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有很多路徑,一是課程學習,二是閱讀,三是社會實踐,四是出去旅行等等。
知識是什么?
它可以是一種工具,讓我們成長的更好;
也可以是一種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
那么,你會因為知識而焦慮嗎?
擔心這個世界上有這么多我們尚且還不知道的知識。
如果你會焦慮,那么你會一直焦慮。
因為在這個時代,知識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越來越少。
然而別忘了,人最舒適的狀態(tài)是什么?
自然的活著,不焦慮,不急躁,靜靜的沿著自己的軌跡去生活。
在網(wǎng)絡(luò)時代,知識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每一個知識,仿佛都沒有終極點,仿佛都可以互聯(lián)到其他的知識。
這也是知識的本質(zhì),它們都是相關(guān)的,相互聯(lián)系的。
如果一路追溯到底,只找源頭,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方向的。
關(guān)鍵是,你需要那個最初的源頭嗎?
你需要什么樣的源頭?
你享受你的生活嗎?
你因為什么而享受?
談太多高大上的東西有時候會讓我們忘了——我們?yōu)槭裁炊嬖冢覀儞碛惺裁础?/p>
身體的本質(zhì)與靈魂的本質(zhì)偶爾會出現(xiàn)分離,你體驗過嗎?
你回歸了嗎?
每一種生活狀態(tài)都不一樣,沒有好壞。
只是希望大家別忘了生活的本質(zhì),人的本質(zhì)。
我想突出的是,在這個時代,別急著焦慮。
如果焦慮,先安靜下來。
你的內(nèi)核要靠自己來給。
知識僅能滿足你在某些部分的需求,
但是靈魂的答案要靠自己來找。
如阿秋在一則文章中寫到,在焦慮的時候,就停下,不要學習。
雖然說,學習是一種向上的狀態(tài)。
但我們的人生,除了向上,還有常態(tài)。
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處于焦慮之中,它的關(guān)注點并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外在世界。
如果一個人不能靜下來,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學習對它而言意義又在于何處?
這個世界極端復(fù)雜,永遠別忘了很多意外。
人類需要內(nèi)核,需要強大的心靈去支撐自己。
這個內(nèi)核,要靠自己去找。
有些事情,只要你去相信,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因為人與人的差距,都是一點一點拉開的。
在線上課程中,我接觸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很多人對于線上課程,就像松鼠一樣,都屯著。屯著屯著,就沒了。
學習資源與條件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把所學以及相關(guān)知識都用到了實踐中?
我們是否已經(jīng)掌握?
當一個特征成為時代的特征的時候,即使它是一種病,你有意識到嗎?
如今,我也體會到,有一些人的作用真的很關(guān)鍵,我們需要他們?nèi)ブ更c方向。
行動與實踐,真的很重要。
除了知識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很美好的世界與領(lǐng)域。
安靜的問問自己,我究竟需要什么知識?
我的自我認同來自哪里?
為什么?
我足夠強大嗎?
如果不夠,我還缺什么?
其實,活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足夠強大與堅強。
我是對的,我是最好的。
堅信自己的價值無敵,不慌不忙的成長。
比較,我們還有時間。哪怕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