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之前,我的讀書筆記是凌亂且散漫的。
以往習慣是:看一本書之前,我會先在書前面寫上日期,有時會附上地點,比如火車上。又或者附上來源,比如當當網。然后看書過程,習慣在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某些觸動心靈的句子時,用筆劃下,就簡單畫條橫線。看完后也習慣在書未寫上個日期,有時還寫個幾百字的讀后感。還有種習慣是在微信微博上發表幾句感言感想。
就是這樣,因為沒有一本統一的完整的讀書筆記,所以才后知后覺發現給自己帶來很多不便。當某一天,突然想起一本書,卻怎樣也想不起大概內容時;當某一天,突然想起一本書,卻想不起自己當時是怎樣的感受時;當某一天,突然想起書中某句話,卻只有零零散散的記憶時……每次,只能翻找書本或者上網搜又或者翻回很久前發表過的微信微博,顯然,這種辦法是很笨的,也怪自己平時看書時沒考慮長遠。
但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后,不禁開始對自己的讀書方法以讀書筆記進行反思,并且逐步改正。
這本書主要是圍繞四個方面來寫: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
然而以上那些都離不開讀書筆記。其實這就相當于把一籃雞蛋放在同一個筐里,讀書筆記也是如此。把讀書所有的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這樣以后重看回時就一目了然了。
選書。從想購買這本書的動機開始。比如我最近想讀《白夜行》這本書,那我為什么想讀這本書?因為豆瓣上很多人推薦,還看了不少書評說如何如何的好,所以我也決定看下。當然,也會有其它各種不一樣的原因,比如廣告,電視,朋友推薦等。
購書。首先得有購書清單吧。而購書清單上得有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我以前常忽略最后那個,尤其是買名著時,各種版本的選擇,還有翻譯者不同,著實讓人頭疼。而有了這三個信息,基本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書了。當然,列個購書清單還可以避免在書店買書時,自己一時沖動下買了在當時看來挺喜歡但實際無用的書。還有一個好處是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讀書+記錄。既然你讀書那多多少少都會有記錄的吧,邊讀邊畫邊記,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做。但做的效果怎么樣呢?作者的做法就是:摘抄+評論或自己的感想看法,而且是用不同符號。比如在摘抄前面標上*,在評論前面標上⊙,這樣以后看回筆記的時候就知道什么意思了。那當遇到很多自己都感興趣的句子時該怎么辦?像我有時看書,看下來幾十處都用筆畫著,那是不是都得摘抄下來?作者建議可以在看過程中做標記,拿小型熒光便利貼先貼上,暫放一段時間再重看這些句子,仍然深有感受的話再記錄下。
活用。當你讀書筆記完成后,就可以學以致用了。例如寫書評,直接用自己讀書筆記里的句子加上評論,還有些自己的感想感悟之類的,順利就可以輸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了。當然,讀書筆記是需要重讀的,而且關于書評,自己也要參考下別人的說法觀點,這樣能讓自己更全面地了解這本書以及不同人對它的不同看法。用作者的話就是:
“讀書筆記是自己和書的對話,所以不需要別人的觀點,但如果在做完讀書筆記以后重讀書評,就可以參考“第三方的觀點”,換個角度審視自己的這次讀書體驗。于是你會發現,原來對自己來說有著某種意義的書,在這個人眼里是這樣的。”
以上這些都是自己看完這本書后的一些感想,希望對你有些少幫助。當然作者書中會有更詳細更全面的介紹,如果你正在為不知怎樣讀書,怎樣做讀書筆記或者擔心看過后就忘得一干二凈而煩惱,不防讀下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