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堅持原創分享第438天
常見非自愿來談的當事人,對于咨詢師的提問成為不假的回應:“我不知道”。
SFBT對咨詢師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保持冷靜,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把它當做互相的動機或抗拒,就是一般化的對待之。咨詢師可以先等待并且疑惑的表情望著當事人,或者對當事人說:如果你愿意,可以猜猜看啊,或者:慢慢想,不急的。有時當事人就會接著回話。
第二種應對:當事人仍說:不知道。可以以“假設問句”引導: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停)。所以,假如你真的知道,你會說什么?有時對于同一件事,我們不知道某一個面向,但同時也知道另一個面向,你比較知道的面向是哪一個部分呢?(舉個例子:來訪者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那你不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呢?不知道媽媽怎么做自己會喜歡她?那你不希望媽媽怎么對你,或者你討厭媽媽怎么對你呢?……)
第三種應對:咨詢師也可以邀請當事人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說明對自己的感覺,而讓一些當事人感覺到比較安全,因為最好的朋友,最愛他的人會是接納他,且不會對她有所責難的。
你最好的朋友(愛人)會怎么說呢?
對于你目前的狀況,他們會如何建議呢?
第四種應對:
1.哦,我了解,這是一個秘密呀!
2.現在你不知道,ok,或許下次來之前你愿意先研究一下的話,或許就可以告訴我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3.或許我問這個問題的方法不是很適當,你覺得我怎么問這個問題會比較適合?
第五種應對:對非自愿來談當事人提問問句時,很重要的是讓他們可以有段緘默時間,逐字想想當事人回應的每個字句,很可能他真的不會回答,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情況覺得太無助,以致他們想放棄整個他們的未來,若咨詢師發現當事人的表情是沮喪憂郁時,或許接著詢問“應對問句”,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你是怎么走過來的?”
“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你是怎么還能堅持走進教室的?”
“你怎么沒有使事情變得更糟?”
第六種應對:咨詢師也可以試著想當事人回答“我不知道”和緘默是一個正面的特性,大大展現了當事人直率、堅決的個性,或者能面對權威的特質,而此或許可透過“直接贊美”予以回應,而又帶出倆人關系的改變。
“你很直率喲!”
“你回答問題很果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