不是嗎。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是相信了那個因緣和合的變化,而這個不是思維能夠局限的了的,也就是說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認為的不可能,都有可能會發(fā)生。認為的可能,也有可能不會發(fā)生,這些皆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呈現(xiàn)。不是嗎。
看見自己局限的思維怎樣束縛著自己,而自己又怎樣打破這樣的思維,體驗一切皆有可能的發(fā)生,無處不在的奇跡。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