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裝,不端著的人,講述了他與計算機互聯網的成長歷程。
二狗是外行,第一次讀這類書,了解互聯網企業“江湖”的一些故事,也是第一次認識周鴻祎。整本書讀下來,收獲不少,既填充了我寡淡無味的生活,又開拓了我的眼界。非常幸運和感激。(幸運我還活著,感激我有機會閱讀)
1,在看到作者介紹自己前二十幾年的成長經歷時,我每每能看到了我一個同學的影子,中產家庭背景,兒時有一些調皮;對喜歡的新事物充分鉆研,膽大主動又不魯,會想方設法去抵達自己想要的目標。這種人,才是新系統的創建者,才可能做出真正影響社會進程的舉動。不凡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氣質,祝這些真正的天子驕子們,永立潮頭,助力新時代。
(第一次意識到,很多口號是真的,只是不屬于普通人而已。)
2,整本書看下來,作者還是十分真誠的,滿分是10我給8。
在上學時,靈機地趁有人計算機課程逃課時,冒用逃課者的名字去蹭學校的計算機;
初嘗創業時,仍然沒有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依舊是蹲守在機房門口,只要有人翹了計算機的課,便迅速補位,有時甚至在機房熬通宵,等到黎明十分再從門上的氣窗翻出去;等到產品出廠,銷路無門時,又是自己只身闖特區。從作者樸實的分享里,我感受不到他具有唯物質利益至上的商人氣息,也看不到他有多少渴望逆天改命,成龍成鳳的欲望。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對計算機充滿了熱愛的年輕人,一個執著的理想主義者,頗具幾分俠客氣息的“技術員”。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
青澀的理想主義者初入社會時,往往覺得自己是這條gai上最靚的仔。
不懂中庸之道,不識江湖險惡,倘若他偏偏又自視甚高,不知反省,往往要撞得頭破血流之后,才可能慢慢醒悟,而這時,恐怕青春早已遠逝。幸運的是,在25歲快要畢業之前,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已經慢慢平息了這個年輕人浮躁的心,使作者積累了一定的對資本,對市場,對社會的認識。漂泊一年后,作者也篤定:要回到學校拿到文憑,尋找一家大公司踏實干幾年,在成熟的大公司里把自己打磨成一個成熟的人。
可正式進入職場里。不得不說,到底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周骨子里就不是那種會搞陰陽的人。
他不改其真性情,在國企這種潛藏者等級秩序的環境里,一如往昔的“不安分”,繼而注定了成為部分同事眼中狂妄的年輕,以至配享發配新疆待遇;好在,這是個看似不諳世事的小毛孩,是個能知恥后勇又不失踏實的人,只要是和計算機打交道,他便樂在其中。慢慢地,白干干活,晚上琢磨,日積月累,周,成長成了更成熟的人,而不是一身戾氣的人。
待到時機成熟之后,周又開始去尋找自己的真正的心之所向,就像那句話說的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二狗閱歷過淺,了解的企業以及企業家不多,也沒有真正體驗企業與企業之間在市場上的較量。但相信每一個有一定年紀的企業,一定都會走過創業初期的艱苦萌芽,中期的慢慢成長,和高潮時市場的拼殺等等歷程,而每一個真正取得成功的企業,一定是真正地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持續益處,滿足人民需求,充分尊重人權的企業,否則,它的成長,一定是給自己畫了一個閉圈。諷刺的是,一個王朝的壽命也不過五百年。
對于作者及作者的企業,產品真正走向市場的輾轉起伏,二狗不敢妄評也不夠格言說。唯一有的,只是對奮斗者的敬佩。能找到自己所愛,并能幾十年為之持續奮斗不知疲倦的人,從不對生活絕望,總是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注定不是來人間湊數的人。
向所有同作者一樣影響了社會,真正為社會做出了貢獻了奮斗者致敬。
二狗只是偶然憑借這本書,隔空發現了一個周鴻祎,我很喜歡他。因為從字里行間里,我能感受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不裝,不端著,一個熱愛計算機的人。
造物主本沒有創造圣人,是我們蕓蕓大眾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圣人。
3,借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定位理論,二狗蹭一下前段時間的熱點。作者說:
《定位》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觀點是對品牌延伸陷阱的闡述。所謂產品延伸,就是大公司習慣把一個知名的產品用在一個新產品上。比如,施樂的復印機成功了,施樂就把自己的品牌延伸到了計算機產品上,結果慘敗而歸;比如,大眾汽車將已經成功的微型機品牌大眾延伸到大型車上,導致1971年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跌了24%。
定位理論的創始人,用無數類似的例子和歷史經驗來證明,一個知名品牌開創一個新的產品,應該啟用新的名稱。當然,這和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因為新產品打上已有的知名品牌,看上去理所當然,節約了很多營銷成本。而特勞特也意識到了這個反直覺的問題,他說:“品牌延伸,讓新的產品在人們心目中沒有自己的獨立位置,還會讓原來品牌的地位模糊不清,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在這里,不得不想起來最近“茅臺和瑞幸”和“德芙”的幾波互動,根據書中提到的“延伸陷阱”,茅臺這不是作死的節奏嗎?
2023/09/20
----附:
抄了書中幾段筆記:
(1)每當科技發展的紅利被商業模式創新挖掘殆盡后,經濟也隨之步入寒冬,直到下一輪技術革命的出現,商業模式創新才能重新迸發生機。
(2)大四畢業之后,保送到了西安交大研究生院,但讀的是管理專業。當時我的想法是,既然決心要做一家軟件公司,除了計算機知識外,一定要知道管理知識,所以研究生想當然選讀了管理。但是剛剛學了幾天我就失去了興趣,我覺得沒有進入過任何公司就學習管理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時候我就覺得,要不要研究生學位我無所謂了,要一個沒用的學位簡直是在浪費生命。
(3)早期創業我們并沒有注冊公司,而是希望想方設法先把產品做出來再說。直到今天,我也認為注冊公司等瑣事只是創業的形式,而創業的關鍵在于推出什么樣的產品。
(4)那我來問你幾個問題,
你們的盈利模式會是怎樣的?客戶端怎么保證能夠裝到用戶的電腦里去?這個技術門檻高不高?會不會很快被競爭對手抄襲?還有,你們的運營管理現在是否有太多的漏洞?你們的人都是技術型的人才,到底有沒有人會管理公司?還有啊,你們預想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5)后來企業做了很多年,
我覺得互聯網產品開發布會其實是挺可笑的一件事情,最牛的互聯網產品應該是人們使用過之后覺得這個產品太好了,急不可待地介紹給周圍的朋友。最后用戶量通過口碑營銷不知不覺地就漲起來了。產品做得不好,發布會開得再絢爛也沒用,這都是在漫無目的地燒錢。
(6)二次融資之路特別坎坷。
這次融資經歷讓我最終意識到,我的公司需要和國際資本對接,那就需要有海外背景的人和懂得規范做法的人來幫助我,只有懂得投資人的心態,用他們熟悉的邏輯與方法與他們溝通,融資才能行得通。
(7)競爭對手就是你的磨刀石,競爭對手越強大,對你的磨練和考驗越大。很多堅強的性格,都是殘酷的市場競爭的衍生品。
狼性和血性都是伴隨著對人性的觀察和考驗而來的。
(8)《定位》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觀點是對品牌延伸陷阱的闡述。所謂產品延伸,就是大公司習慣把一個知名的產品用在一個新產品上。比如,施樂的復印機成功了,施樂就把自己的品牌延伸到了計算機產品上,結果慘敗而歸;比如,大眾汽車將已經成功的微型機品牌大眾延伸到大型車上,導致1971年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跌了24%。
定位理論的創始人,用無數類似的例子和歷史經驗來證明,一個知名品牌開創一個新的產品,應該啟用新的名稱。當然,這和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因為新產品打上已有的知名品牌,看上去理所當然,節約了很多營銷成本。而特勞特也意識到了這個反直覺的問題,他說:“品牌延伸,讓新的產品在人們心目中沒有自己的獨立位置,還會讓原來品牌的地位模糊不清,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如果一個事別人已經做了很久,做得很成熟,沒有破綻,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去做,肯定沒有機會。打敗搜索的肯定不是第二個搜索,打敗QQ的肯定不是第二個QQ。
(9)當時我們很多員工,特別是搜索核心團隊的員工,都是本著搜索的夢想來的。如果我告訴他們不做搜索了,這對團隊的打擊也蠻大的。所以,我就跟他們開了很多次會,表達的意思是,現在做搜索的時機不合適,我們先保存革命的火種,將來再伺機而動。
(10)商場就是戰場,我們同樣是戰場上的軍人,商業競爭對手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敵人,他們就像饑餓的狼群一樣守候在我們的身旁,隨時準備吞噬著我們的客戶。如果我們畏懼、退讓,那么他們張開的血盆大口就會連我們一起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