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發現,這已經是十二節課的最后一節了。時間真快,一年就這么過去了。
“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測,到了2030年,憂郁癥將會是對全世界造成最大社會負擔的頭號疾病。是否,告訴的經濟發展,是有精神代價的,而這個代價,是否已經顯現在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中。現代社會,實現馬斯洛需求的中下層基石都不算難事,難得是如何完成自我實現。那么,我們多做些什么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對自己的生命有主導權。
但是,跳出舒適圈,超越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今,停留在原地會承擔更大的風險,因為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極速變化的時代,即使我們站著不動,腳下的地面也在發生變動。
未來的生活真正的問題將會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像個人?本課程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這一課有三個內容,即:
1.發現自己忽視的優點
2.快速探索新領域的方法
3.學習面對遇上的挫折
Chapter 1 - 栽培自己的“黃金種子”
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獨特潛能促進自我實現的“黃金種子”。即當一個本身的優勢養成了興趣,經過了磨練,而成為了一種具體的才能。
尋找“黃金種子的方法”
準備一些便利貼和一只筆。在第一張便利貼上列出你所有的技能;第二張上列出你所有的優點;第三張上列出什么時候讓你最能夠專注;第四張上列出別人會愿意付錢請你做什么;第五張上列出如果你能出一本書,主題會是什么;第六張上,請找一個熟悉你的人,列出他人眼中的你的優點。
這六張便利貼,是用來幫助你連線,發現新的可能性的。請將他們貼在你易于看到的地方,不時看一樣,如果新想到了什么,就添加上去。說不定某一天你就可以靈光乍現,找到自己的新方向。一開始時候可能會沒有想法,那不要著急,請時常溫習這個清單,讓這個清單在潛意識里發酵。
Chapter 2 - 啟動你的自我效能
人本能地會害怕未知,擔心失敗。能否克服恐懼,取決是否相信自己有克服恐懼的能力。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是否能夠應付某種狀況的能力的信心。自我效能感與自信不一樣,因為沒有能力的自信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它跟單純的毅力也有差別,因為其所強調的是能夠解決問題,應付狀況的能力。有自我效能感的人會持續努力,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也勢必會達到目標。
培養自我效能感的4個步驟:
觀察:先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吸收相關知識。
拆解:把關鍵點拆解成能夠練習的技能。
練習:按照步驟練習,知道掌握關鍵技巧。
萃取:把步驟簡化到精髓,注入自己的創意。
下一次,當你面臨改變或挑戰時,請不斷告訴自己,我要找到辦法,我能找到辦法。我信,我能而且我要。啟動自我效能,發揮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是一個不管世界萬變,你都能處變不驚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