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園遛娃,遇見一位遛娃的奶奶,她看見我一個年輕姑娘帶著娃,就上前和我搭訕。和她的對話中,我大概了解了她的意圖——奔赴異鄉,為兒帶娃,受盡委屈,無處訴說,只想找個傾訴的對象。
大概的聊天內容是:
兒媳婦生下娃后,不愿帶娃,也不愿讓自己親媽(娃的外婆)受苦,于是慫恿老公把她叫來。來了之后,兒媳婦只顧著恢復身材,哺乳期節食,有奶也不愿意喂,花了好幾千去醫院回奶,她心疼奶粉錢和去醫院的錢,又不能說,心里憋屈。
因為兒媳婦盆底肌受損,醫生建議少抱娃,所以兒媳婦就把帶娃的重任,全部丟給了她,自己則不管不顧,連娃哭了也只能靠她哄著。在她帶娃的時候,兒媳婦會做些家務,但做的過程中,心疼自己的皮膚和指甲,所以也做不好。順理成章的,家務活也被她“全權包攬”了。
自己累的不行,兒媳婦不愿搭把手,兒子也對她依賴慣了,最后只能自己默默忍受。有怨言想對兒子訴說,奈何兒子對漂亮媳婦言聽計從,所以只能自己憋回去。
老公是大兒子,還有一個小兒子即將成家,如果給大兒子帶娃了,那么小兒子的娃勢必也要去看護。自己辛苦一輩子,供兩個兒子讀書娶媳婦,想著老來輕松點,結果還要受帶兩次娃的苦。每每想到這些,就覺得非常憂慮。
她說,以前哪有老人幫忙,都是父母自己帶大的娃。現在的年輕人反而特別依賴父母,好像娃生下來什么都不用管一樣,直接丟給老人。老人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不想幫忙,又怕子女怨恨,將來年老了子女不能善待。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人幫忙帶娃,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甚至放言“如果她不給我帶娃,我就不給她養老!”這個想法其實非常自私,婆婆沒有責任和義務給我帶娃,帶娃本來就是我自己的事情。而養老,是在還她養育老公的恩情,和帶娃沒有毛線關系。
我的婆婆雖然沒有幫我帶娃,但我一點也不怨恨,反而覺得她過得很瀟灑。她把我的丈夫養育的很好,我也很感激。我充分尊重她的想法和生活的自由,也希望她晚年能過的幸福和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