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拆頁來自第八章 《自我超越》
拆頁十三
P154
弗里茨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相互矛盾的深層觀念如何在同一個系統(tǒng)里阻礙我們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設想在你接近你的目標時,有一條橡皮帶,它象征著創(chuàng)造性張力,拉著你接近你所期望的方向。然后,再設想有第二條橡皮帶,綁在無能為力和不配的觀念上。在第一條橡皮帶把你拉向你的目標時,第二條橡皮帶卻在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配)達到你的目標的深層觀念。這種拉向目標的張力,和拉回到我們深藏的觀念的張力之間,形成一個系統(tǒng)。弗里茨把它叫做“結構性沖突”( structural conflict),因為它是一個相互沖突的影響力結構:相對我們的愿望目標,它在把我們拉近的同時,又在拉開。
由此,我們越是接近實現(xiàn)我們的愿景,第二條橡皮帶就會越使勁兒地把我們從愿景那里拉回來。我們可能會耗盡我們的能量。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是否真想要那個愿景。“完成任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料想不到的障礙出現(xiàn)在我們的道路上。可能別人會令我們失望。盡管我們并不知道那個結構性沖突系統(tǒng)的存在,這些都依然會發(fā)生,原因是,它來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意識不到的深層觀念——實際上,我們的無意識狀態(tài)反而增加了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
既然有這種無能為力或不配的觀念,結構性沖突就意味著,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我們在追求愿景,系統(tǒng)的影響力就會妨礙我們取得成功。但是,有時我們還是會成功;而且,我們中有許多人其實已經(jīng)很擅長確定和完成目標了,至少在某些生活領域是這樣。這說明結構性沖突的影響力是可以克服的。那么,我們怎樣克服它呢?
「A1,激活經(jīng)驗」
你有一個什么愿景,曾經(jīng)你努力去實現(xiàn)過,但收獲不大,當時你是怎么自我安慰或者化解的,看完這個拆頁,給你帶來了什么思考,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么做。
之前的愿景是:利用專業(yè)所長,助推幾個得力員工組建專業(yè)作業(yè)公司,一起改善生活、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遭遇挫敗時的開脫說辭:諾,公司領導一直不看好勞務這個行業(yè),認為存在著巨大的管理困境與弊端;再說工人之間要真像合伙人一樣進行公司制的管理其實沒那么簡單啦;我自己的專業(yè)精進都沒個起色,操心那么多閑事干嘛,別沒淘到一個子兒還惹了一身騷,把自己做人做事的牌子都給搭進去了。
”結構性沖突“的啟示:
1、任何心愿和現(xiàn)實之間都構成一個沖突的系統(tǒng)。
2、結構性沖突有解或者無解都已經(jīng)被很多鐵的事實證明,因為那么多人經(jīng)過努力得償所愿,又有許多人不得不放棄逐夢。
3、”第五項修煉“的結構性沖突解決策略就在這里,但是作者也說了這種”系統(tǒng)思維“和”自我超越“很難修煉成功,首先問自己是否愿意”面對前述真相并作出承諾“。
再來一次的做法:
1、坦然困難和現(xiàn)狀,重拾組建合伙勞務公司這個愿景,并付諸行動。
2、在籌備過程中向發(fā)起人展示可能遭遇的”結構性沖突“,充分闡明愿景及其深層觀念所構成的系統(tǒng)關系,做好心理預防與疏導。
3、遇到籌備進展的阻礙時,讓自己找出下文所說的真相,并采用這樣的應對策略,建立走下去的信念,調整好后續(xù)自己與合伙人的行為。
拆頁十四
P157
對真相的承諾
我們可以從一個異常簡單而又深刻的策略,開始應對結構性沖突——說出真相。
人們常常會覺得,“對真相的承諾”( commitment to the truth)的策略似乎沒什么大用處。“我得做什么才能改善我的行為表現(xiàn)呢?”“我怎樣才能改變我深層的觀念呢?”人們經(jīng)常要求得到某個處方、某種技巧,或某種摸得著的東西,用來解決結構性沖突的問題。但是,對真相的承諾,實際上遠比任何技巧都更有效力。
對真相的承諾不是指追求銘刻于世的真理,即那種絕對的最終判決或終極原因。相反,它指的是,心甘情愿地根除那些令我們限制和欺騙自己、不讓自己看到真實情況的習慣。它指的是,不斷質疑我們對真實情況為什么會如此的理解。它指的是,不斷擴大我們的意識范圍,就好像優(yōu)秀運動員在賽場上,用超常的視野把握全場更大的范圍。它還指,不斷加深我們對眼下各種事件背后的結構模式的理解。特別是對自我超越修煉水平高的人來說,他們要更多地覺察到自己行為背后的結構性沖突。
因此,應對結構性沖突的首要任務是識別它們,包括其運作產生影響時所引起的行為表現(xiàn)。當我們的那些應付性策略正在發(fā)生作用時,我們極難識別它們,因為伴隨它們而來的常常是緊張和壓力。建立內部預警信號會有所幫助。比如,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在為自己的問題而責怪某人或某件事:“我之所以放棄是由于沒人理解我”;或者,“我這么擔心的原因是,我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會被解雇”。
比如,在我的個人經(jīng)歷中,在很多年里,大項目一進行到關鍵時刻,就會有人很讓我失望。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時,我仍會悶著頭努力推進,努力克服由于別人的失信或無能所帶來的困難和障礙。過了很多年我才看到,這是一個反復發(fā)生的情況,是我自己的意志力策略的特定模式,它的根源在于,我對改變別人總讓我失望的情況深感無能為力。沒有例外,最后結果是,我感到“我必須一個人都干了。
看清這個模式以后,我就開始在它再次出現(xiàn)時改變行動方法。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經(jīng)常發(fā)火了。相反,我在發(fā)現(xiàn)它時,會有一種愧疚感“哦,我的模式又來了。”我更深入地檢查了我自己的行動,看到它如何成為這種結果的一部分:不是因為設立無法完成的任務指標,就是因為損害或不支持別的伙伴。進而,我開始努力學習交流技巧,即如何與當事人討論這些情況而又不造成防衛(wèi)反應。第9章“心智模式”,會闡釋這些技巧。
沒有心靈的轉變,我就永遠不可能學會這些技巧,也不可能把它們應用到實踐中去。只要我還把問題看成孤立的事件,我就會認定它們是外部造成的—“他們讓我失望了。”一旦我看到,問題是由結構性原因產生的,我便會開始考慮自己能夠做什么,而不是“他們都干了什么”。
我們意識不到的結構模式讓我們成了囚徒。一旦我們意識到并辨認出它們,它們就不再有那么大的禁錮力了。
「I,重述知識」
1、拆頁中描述的真相和你過去理解的真相不同點在哪里。
過去的”真相“就是真正的事實,偏重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發(fā)經(jīng)過,以及可驗證的真理等客觀現(xiàn)象的描述。
這里的”真相“是抽象的:是面對一個遙遠的期望目標與個人深層觀念之間難以調和的結構性沖突,運用系統(tǒng)思維解開死結的破局策略。
這里的”對真相的承諾“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各種程度的自我覺察和心智超越:扭轉遇事逃避的應激反應;澄清對主客觀世界的曲解;嘗試同時看到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系統(tǒng)模式;直至跳出自身所處系統(tǒng)、拓展一個新視角或提升到更高緯度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2、應對結構性沖突有哪幾步?
應對結構性沖突有三步:
一、識別“結構性沖突‘及其行為表現(xiàn)。
二、建立內部預警機制,以便首先對隱藏在緊張與壓力背后自己的某些意志力應付性策略及其特定模式進行辨認,并從眾多孤立事件中看到自己的行為處于系統(tǒng)結構的哪個位置、起到什么反饋或延遲功能。
三、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轉變心靈“(也即完成心智模式的自我超越),并自愿為此努力學習和踐行相關為人處事技巧。
「A2,規(guī)劃運用」
假如,你在春節(jié)放假期間,見到好友,聊起TA2018年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時,你將如何運用你梳理的【I便簽】內容和TA溝通。
我覺得對沒看過拆頁、對本書缺乏概念的人直接提及相關術語不僅無效還令人反感,唯一可以一談的還是有關系統(tǒng)里的”真相“這個話題,目前想到采用如下話術引導朋友自己探求TA的”真相“:
1、我覺得***夢想說起來還真的挺美妙的,我也曾這樣計劃過。要不然19年再一起試試啊?
2、你說的(太難了,再也不要了)好像也很對哦。去年你還跟誰談論過這個想法呢?TA的意見是怎樣的?
3、(關于TA的意見)你現(xiàn)在是不是還覺得自己被戳中了?
4、我當時不是心血來潮想搞家勞務公司嘛,你不知道我被先生罵得有多慘……(此處省略一萬字)。
5、哎對了,前面你覺得TA反對你還算有幾分道理的具體是哪個點呢?
…………總之問TA一句,咱也自我坦露三分,好友嘛,無話不說,只要腦子里有個思路是要通過對話去挖掘這個錯誤解讀啊、自我歸責撒應該有點眉目,至于能否靠我這點道行點透每個人的復雜系統(tǒng)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