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就不應該有職稱
【老當毅壯學英語文章】一線教師就不應該有職稱
今天,又有不少人來問詢我的職稱問題,勸我趕緊晉升職稱吧。我感覺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倒成了一些人很上心的問題,搞的我也只能把這個問題提升到一個更加崇高偉大的問題之上,索性今天就把話往大了說往小了說,說的明白透徹一些反而好些。
我認為:一線教師根本就不應該有職稱,對于教師這個職業而言,官本位的職稱制度只是成為造就教育腐敗的溫床罷了。教師應該有什么樣的制度?教師應該仿照公務員制度一樣,來個教務員制度。所有教學的教師都不能是官,而應該是師,是教務員,只要一輩子沒有重大錯誤,應該就一直是教務員,一直是教師,一直是不需要為了職稱而放棄人生目標放棄自尊自愛放棄學習進步的教師,而不能是只想著投機倒把茍且鉆營欺上瞞下的官。
對于我個人放棄職稱的事情,其實我個人根本就沒有把這個事情看得特別重要。人生忙忙碌碌,要實現的目標很多,為什么就一定要把自己架到職稱的火上進行熏烤呢?
況且,我放棄職稱本就是一個個人的選擇罷了。選擇沒有對錯,選擇只是愿意還是不愿意,高興不高興的問題罷了。做好自己就夠了。老師,為什么就一定要評選職稱呢?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誕。放下爭執,做好當下,學習終身,成就自我,哪一個事情不比職稱更加重要呢!
如同《不逃避的人生》書中所說,人生的選擇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答案。就如同很多人對我不評職稱,完全放棄職稱的事情很不解。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而已。我行我心,但求問心無愧,堅持自己的師道信仰和信念,踏步而行就是。
我認為現在中國教育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在于官本位的職稱,我討厭這種官本位的職稱扣在教師的頭上,搞的師不是師,官不是官,造成大量的校園腐敗。再往小了說,我放棄職稱,僅僅是我個人的選擇罷了,與他人何干?還要勞煩一堆人輪著跑來問我?如同那個阿甘,我跑步與他人何干?我就是喜歡跑罷了。只不過我放棄的很徹底就是了,不像很多人都是高級職稱評不上去了,才會放棄職稱。我放棄職稱完全是自覺自愿,我就一直是初級講師又會怎樣呢?我不傷人,我不害己,我沒有違反公共道德秩序,為啥不評職稱,也非要拿來說個事呢?我老老實實教我的課,我做好我自己比什么都強。起碼我的心是沒有盲從地去追求一些虛幻的職稱夢想,而是腳踏實地的開始學習進步,起碼我已經通過自我學習英語,自修專業英語,自修房車技術知識,慢慢地讓自己有了很多知識貯備。而這些知識貯備,正是比我的職稱還要重要的東西才是。
以下是一些網絡上的一些關于教師職稱制度的言論,不一定公正,但勝在真實。
1.不管你多辛苦,盡職盡力,多有業績,但領導的說你沒業績,就沒,你巴結領導,領導說你有,你就有。評審什么都一樣。
2.有很多干行政職務,業務論文和書籍一大堆,晉升時很多論文和業務書籍都是花錢買來的,掛個副主編800-1000元。順利晉升。
3.評職稱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既不能有不合實際的規定,也不能搞庸俗化,權力機關更不可以通過評定職稱撈錢!應該有統一的標準和比例。掌握嚴的高不可攀,掌握松的‘沾邊’就是。有的單位把不少小學文化水平而工作平淡的人也定為副高。這樣的評定,不單是幾個人待遇問題,而是把‘公信度’“評”‘丟’了,也把知識分子和群眾的積極性“評”‘丟’了。
4.我們這里也是評什么不干什么,有不少人在機關里面上班卻享受著高級教師職稱的待遇。占著學校老師的職稱名額也不知道編委是怎么審的。亂套了!
5.評什么不干什么,高級體育教師看體育器材室,高級語文教師看汽車實驗室,教學的都是低職稱者,這是什么現象。
6.君不見:當前的職稱評定工作有點“天女散花”的景象了?連咱中國的漢字都寫得像外文,寫個小文章都不通順、專業知識一問三不知,這種人也能評上高職,豈不讓人笑話!還是有點評審規矩的好!
7.職稱評定的大環境下,對于領導更有機會名利雙收,近水樓臺先得月就不說了,利用權力弄虛作假的現象不少,即使沒有專業也能搞一頂兩頂莫名其妙的高級帽子戴在頭上,而且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些事早已見怪不怪了。當然普通人也有弄虛作假的,但比起領導們來說就不那么容易了。
8.職稱評定“催生了諸多職稱鏈條上的暴利亂象”,也是一部分人依附這條鏈條‘富起來’的門道。表面上嚴格執行黨的政策,實際上是掩蓋懶惰、化解政策為我所用的最穩妥的辦法。脫離黨的領導和監督,沒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再好的政策,執行結果也不會令人滿意的。
9.上級職稱評審部門對于假冒偽劣等學歷有沒有識別能力和工作義務?僅靠基層單位上報的材料嗎?職稱特別是高級職稱單位和個人都很需要,不做假才怪。
10.現在教師職稱也是極不對稱,天天找人發論文,撰寫什么不切實際的“課題報告”,還要年度考核優秀……,教書的效果如何?沒人問津?職稱高就耍得越好
11.職稱真的有用么?有用的,有了職稱工資高一大截,升職當官快多了。這就是職稱現狀。
12.干這個工作,評那個工作職稱,應該改變職稱評定牛頭不對馬嘴。
13.職稱評定是相關部門為了個人私利而推行的制度,這一評定必然會導致論文泛濫,搞假泛濫,假成果泛濫,因為等級跟金錢掛鉤,必然會刺激腐敗的溫床。工作好壞,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家們可以認定的,只有單位基層最有發言權,為何不與工作年限,工作績效為考核依據呢,說白了就是為了評審權的方便的腐敗特權。
14.我是大學老師,老講師了,在一所211學校工作。因工作關系,不便透露學校名稱和我的專業。今年我參加評副教授,回顧幾個月的評職稱經歷,真是感慨萬千。
我們學校由于是211院校,所以評副教授、教授的要求是很高的,正教授要求核心論文n1篇(n1>=8),一般論文若干篇;副教授要求核心論文n2篇(n2>=3),一般論文若干篇。這些都是我們大學制訂的標準,比國家標準高多了。并且這都是“硬條件”,如果一個老師的論文不能達到數量,猶如一個人什么都好就是沒有錢一樣:評職稱根本沒有希望。
至于我,論文數量肯定不符合標準,雖然我有幾篇一般論文,但是沒有一篇“核心”論文。我也投過,但水平確實有限,而且現在碩士博士畢業都要論文,大家都瘋狂投稿也輪不到我,我也沒有這方面很硬朗的關系,自然沒有一篇。不過我有兩個優勢:第一是教學還算不錯,學生給我打分還可以;第二是寫了不少書。其實我就喜歡寫書,真正弄懂了才寫,都是專業方面的教材和讀物(附帶聲明:這些書完全走市場路線,我沒有關系可以進入教委組織的什么叢書,也無權利走行政路線讓廣大學生都用我的書)。在別人憋論文時,我把精力都用在寫書上了,這也是我沒有高水平論文的原因。沒辦法,當我在市場上找不到令我滿意的教材時,我就要自己寫。我教的課比較多,所以寫的也多。
遺憾的是,再多的書在評高級職稱時也不起作用。雖然我早知道,但論文實在憋不出來,所以隨著年齡增大,日益苦悶。學校規定要評高級職稱,必須當班主任,所以我還是班主任,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雖然當班主任是為了評職稱,但客觀地說,我當班主任還是比較負責的。我希望真正貧困的學生拿到助學金,希望學生能互相友愛,健康向上。
話轉回來,繼續說評職稱。本來今年我不想評的,因為我雖然滿足國家規定的標準,但遠不滿足本校的高標準,我想再憋一段論文,不行就買稿子。呵呵,我覺得我在教學上一直不錯,憑什么上課總比別人少幾塊?實在憋急了也就什么都干得出來了。
但是,某件事促使我今年參加評選。我在我們學校老師的談話中隱約聽到了中國期刊庫,他們找中國期刊庫上發表了好幾篇核心期刊。后來我也找到了中國期刊庫,雖然花了不少錢,但總歸是論文是夠了。
無形的晉級戰在新年初就轟然打響,焦慮的教師們在等待,期盼著心想事成,好夢成真。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相信會有一個好結果吧!
以上這些僅僅是一些網絡言論,但是真的是好真實啊,就好像就是發生在身邊的事實一樣。
在教師體制內,影響收入高低最重要因素莫過于教師職稱的不同。一般而言,同工齡不同職稱的老師,每個月收入差距在500-2000之間(數據統計存在一定的誤差,差距可能被低估)。如果算上獎勵績效,初級與正高級的薪資差別,可以拉大到5000元以上。據武漢大學研究統計指出,在我國大多數中小學中,初級職稱教師對工資收入的“不滿意率”,比高級職稱教師高21%左右。
關于職稱之弊已討論了很久了,中央電視臺做了專題節目,一些著名的高校已經在動搖這個制度,但是底層似乎還是沒有變化,職稱之弊已甚,弊已經嚴重地大過了利。
職稱曾經是衡量人才的一把尺子,但是今天還能衡量嗎?
以前本科生少,所以職稱基本能與學歷一致,職稱之弊就不是很明顯,只是覺得似乎有點多此一舉。現在本科生滿天飛,難道現在的本科生就沒有以前的本科生強嗎?否,只因各地職稱指標有限,所以為了獲得職能只能進行其他方面的比賽了,這種比賽如果能正常進行還好,問題在于不可能,這就使職稱的評定越來越變了味道了。
一、論文要求:姑且不說論文有多大用途,理論上講,寫得出論文的人是有水平的,問題是,沒有水平也可以出論文?,F在很多人寫論文不是真的有論要發,而是評職稱要湊數,所以挖空心思發稿,有些報紙雜志看到這里的經濟價值,也就賣的賣、買的買了。
二、比賽:看一看現在名堂多多的技能比賽吧,我是一個教師,參加現在的比賽很多,真是覺得可笑。一般來說只要參賽就可以獲獎了,什么論文比賽、優質課比賽、講課比賽、制作課件比賽、學生論文比賽等等,交錢參加就可以了,這也不能太怪組織者,若某學科的教研室不組織這樣的比賽,可能要被老師罵死,因為沒有比賽,本學科的老師在評職稱時就吃虧了,一些組織者也樂得既做好事又賺錢了。
三、各種證書培訓:在職教育好啊,理論上也是這樣??墒乾F在是為了職稱而培訓,參加培訓的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為了獲得證書,不會認真學,搞培訓的也是假心假意應付地教,反正有錢收,收了錢證書也就照給了。但我有這方面的知識不培訓可以嗎?不可以,怪事就出來了,比如一個計算機老師,他也要交錢參加這個培訓,盡管學的只是皮毛,可見培訓已不是目的了。
因為職稱評聘,把正常的東西變得不正常了,為什么就成了壞事了呢??
眾所周知,如今教師職稱評級直接影響了工資福利待遇。常年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對于職稱制度一直是有口難言。不難看出,職稱制度飽受爭議,每每提及,大家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更有消息聲稱將會取消職稱制度,這是真的嗎?職稱制度為什么遭到如此多的詬病,卻還一直存在?這都是由于我國職稱制度施行多年,很多老教師辛苦多年,熬到高級職稱享受較高福利是理所當然。如果取消職稱制度,老教師怎么辦?這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又有人提出“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新人取消職稱制度,改用將績效考核來作為衡量收入的標準;而老人則繼續實行職稱制度。別讓“職稱”成為部分教師投機取巧的“捷徑”。
教得再好,學生再喜歡,也不一定能評上職稱
“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還是拿最低檔工資?!蓖R幻袑W教師徐宏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越來越缺乏動力,“因為教師職稱評聘不能體現實際教育教學水平,你教得再好,學生再喜歡,也不一定能評上職稱?!?/p>
好多年評不上職稱,相應的職稱工資10年未漲,老師工作積極性受挫?!安粌H對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沒有激勵作用,反而更鬧心?!毙旌暾f。
“問題是學校多年來根本就沒有高級職稱的晉級名額,七八年只給了一個指標,比上個世紀70年代買自行車還難,無論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機會?!睗弦晃恢袑W教師王明說。
? 職稱評聘具體過程也有不少問題。李強2003年晉升到中學二級教師,滿5年后,他年年參加晉級,但晉級標準年年變,如今七八年又過去了,還是沒晉升上中學一級教師。“晉升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一般都在領導崗位,一線教師很少。”李強告訴記者。
? 程平工作近20年,成績突出,就是晉升不上一級教師。“因為每次晉級標準都在變,量身定做、名額分配,人為因素多,導致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背唐秸f,“精力放在晉級上,哪還有心教學啊!不僅如此,還人為增加了教師之間不合理競爭的內耗,說起來是笑話,傳出去是丟人。”
? ? “明明我的分數夠了,卻有人故意為難,把該得的等級分數降一個檔次,少加了3分,最終讓我少了零點幾分,沒評上職稱!”楊青很郁悶,因為她覺得“這其中有個別人暗箱操作,不僅沒有激勵作用,反而讓人怨氣沖天,影響教學”。
? ? “當前教師職稱評聘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名額太少,特別是高級教師名額更少,幾乎到不了小學段?!弊筒┮幻W教師林岳認為,“個別教師甚至快要退休了,連一級職稱都不是,為教育奮斗一生,打擊不小。”
? ? 淄博一位中學教師告訴記者,學校700多個老師,高級名額一年也就一個,中級名額2到3個,排隊等高級的有300多人,等中級的100多人,“幾乎看不到希望?!?/p>
? ? 職稱上去了,教學水平下來了,人也不教學了。 評不上職稱的難受,評上的又怎么樣呢?
? ? “不少評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既不愿意多承擔教學任務,也不愿意損失一分錢的收入,而且把這一切都視作理所應當,因為他們是‘高級教師’。”泰安一名中學教師王康說,“職稱上去了,教學水平下來了,人也不在教學一線了?!?/p>
? ? “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緊密掛鉤,聘上職稱,萬事大吉,脫離一線,或者找個清閑處,反正不影響工資待遇?!背唐秸f,“高級職稱教師很多都不教課了,工資又不少拿,只有晉不上級的,還在一線苦熬?!?/p>
? ? “職稱評聘已‘異化’成學校領導管理教師的一個重要手段。”淄博一位教師孫明說,“比如,班主任勞累又費心,待遇比較低,很多人不愿干。領導便會在職稱評聘中將班主任任職年限列為‘硬杠杠’?!?/p>
? ? 事實上,很多老師并不認同這種做法?!奥毞Q是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反映,是其成就的等級稱號?!蓖趺髡f,“擔任過班主任可以在同等得分的情況下優先考慮,但不能作為決定性因素、限制性因素。反之,就會出現只是有過班主任經歷但工作上并無建樹,反而比獲得過省市優質課、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的學科教師得分更高、機會更多的問題。”
? ? 職稱評聘的具體要求圍著榮譽、論文等“指揮棒”轉,脫離教學實際,也是一個問題。“能得到高級榮譽的一般是學校領導、中層干部,一線教師勤勤懇懇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獲得個小小的區級榮譽?!睂O明說,“此外,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還要求發論文,絕大多數老師只有花錢、托關系了,實際教育教學水平倒在其次了?!?/p>
? ? 既要考慮職稱作用,也要注重工作實績
? ? 職稱評聘分離、待遇不能及時兌現,職稱與工資待遇緊密掛鉤,再加上難以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也為不少中小學教師所詬病。
? ? “實行職稱評聘分離后,即使評上了職稱,依然是‘空頭支票’,漲工資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睗鲜幸幻W教師告訴記者。
? ? 2005年至2008年,山東中部地區某縣試行職稱評聘分開,3000多名教師取得了中高級職稱資格。2009年職稱制度改革后,該縣又實行了職稱評聘合一政策,但到目前仍有300多名取得中高級職稱資格的教師未能聘任。
? ? “未聘教師的情緒非常不穩定,各種來信、來訪不斷,但因為職稱設崗比例有限,待聘教師在短期內還是難以完全解決?!痹摽h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這部分教師解決不了,新符合條件的教師也很難聘任高一級職稱,又造成了新的不滿。總體而言,還是評聘合一好,特別是要保持相關政策的連貫性,不能評上許多,聘任很少,增加矛盾?!?/p>
? ? 上述人士表示,教師職稱不應與工資待遇緊密掛鉤。以該縣為例,高級與中級工資差900元左右,中級與初級工資差700元左右。中級教師是教育教學骨干,而高級教師由于年齡偏大,評上職稱后教學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學任務相對較輕。
? ? “工資差距過大,導致部分中青年教師為了晉升高一級職稱,削尖腦袋,想方設法爭取各類考核優秀、榮譽稱號和業務稱號等,造成了教師間的惡性競爭;部分中年教師對晉升職稱失去了信心,工作積極性受到較大影響;還有部分中青年教師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重,但工資待遇低,心理不平衡?!鄙鲜鋈耸勘硎?,“應縮小教師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有效實施績效工資,既考慮職稱的作用,也注重工作實績,對教師的激勵作用會更大?!?/p>
? ? 王康認為,應該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加大績效工資差距,大幅提高班主任工資?!奥毞Q工資有所體現就行,還是績效工資、班主任工資差距大最好,讓能者上、庸者下?!毙旌暾f。
? ?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因為職稱評價體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對年輕教師發展不利。受職稱評定制度影響,評職稱需要滿足發表論文、考職稱外語(課程)和計算機等附加條件,導致很多人為此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而沒有把精力放在主業上面。應該取消職稱的評定,改為用人單位聘任,讓職稱與待遇脫鉤。至于與職稱直接掛鉤的待遇問題,應由用人單位根據工作人員的業績和表現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