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的每日必修打卡沒來得及在中午十二點之前完成,雜事有點多,到了下午上完課以后才有點時間整理,錄音推遲到了晚上
讀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意猶未盡,作者以講故事的有趣口吻強調了讀書對一個人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主人公洪鎮洙面臨現實生活的困難,工作不順,女友跑了,面對巨額的債務,面對生活殘酷考驗,他想改變現狀,這是他讀書的一個重要契機。
你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個不得不讀書的境地,你才會開始讀書生涯。比如考研,考證,寫論文或想讓自己的文章成為爆文或頭條,你會踏踏實實讀書
二:100天讀33本書,每天早晚睡覺前大聲說三遍“我今天要讀書”。在日記本上堅持寫讀書日記。這些都有利于自己讀書向縱深發展。
原來我的筆記只是書本精華的摘抄或簡單總結,現在我知道了清單體輸出,和自身的經歷相聯系。
三:作者嚴格遵守早讀1小時,晚讀1小時,上下班路上各讀30分鐘等,提醒我們利用自己點滴時間。
對于這些不宜照搬,比如我上下班路上更習慣于聽書以后寫總結,也是很好的利用時間的方式。
四:我們的讀書會有倦怠期。書里給了簡單三法:去見讀書導師,去見書友,去圖書館。
我也想要會一或智厚那樣的讀書導師來引導我,這也是我加入剽悍營的初衷,讓自己更有動力讀書。至于圖書館,我在原來的單位看的比較多,三年粗略看了幾百本,但這幾年自己借書的欲望差了許多。
五:一年讀100本和自己業務相關的書,爭當領域第一名。?
回想自己平時讀書,經常是與自己專業無關的書,反而涉及到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看的沒那么多。專業的書籍雖然晦澀難懂,但是硬著頭皮去做,一定會有提高。
六:在讀專業書出現倦怠時,要去見那些能夠幫助你讀書的人;讀一些成功戰勝考驗的人物傳記
七:洪鎮洙的工作從被同事看不起,到成了拜的對象,最后得到老總欽點,給同事講課。他的人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生著變化。
改變雖然是慢慢的,但是一直向上的。
八:第三階段我們多讀那些和專業無關的書,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思維。
九:即便再繁忙再沒時間,只要將讀書放在優先位置就能更容易地養成讀書習慣
十:周圍有更多牛人,自己才會不停奔跑,紅皇后效應
這幾次都是一寫就在1500字左右,然后開始精簡。砍掉哪句話都覺得心疼。其實這是個必須經歷的過程: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讓自己的語言可以更精煉。
二:今天的每日一問是:你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呢?有沒有特殊的閱讀習慣或儀式?
其實我閱讀一本書,基本是先看目錄,再看豆瓣等的評論,大家都覺得好的地方,我會仔細閱讀。
對于一些方法論方面的書籍,我讀得比較仔細,但有時候遇到自己比較喜歡看的電視劇,我也會看相關的書籍,看一下兩者的差別,基本就是掃讀了。當年看《血色浪漫》,《亮劍》和現在的《大江大河》,都是極快的速度讀完,然后分析里邊的主要人物…鐘躍民,李云龍,宋運輝等。有時候也會適當拓展延伸一下,比如讀完《血色浪漫》,我又看了一本凱魯亞克的《在路上》,這樣就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鐘躍明做出那些行為舉動后面的終極意義。
當年自己剛上大學的時候,就想像錢鐘書那樣橫掃大學圖書館,每次去圖書館都是抱一摞書回來,但確實是看不完,每本書都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這種瘋狂野蠻式的讀書方式讓自己得到了一定的成長,但現在已經改善,知道了,什么時候詳讀,什么時候略讀。
我現在讀書基本上是以電子書為主,紙質書為輔。因為自己規定每天讀書一小時,所以說讀書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儀式,有時間就多讀上幾分鐘,零散時間的積累而已!
三:剽悍營里還搞了很多文藝節目,自己確實騰不出時間參加。看著各位文藝青年熱火朝天的勁頭,還是年輕好啊!自己參加行動營的初衷就是提升寫作,向牛人學習,所謂的榮譽其實并不是十分看重。
四:上午沛珆發燒地厲害,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跳舞累著了。小孩子不會藏著掖著,看著那股難受勁,自己心里也是一陣發緊,很想代其受疼。希望孩子以后能健健康看的,其余的一切都不是事兒。
涂磊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不能是父母的作品,因為他有自己的人生;孩子是延續,但不能是工具,因為他也是生命;孩子是未來但不能是過去,因為與其在他身上尋找過去的影子,不如引領他開創屬于他的未來。
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強迫者,孩子有權利去追求自己認為理想的人生。
五:《大江大河》看完了第一部,意猶未盡,雖然我已經讀完了小說,知道了第二部要講的所有內容,但是還是盼望著第二部快點播映。看這種時代的電視劇真的能學到不少的東西。愿自己能多看精品,然后自我反思,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