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流淌
鄭重聲明:文本系原創首發 文責自負
什么是命運?
命指天命,是定數,遺傳基因、家庭背景、地方文化,這些都是命中的定數;
運指運氣,是變數,是時空轉化,是人生各階段的窮通變化,這些就是生命中的變數。
《命運》是80后作家蔡崇達繼《皮囊》之后,時隔八年潛心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九十九歲阿太的一生為故事線,串聯起福建閩南沿海小鎮幾代人的人生故事,命運選擇與時代沉浮。通過五段回憶,切入時間長河中人們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個本質問題。這五個本質問題,也是八零后一代斬斷過去、探討命運、尋找新的人生意義,探尋新活法的心路歷程。
01 沒有過去,只有將來
對于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中國人來說,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的活法就是延續祖先的活法。阿太之前的祖祖輩輩幾代都是男丁單傳,以在碼頭搬運為生,為祖宗燒紙錢,延續家族香火是每一代人的命運和責任。
到了阿太的阿母這一代,阿太的爺爺奶奶就只生了她阿母這個唯一的孩子,這就意味著會斷了香火,這可是有關生死的大事情。阿太爺爺以外做起胭脂生意,又想到了招上門女婿是解決香火延續的好辦法,命運的問題似乎得以解決。然而,上門女婿黃友海在備受關愛、飽食終日無須用心的日子里,生了兩個女兒后,突然不辭而別,后來一直杳無音信,不知生死。阿母在送走了自己的父母之后,就開始帶兩個女兒去廟里向神明追問自己的“命”,一追就是三年,但阿母仍然被卡在了“命”里。
卡在“命”里的阿母沒辦法選擇新的活法,也就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更不想讓已經漸漸長大的姐妹倆再走自己的路、招女婿上門了,為此阿母將祖先們的骨灰都撒到了大海。并且像發誓一樣對女兒說:你們必須就此沒有過去,只有將來。
阿母認為,她自己已然被卡住了,那么幫助女兒斬斷過去,讓他們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然而,在失去過去牽絆的同時,阿太也失去了指南針。
八零后一代生長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投身了城市化進程,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生活年的家園,帶著夢想和希望投身到世界各個角落,就此,我們也沒有了過去,只能向前、向前、向前!
如何在新的生活里尋找到生命的指南針和靈魂的壓艙石?
這是一代人需要共同面臨的課題。
02 羈絆和意義是心靈的壓艙石
母親在阿太婚禮當天背著祖宗牌位送到大海時“順水推舟”滑進海里。
沒了阿母之后,阿太意識到,要活下去,心中必須有壓艙石。
她說:“我知道了,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滾著,而自己的魂靈如果沒有一個重重的東西去壓住——類似于壓艙石的東西,只要某一刻某一個小小的情緒的浪過來,魂靈就會被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阿太的母親的壓艙石是撒手人寰的父母和憑空消失的丈夫,以前死不了是因為兩個女兒都還沒有著落,如今看到大女兒屋樓(阿太)已經有神婆庇護,小女兒有大女兒庇護。沒有壓艙石的她在一個浪過來時,就順水推舟地跟著祖宗沉入了海底。
被卡了一輩子的阿母認為,她之所以被卡住走不出來,就是因為祖先和過往就像沉重的包袱壓在她的身上,如今她帶走祖宗牌位,和他們一起沉入海底,她的女兒從此就沒有過去、只有未來,就可以輕裝上陣。殊不知,沒有了過去的樓屋(阿太)也沒有了壓艙石,這一點阿太知道,阿太的妹妹也知道。所以母親一死,年幼的妹妹就期盼著姐姐能生一個孩子。
神婆一開始就斷言,阿太一生無子無孫送終。然而阿太需要一個孩子,楊萬流也需要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阿太的壓艙石,更是阿太和楊萬流婚姻的壓艙石。盡管阿太是好妻子、楊萬流是好丈夫、神婆是好婆婆,大家都善良且互相愛著對方,但沒有壓艙石的婚姻終究是風雨飄搖的,最終楊萬流遠赴臺灣,阿太放棄唯一一次投親的機會,讓楊萬流另行娶妻生子也是他們婚姻的必然結果。
神婆蔡也好,書中最智慧、豁達、通透、有遠見的人。丈夫整個家族的男丁出大海遇難,她堅強的挑起家庭重擔,侍候婆婆,照顧幼子。兒子長大了也要去趕大海,她沒有哭天搶地橫加阻攔,而是理解支持。她一眼就知道樓屋不好生養,卻因為這個姑娘像自己而撮合她嫁給自己的兒子??吹叫℃倎淼碾y民,她敏銳的屯糧,曬地瓜干。小鎮上的男人被抓去當壯丁,也包括她兒子,其他婦人圍聚在她家里六神無主,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時,她說先活下去。她和阿太說“當你知道一個人足夠久遠的過去,你就知道他足夠多的未來”,這是她對人性的理解與洞察。她還說“這世間生病了,我且看它如何折騰,等它病好了一切也就好了”——這是她心中的大道,對環境的接納與尊重。
如此豁達善良、無堅不摧的老太太最終也被擊垮了,在神廟被拆、神像被毀、神明消失、神婆無人問津時,她的信仰——她的壓艙石被時代擊垮了。她眼中的星光暗淡了,她木木地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孤獨而寂廖,直到永遠合上雙眼。
什么是壓艙石?它是壓得住靈魂,讓我們心安的存在,它可能是一個人、一個念想、一個使命、一種信仰,它是一個人一生的羈絆和意義。
對于阿太來說,她找到了人生的羈絆,找到了自己的壓艙石,她說:“最容易的活法,就是為別人而活。”
03? 與歲月共存、與命運和解
阿太的故事,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在這近一個世紀里,有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更替,社會的潮起潮落常常帶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人在阿太的眼前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有的故事與阿太的生命發生了連接,給她送來了北來、西來、百花,帶走了她的丈夫、妹夫.....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阿太的內心開始平靜,發生的事已經傷害不了她,她已經知道,每個即將到來的日子,最終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它們來了,然后就貼在自己身上成為自己了。她每日去干活,碼頭和地瓜地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
后來,北來、西來榮歸故里。在當地干部的陪同下,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地回來看阿娘了。他們以母親的名義捐了多所“母恩教學樓”,北來建起豪華別墅等著她去住,準備了山珍海味等著她去吃,各路人馬都熱情地和阿太打招呼,討好阿太。但她一如既往地每日都去碼頭干活;雖然兄弟倆會給阿娘很多錢,但她擔心,不干活,自己就不知道怎么活了。
再后來,阿妹先阿太走了,接下來女兒百花也走了。西來得了肝癌在出生地昆明走了,他臨終前交代妻子要將骨灰送到阿娘身邊,他好陪著阿娘。北來因為欠了巨額債務,遭到村里人的打罵和捆綁。北來不想拖累阿娘,自己掉進了海里。
此時的阿太,已經與歲月共存,與命運和解。她對黑狗達說:“只要我們還活著,命運就得繼續,命運最終是贏不了我們的。我們的命運終究會由我們自己生下,我們終究是自己命運的母親?!?/b>
阿太一生的感悟,最終都融進了她和黑狗達的這段對話里:“人一輩子會認識很多朋友。一出生就可以認識饑餓、認識占有,然后八九歲你會開始認識憂傷、認識煩惱……十幾歲你會開始認識欲望、認識愛情,然后有的人開始認識責任、認識眷戀、認識別離、認識痛苦……你要記住,他們都是值得認識、很值得尊重的朋友?!?/b>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