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是考研中非常令人頭疼的一門學科,多年以來考研數(shù)學的平均分從未達到及格線。而數(shù)學又是考研中非常穩(wěn)定的一門學科,連續(xù)7年考研數(shù)學的考試大綱幾乎沒有變動。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此穩(wěn)定的數(shù)學學科為什么會成為一屆又一屆考生的障礙呢?
01
這就不得不談考研數(shù)學的復習。許多數(shù)學考試結果不太理想的考生,復習中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眼高手低。所謂“眼高手低”,就是看得多、聽得多,甚至想得多,但是真正動手做題卻很少。這就導致了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許多考生數(shù)學沒有考好的原因,不是難的題目不會做,而是簡單的題目做不對。
這是2013年的一道高等數(shù)學的解答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考試分析里有這樣一句話: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考試分析里寫道:
難道考生們真的基礎差到連初中生都會解的代數(shù)方程也不會解了嗎?難道他們真的連這樣一個簡單的具體函數(shù)的偏導數(shù)都不會求嗎?恐怕不是。他們在這些地方犯下如此幼稚的錯誤,也許并不是因為知識點不會,更不是因為智商不高,只是因為沒有做題的“手感”。
沒錯,做數(shù)學考卷是需要“手感”的。大家寒窗苦讀奮斗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把本可以牽著女(男)朋友的手在校園里漫步的時間,留給堆積如山的輔導書和習題冊,不是為了去做數(shù)學研究,而是為了在考數(shù)學那天,當試卷發(fā)下來后,能夠迅速地把題做對。
評判大家這一年數(shù)學學習成果的,不是一篇論文,也不是一場演講,而是一張考卷,這張考卷的答題速度和正確率是檢驗大家復習的唯一標準。這是每一個即將走上考場參加數(shù)學考試的考生必須要想明白的。
此外,還有一個現(xiàn)實也必須認清:做研究和做考卷是兩門不同的學問,有許多把數(shù)學研究得很精深的人,給他一張考卷,要求他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做完,他考的分數(shù)未必比你高。為什么呢?因為決定你考分的,除了你對于考研數(shù)學所要求的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所要求的方法的掌握程度,還有你做題的“手感”。
什么是做題的“手感”呢?說句很欠揍的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我終究是不欠揍的,所以我下面給大家解釋,只不過是通過例子。
02
很多學生總是為自己數(shù)學考不好找借口,比如“老師,那些知識我都會的,我只是粗心”,再比如“老師,我數(shù)學沒救了,因為我智商實在太低”,甚至還有“老師,我學不好數(shù)學是應該的,因為我是女生”。
我想說,這些說法都很扯淡。就“粗心”而言,我承認,的確有少部分特別細心的同學從來都不會犯幼稚的錯誤,但是我相信只要參加過高考的同學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在你剛開始復習的時候,做題總是這里丟一點,那里漏一點,可時間長了,這樣的事會發(fā)生得越來越少,甚至基本避免。
為什么會有那么神奇的現(xiàn)象呢?因為題做得多了,你就有了做題的“手感”。或者說,你犯下有些錯誤,并不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知識、不懂得這個方法,而是因為你沒有解題經(jīng)驗。等你有了經(jīng)驗,你就會知道,哪里可能出錯,哪里應當格外留意,哪里需要反復檢查,而這些都會像條件反射一樣成為“下意識”,這時候就算你平日里粗枝大葉馬馬虎虎,在數(shù)學考試中也會成為一個“細心”的人。
那么,為什么有些知識即使你知道了,做題中還會出錯?為什么有些方法即使你懂得了,做題中還會想不到呢?
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學過開車的人都知道,剛開始學的時候教練一定會告訴你遇到緊急情況要剎車。可如果真的遇到了緊急情況,你往往不知所措,還是會撞上路牙。“剎車”這兩個字那么簡單,你不可能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你只是沒有這個意識。
此外,如果你開的車是手動擋,剎車時剎車和離合器必須同時踩下,如果只踩剎車不踩離合器,車就會熄火。在學了一段時間開車以后,大多數(shù)人遇到緊急情況都能想到右腳踩剎車,但左腳要同時踩離合器不是不知道,而是跟不上,這時車倒是停住了,可同時也熄火了。
做數(shù)學題也是一樣的道理。剛開始復習時,有的方法你明明知道,可到了具體的題,你就是死活想不到。過了一段時間,在做題時你倒是能想到這個方法,可又總是用不好。這時候有的同學就會沮喪,也會疑惑:我聽老師上課講題能聽懂,看輔導書上的解題過程也能看懂,為什么到了自己做時就洋相百出了呢?
這并不奇怪。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看別人游泳會覺得特別簡單,真把你扔下水去你試試!一個不會開車的人坐在副駕駛看旁邊的人開車也會覺得很簡單,真要你自己握方向盤開可能手都會抖!要想游泳游得好要有“水性”,要想車開得好要有“車感”,要想數(shù)學考得好就要有做題的“手感”。而不管是水性、車感,還是做題的“手感”,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培養(yǎng)的,也只能通過練習來培養(yǎng)。
那么,問題來了,做題的“手感”該如何練習呢?
03
復習考研數(shù)學不是研究高深學問,而是練就一項技能,一項快速把數(shù)學題做對的技能。一個考生是否能在數(shù)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與他的性格無關,與他的智商無關,與他的性別更無關,起決定作用的是他是否訓練有素。
當老師的時間越長,教的學生越多,就越有一個感受:考得好的學生都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既然如此,那么老師的價值在哪里呢?于丹老師說得好:“教育的終極意義只有四個字:陪伴成長。”我想,考研輔導老師的真正作用在于為學生引導方向、指明重點、答疑解惑,從而陪伴學生走過考研復習的道路。
復習考研數(shù)學“做題很重要”是考生們都明白的道理,但什么階段該做哪些題往往不知所措。贏家考研的所有課程都配有《作業(yè)冊》,每道題都要求做在練習本上,填空選擇亦需寫出解題過程,每次作業(yè)都按照考研評分要求進行批改,批改后進行講解、訂正、批改訂正。這樣一來,基礎階段該做什么題,強化階段該做什么題,沖刺階段又該做什么題都有專業(yè)的規(guī)劃,考生不必糾結,并且每道做過的題都能掌握。
贏家考研設有良好的答疑機制,學員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老師也都會耐心解答,攻克復習中模棱兩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的動力,感覺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從強化階段(一般從7月份開始)到上考場,建議考生有計劃地每天做3-4小時數(shù)學,培養(yǎng)做題的“手感”。到了沖刺階段(一般從10月份開始),做題更應該有針對性,專門做平時錯得多的,以及常考的類型。
那么,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題呢?雖然說不論做什么樣的題,都能培養(yǎng)做題的“手感”,但是顯然做與考研題命題風格一致的題對考研復習更有裨益。這就好比你要去參加一個自由泳比賽,就得著重練習自由泳。雖說練習蛙泳也能培養(yǎng)水性,但是一個自由泳參賽選手總是天天練蛙泳別人多少會覺得他不太正常。那么,什么樣的題又與考研題命題風格一致呢?比起課本后的習題、輔導書中的題和模擬題,當然是考研真題。
如果說放棄了做題就放棄了考研數(shù)學,那么放棄了真題就放棄了做題。
王志超,北京考研數(shù)學輔導老師,贏家考研CEO,全國暢銷書《高等數(shù)學輕松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