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冷,就想起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寒冬的夜那燃燒著的火苗,多么光明多么溫暖,同時也把小女孩送入了光明的天堂。
很冷,大雪覆蓋了整個地面,兩天了地面變成了厚厚的冰,走路也得小心點。
出去外面,冷的讓人不敢呼吸,寒冷壓迫著整個身體,哪怕你穿上厚厚的羽絨服也還是有感覺。比起人心,這樣的冷并不算什么,只要動一動走一走就沒那么冷了,而人心的冷,無論你怎么走動,可能最后都是喂不熟的狼。
我家溫度只有15度,是70年的老房子了,當時的蘇聯專家樓,屬于歷史文化建筑,受保護,不會被拆,但也沒人管。幾十年了管道老化,供暖溫度也不會太高,不然管子會爆裂。
習慣了北方有暖氣的房子,再住這磚混的老房子,暖氣不好,沒有保溫,那就是煎熬,每一天晚上腳都是冰涼,半天暖不過來,不過這是我的老毛病了,家里其他人并不覺得冷。冷,它對人有不一樣的體驗,倒好,不容易感冒,人也很精神。
面對讓人不舒服的環境,人可以抱怨,也可以選擇適應。記得小時候在地里挖土豆,我覺得很冷,就蜷縮在哪里一動不動,結果凍得直哆嗦。母親他們一直干活熱的卻滿頭大汗,那時候不懂,只覺得寒風凜冽太冷了。
抱怨,恐怕只有自己感覺痛苦,什么也不想做,也在抱怨中浪費了時間,消耗了時間,到最后凍個半死什么也沒去做。
這會兒比起小時候生爐子的窯洞,最起碼室內恒溫,不用生火,不用凍手凍腳。
小時候的冬天蓋的厚被子,窗玻璃上每天早上都有一層厚厚的霜雪,紋路很漂亮,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有各種花紋,薄厚不一,看著很漂亮,小孩子總是想要從玻璃上刻下來雪花玩,但隨著一早上媽媽的忙碌,熱氣騰騰的早飯使得家里一團云霧,干活中的媽媽仿佛在云海中穿越,坐在炕頭看不到炕尾的人,連屋頂都有厚厚的冰雪,直到年春才逐漸融化,那真是冰天寒窯。
每天吃完早飯,隨著太陽漸漸升起,玻璃上的雪花逐漸融化,沒等我們玩個夠,窗臺上就流下水來,媽媽總是喊我們趕快拿布子擦掉。不然就順著窗臺流到了被子里去了。我們停一會擦一下水,還不忘在玻璃上創作,每一天都把玻璃弄得花里霧里。想想,我們快樂的童年,那時候多么無憂無慮快樂無邪。
這會兒,也許和現代人的生活相比,這條件太差了,很多朋友說怎么不換個好房子,可是,我還是有一點憶苦思甜,這是主動找的房子,條件是差了點,但復古與傳統的味道,讓我的生活沒有那么壓抑,自由自在,我不覺得有多苦,孩子也不喜歡太熱。平時在家里穿的保暖衣,剛剛好,冷了就活動一下,這也是倒逼自己每天活動身體。
前幾天去朋友家,他們家人穿的是半袖睡褲,我們穿的保暖,待了一會燥熱難耐,頭蒙蒙的,很難受。小孩子的臉紅撲撲的,生怕這一熱給熱出個病來。
習慣在不知不覺中順其自然的形成。
挑戰不習慣可能很少有人主動的、積極的面對,多數時候是抱怨。
愿美好的生活背后別那么矯揉造作,多一些憶苦思甜,珍惜當下的來之不易,多一些對他人的理解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