釗釗:看到爸爸媽媽將辛苦閱讀,整理出的讀書筆記發給我整理,我心里既高興又感激。為能夠看到你們學習知識,增長見聞而高興,為你們愿意將經驗分享給我,幫助我成長而感激!本周的內容非常精彩,既包含了爸爸對曾國藩管理家族的心得的理解,又包括了媽媽通過傅雷指導兒子注意細節傳達給我的勸誡,令我有如當面聆聽爸爸媽媽教誨,一起討論讀書內容一般。
爸比 10:58
不可驕縱
這封信是寫給四弟的,信的一開始先介紹了同在湘軍的,沅弟和季弟,以及曾氏的情況,信中說,沅弟,季弟新圍安慶,正得機得勢之際,不肯舍此個它適,余則聽天由命,或皖北,或江南,無所不可,死生早巳置之度外,但求臨死之際,寸心無可悔恨,斯為大幸。
多年打仗曾氏對于生死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只是這段話里所聽著像是帶著一種情緒在里邊。
另外一段話的意思是說四弟在家主事,應銘記曾家的八字祖訓,應和鄰里之間搞好關系,切不可瞧不起人,尤其是窮人,切不可日趨奢華。子弟不可學大家口吻,動輒笑人之鄙陋,笑人之寒村,日習于驕縱而不自知。至戒至囑。
曾氏的這些想法非常適合我們現在的社會。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低調,不張揚。真正有權有錢的人,他們是不會顯擺的。
媽咪 11:39
禮儀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媽媽在禮儀這方面沒受到過正規培訓,所以希望你好好學習一些禮儀知識,就把整篇信全部抄上。
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褲袋里更無禮貌,切忌切忌!何況還要使衣服走樣,你所來往的圈子特別是有教養的圈子,一舉一動務須特別留意。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
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當當的!
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這與群眾情緒大有關系,應及時注意。
總而言之,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這些,我在留學的時代是極注意的;否則,我對你們也不會從小就管這管那,在各種禮節、儀態方面跟你們煩了。但望你不要嫌我聚瑣,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美,更受人歡喜。
————— 2017-04-04 —————
爸比 10:10
節儉
這封信是寫給四弟的,信中內容是說曾府大小事宜現在是四弟住持,因此曾氏叮囑四弟家中所有開支一切要從儉,并把曾家八字祖訓裝裱起事以供后人效仿。信中提到兒子紀澤不久便來曾氏大營曾氏非常高興,所以他回信給四弟,信中說,紀澤兒不知已起行來營否?弟了為余照料家事,總以儉字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居鄉之要決也,余寄回片紙只字,俱請建四兄妥收。
在前幾封信中曾氏曾多次提到曾府八字祖訓。多次提到勤儉和有恒,曾氏對家中之事非常關心。
媽咪 11:31
分析指導
這封信父親首先把父子倆同樣是在國外求學,情形卻大不相同。傅雷在瑞士留學期間,正值青春期患了憂郁病:悲觀、厭世、煩悶、無聊。而傅聰確要幸運很多,因為有良師益友為伴,有音樂做你的崇拜對象,所以你能定下心來,發奮為學。父親覺得兒子感覺性極強、極快是特長。對于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競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結、表達萬式有何不同。長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風格可以趨于穩定、成熟,而且你一般的智力方面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鍛煉。
————— 2017-04-05 —————
爸比 10:50
積德行善
這封信是寫給沅弟和季弟的,信的主要內容是說曾氏雖是文人墨客但卻從事的是最悲慘的互相殘殺。信中所言,出隊以護百姓收獲甚好,與吉安散耕牛耔鐘用意相似。吾輩不幸生當亂世,又不幸而帶兵。日以殺人為事,可為寒心,惟時時存一愛民之念,庶幾留心田以飯子孫耳。
這封信寫出曾氏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本應是在和中年代管理好一省或一縣,或寫字,讀書,總之不會去殺戮。干這些自己不情愿干的事情。看完這封信我覺得人的一生好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選擇很重要。(既然身不由己,自己沒辦法選擇,為什么還說選擇很重要呢?)
媽咪 11:39
嚴格要求,注重細節
傅雷先生非常注重生活中的細節,做事非常認真。從他給兒子的信中就能看出來,他非常注重培養兒子要認真做事,要求很嚴格。體現在一件小事上就是:信封上的字別寫那么大,把整個封面都占滿了。兩次來信:一封是路名被郵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貼去一個角,因為信封上實在沒地方可貼郵票了。你看看我給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樣才合適。你的鬆字始終寫別字,記住:上面是髟,下面是松,松便是鬆字的讀音,記住這點就不會寫錯了。
媽媽也希望你以后認真聽取他人好的建議,并能參照執行,這樣才能有所長進。
釗釗:這里有一點不解,鬆是誰的名字?
————— 2017-04-06 —————
爸比 11:09
品行
這封信是寫給季弟的,信中高度贊揚了季弟,他季弟此次出山進步非常大,并榮升訓導加國子監學正街,曾氏感到非常欣慰,他說季弟,此次出山,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上下大小無人不翕然悅服。
曾氏對他九弟這次出來后的表現非常滿意,并告知九弟一定要堅持下去,不可驕傲自滿。他說,天之所肋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我弟若常常履信思順,如此名位豈可限量?曾氏對九弟的變化給了高度的評價,并告知九弟以后為人處事一定要講求策略,講求品行,并講求學術。
曾氏在以前的家書當中,對九弟的評價是,為人處事魯莽,說話辦事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方法。
這封信是在教人們怎樣處理好,上下級關系,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
媽咪 11:53
鼓勵
傅雷收到一封兒子精神消沉的信后,接連發出三封信鼓勵兒子走出低潮。傅雷說:兒子你有心事不要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唯有敢于面對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我相信你逐漸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
是的,人只有勇敢的從困境中走出來,才會看到更美麗的風景。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 2017-04-07 —————
爸比 11:22
萬般由命
今日所讀曾氏家書是寫給九弟的,信中的內容是告訴九弟用人應用那些辦實事而不是說大話的人,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那些能耐勞苦之正人。信中所言。各位大小,萬般由命不由人,特父兄之教家,將帥之訓士不能如此立言耳,季弟天分絕高,見道甚早,可喜可愛,然辦理營中小事,教訓弁勇,仍宜以勤字作主,不宜以命字渝眾。
首先曾氏對九弟近來帶兵打仗,訓練湘勇所作出的成績給了高度贊揚,但也對九弟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說對于軍中的士兵,將帥應唯才是舉,不以出身家世來選拔。先從自己做起,鼓勵士兵們應以勤勞為主。爭取立功。不能聽天由命。
這封信曾氏是在告訴九弟,知人善用。用那些道德品行好而沒有官場惡習的人,用那些條理性強而言談平實的人。
————— 2017-04-08 —————
爸比 10:06
但守一勤
這封信是寫給沅弟和季弟的信中主要內容是寫曾氏自己以自己親身體會怎樣愛民,怎樣勤勞。信中說。吾惟以一勤字報吾君,以愛民二字報吾親,才識平常,斷難立功,但守一勤字,終日勞苦,以少分宵旰之憂,行軍本擾民之事,但刻刻存愛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積累自我一人耗盡。
另一段則是告知兩位兄弟應向自己一樣,但守一勤。在用人方面,多用一些忠實可靠的,不溜須拍馬。啟用和提拔那些有真才實學,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
————— 2017-04-09 —————
爸比 10:26
忠義
這封信是寫給九弟的,信中看出曾氏對九弟來信提出了批評,對九弟的一些言論給了一些反駁。信中說,接弟來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來?
吾輩所以忝竊虛名,為眾所附者,全憑忠義二字,不忘君,謂之忠:不失信于友,謂之義。
曾氏對九弟的言論持反對意見,他說九弟不該對朝廷有不忠義的想法,不該忘義朝廷重臣。甚至都不能有這樣的想法。曾氏對朝廷是十分忠心所以他要求兄弟也和自己一樣。
曾氏這封信我們所能借鑒的是,不管到什么時都要不議論政府,更不要議論別人的事情。
媽咪 11:05
不隨波逐流
傅雷先生這封信主要寫的是對老舍寫的《四世同堂》的看法:文字毛病很多,不但是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
看到這段文字,傅雷給我的印象是性格太直爽,不隨波逐流的一個人。不管是對人對事只要有看法,就會直接指出來,毫不遮掩。正因為他的直言不諱,導致他無法正常在外工作,只能選擇在家翻譯書稿賺些稿費用來養家。我覺得他被劃為右派也跟他性格有關。不會變通,太死性,在當今社會也很難生存發展。
釗釗:我也看了一下傅雷的簡要生平,關于媽媽說的這一點我也有一些看法。在傅雷當時的社會環境,他的脾性確實會對他的人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把他放到當今社會,他說不定還有機會因他特立獨行的個性成為紅極一時的名人。那么是什么帶來了這種不同呢?簡單地講,當今社會風氣開放,大多數觀點都能為世人所接受,過去社會風氣保守,動輒因言獲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