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也完美詮釋了我近半年的狀態,
從厭倦離開以商業利益至上的Marketing工作后,一直對于方向的迷茫。
說不準我下一個目標在哪,但是總是想拖慢點腳步,抗拒重新回歸以前的工作。
不確定這件事最后對不對,就是想去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一個計劃狂的我,這次面臨了最長時間的拖延期。
也許回老家,找男友,組建家庭,相夫教子應該是接下來的目標;
也許考公,入編,一份穩定工作,閑暇時候做點感興趣的是接下來的目標;
也許考研,換個專業,從事感興趣的心理學研究是接下來的目標;
也許做個自由職業者,建立個人IP,數字游民旅居世界是接下來的目標;
也許學會理財投資,早點把錢賺夠實現財務自由,才是接下來的目標;
……
但是每一次當我認為這是一條正確方向并付諸實踐的時候,心中總會出現很多阻礙和困擾的聲音。我自認為行動力還是挺強的,要去啟動一個事情,我可以很快做好周密的安排并嚴格去執行。但是每當我踏出第一步之后,發現自己并沒有很投入很享受當下的過程。我便得承認,這可能也是一個假象。
前段時間結束了公考,回想起整個考公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對知識的生硬輸入,對整件事情的價值認可程度的不確定,我都沒法說服自己要往這個方向去奉獻熱情。我備考得特別辛苦,是心力俱疲。最終結果涼了,但是我又反問自己即使我考上,我真的會快樂嗎?我總是對自己的行為保持疑問?;貜V州途中,和我妹聊了一段路,她說,其實呆在那個崗位應付不喜歡工作的時間也是這樣白白浪費的。其實,我就是需要一個人來告訴我,我并不適合這里,快離開!
于是公考過后,我又讓自己投入一種很忙的狀態,準備考研,理財,練車各種,就是把行程弄得滿滿當當的,希望盡快地進入不同的狀態看看是否能喚起激情,不想讓自己有胡思亂想的時間。(現在想想,也許是在壓抑和抹殺掉與自己內心對話的可能)
但是越是這樣把事情塞滿,我卻絲毫無法從每天做的事情當中汲取能量,我又開始焦躁了。
我說我想找一個,自己這一輩子可以深耕的地方。
朋友說,人怎么可以現在就能把一輩子的事情規劃好呢,先選擇當下自己喜歡的吧。
我認為我對心理學感興趣,于是打算考研走心理學方向,買了一堆心理學的教材回來,還花大錢報班。我以為我會很喜歡,但是這門學科充斥的都是理論,還有一大堆的統計測量知識,和我想象中的心理學又有了很大差別。我原本希望能在這門學科里找到幸福的密碼,然而卻被一天8小時的填鴨式教育給充斥了,我又亂了陣腳。
我回看黑塞的經歷,他早年逃出神學院,在社會里打工,在書店里讀完眾多文學哲學書籍,他在現實中探索真理,也能成為能夠給人智慧的作家,哲學家?!断み_多》里說,真理不應該在教條當中體現的,那都是別人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只能自己探索。所以自己其實還是在逃避一些東西,不想回去追求商業利益的MKT,又不認同學術教條的考研之路,那到底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我有個性格特質,做事非常果斷,有時候它會變成一種魯莽,寧愿錯過不可放過的念頭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我害怕自己拖得越久,越容易毫無進展,總是無法忍受毫無推進的狀態。而這一次,讓我意識到,也許拖延,就是一個信號,告訴你,你可能還得再找找,你還沒把真正的答案看透。
也許拖延和逃避,是為了找到更合適自己的東西。
我一直覺得,獲取智慧和啟迪有三個途徑:
旅游,閱讀,與智者聊天
于是我公考完了之后,出走了一趟,去了呆了5年的廣州,前不久去了趟北京。沒有說帶著明確的功利心或者目標感要去尋找些什么,但是當設身處地呆在一個新環境,將自己的狀態投入到周遭,看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波動,聽看一些人說的話,感受一些能量的流動,似乎隱隱感覺有些事情開始冒出了苗頭。
我在飛機上來回看了兩部電影?!禠alaland》和《Eat Pray Love》
重看《愛樂之城》,這一次我哭成淚人,真的特別不好意思,當時我坐在飛機中間的位置,兩邊都有人,只能盯著屏幕一直在掉眼淚,又忍著不哭出聲,口罩都被我哭濕了。
男主為了夢想,加入了當初自己很鄙視的樂隊,因為這種嘩眾取寵炫酷的電子風格受大眾喜歡能賺大錢,能讓喜歡的人生活過得更好,能有錢去開自己喜歡的爵士酒吧。成名之后,在被記者采訪拍攝時,要求面對鏡頭,擺出一個咬唇很rock很做作的姿勢,他也照做了。5年過后他如愿開了自己喜歡的爵士酒吧,有靈魂的鋼琴和樂隊,一切都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但是在達成自己這個夢想,他忍受了自己當初無法跨越的底線,并放棄了一段真愛。
女主在無數次的試鏡失敗后,自己精心準備的獨角戲也不受歡迎,心灰意冷時候意外被一家電影公司看中,被邀請去試鏡。她這次因為處于谷底了,用歌聲抒發了自己的心底吶喊,“敬那些追夢的人!”
這種夢想力量的喚醒,讓我心情起伏不已。那種為了夢想而奮不顧身追尋的熱血和沖動,似乎再也沒被喚醒過。我被套在過去的成績中,活在過去自己尋夢的自我感動中,過去給了我閱歷和知識,我卻出不來了。我的價值要被商業社會綁架了,總會忍不住刷著BOSS直聘看薪資水準能到哪里。再也看不到那個剛出社會,為了喜歡的工作,寧愿欠債也要去做的,無比興奮的自己了。
當初會計轉行到新媒體,就是為了有一天能通過文字來影響別人,能給人力量,并且還能以此謀生。
我后來的迷茫和反感在于,后期自己走偏了,越來越為了噱頭為了流量為了商業化而寫了一些違心的文字。
我很討厭這么一個為了嘩眾取寵而去做內容輸出的自己,我背離了自己的初心,卻獲得了升職加薪的機會,整個事情讓我覺得荒誕諷刺不已,這也成了一直以來讓我停滯不前,無法面對的關卡。
當初不顧家人一切反對,換了城市,轉行去做新媒體。經歷過很艱難的階段,記憶猶新媽媽上廣州來探望我,看到我住的地方,一邊嘴上嫌棄我,但是卻是感受到心疼到要哭的樣子。
我當初所有的倔強都在媽媽的疼愛憐惜中摧毀,那時候,我也只有一個想法,只有再努力才能出人頭地,賺大錢不能讓爸媽再為我的窘迫而擔心。
其實和《愛樂之城》里面的一幕很像,男主聽到女主在和她媽媽電話過程中,不斷袒護自己暫時沒有太多物質條件但是在努力,決定暫時放下清高去賺錢,透露出的對自己愛的人無力承擔的愧疚,現實和夢想之間的拉扯。
很多時候,所有的改變都是出于愛,自己對某個事情的愛,或者對家人的愛。當兩者沖突的時候,就是自我修行而開始。
有時候夢想會走歪,當初是為了喜歡而去做的事情,為了在乎的人,要去努力賺大錢,后來喜歡的初心變成了賺大錢,卻沒了喜歡的動力。所以接下來的其中一個課題,自己要學著去撥開迷霧看本質,到底什么才是本質。是不是要賺夠100萬才能開始過上喜歡的生活?抑或是現在就可以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只需你拋棄掉一些不必要的欲望,不要那么在意外人的眼光,從現在開始誠實地面對內心。
人們為什么會抑郁?不快樂?在于心腦不合一。心里想做的,和腦子想的不一致,理智告訴你要買房買車賺大錢做成功人士,心里卻渴望掙脫枷鎖實現自由。兩者反抗的越激烈,只會越抑郁消沉。
我一mentor,在企業咨詢界小有名氣,一直是神童的存在,早早實現了大家欣羨的人生贏家生活。但是一場離婚讓他喪失意志,他重度抑郁了,緊接著便是離開高薪光鮮的工作,漫長的自我和解過程,開始重新尋找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
前段時間再約他見面,似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重心,東山少爺的他離開喧囂的廣州,去了佛山住,因為覺得廣州交通擁堵空氣不好。他現在自己創業,負債在帶一個團隊,成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在做著讓自己認為興奮有意思的的事業,女兒也陪伴著一起長大。從高薪工作中出來之后,他也就拿著6000塊工資,到現在負債做事,沒看到他更沮喪,而是更有盼頭了。原來真正讓人幸福的,從來不是金錢本身。
最近也見了老家的好朋友,在小城市里做老師,近兩年結婚生子,現在在為房子車子孩子花未來錢,高三班主任也會很忙很累,但是她整個人皮膚和精神狀態都很好,能感受到,理想生活就在她的周遭,自然流淌的幸福和知足。她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里,努力過好當下生活,不去朝思暮想,卻也為更好的生活而踏實努力著。我覺得錢也是為她服務的。
意識到這點后,我發現其實財務自由,Fire族并不完全需要達到多少金錢目標才能開啟幸福的道路,關鍵還是在于內心渴望的生活樣子,并做好一定的舍棄。
于是接下來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便是,做欲望減負,去做斷舍離。只有自己身上的東西越少,才越自由。其實人這一生,真正重要的也就那么一兩件事,真正在乎的也就那么三五個人。這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極致,充滿善意面對世界,就夠了。
因為從來沒有完美的道路,沒有完美的生活,就算是自由職業也可能會面臨好幾個月沒有收入的風險。
穩定的單位工作,也要忍受工資不夠高,發展受阻的困境。
任何一份事業或者工作,或者戀愛和婚姻,都會面臨缺陷,瓶頸和厭惡。于是,沒有絕對的理想生活,只是幸福的人,他們欲望精簡,懂得舍棄。能盡可能地減少不喜歡的事情的侵蝕,而投入大部分的時間在與喜歡的東西共處罷了。不要再聽信網紅博主,KOL包裝的理想生活,他們背后的心酸你無從知曉。真正適合你的理想生活,還是要你自己走出來的。
另外,我也必須告訴你,人是沒法做到絕對的自由,只是有些人被動被束縛,有些人主動自愿選擇被束縛。
就像KY說的,愛是因為道德,責任和深深的共情而自愿給自己帶上的枷鎖。
因為無法做到不愛,不在乎,所以我們才會在一次次地碰撞,爭吵,沖突中去找尋到自我,迷茫是因為大腦和內心的矛盾。我們有時候會為了遵循絕對自我,而做出了傷害親密愛人的事情,因為我們知道,愛就意味著混亂,控制,占有等,它會讓人失去自我,失去平衡。但是《Eat Pray Love》里mentor說:“因為愛失去平衡,也是生活平衡的表現。”享受愛給予你的甜蜜和枷鎖,這也是人生的一個修行命題。
我是一個走過很多彎路的人,跨界換行換城市各種,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是你說這個沉沒成本值不值得呢?如果你又問我,最后結局還是回到小城安穩度日,你會不會后悔出去大城市,我覺得我還是會的。我只能說,也許沒有這些,我無法有我現在的感悟,我也沒法把這些寫出來,我就沒法看到真正的自己。
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句話:
「 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在最后取得成績,過程特別痛苦。而我所獲得的一切,基本都是意外收獲。
所以還要努力,痛苦才會產生意外,有意外才可能有收獲。
我無法確定自己以后的方向是怎樣的,但是我還是會繼續走下去,去行動去探索去折騰去失去再獲得,直至等到令我開悟的一刻。
于是終于,到此刻,我發現。其實我害怕的并不是過去的文字工作本身,而是自己怎么運用文字工作去創造價值。
其實所有事情都在指引自己走向一個最終目標,還是去創造自己價值。無論它是文字工作也好,它是考研考公也好,它是一段無疾而終的單相思也好,它是一段兩情相悅卻分隔兩地的異地戀也好,我都希望能在這一段時間中,找到幸福,找到自我,并且創造自我價值。
它不該是具體一份什么工作,不該是銀行存款的數字,我覺得它更多是一個意識層面的東西,一種信仰追求。
工作tittle和社會身份只是外界賦予的,只是通往幸福的一種形式罷了。
為什么心理學考研吃力?為什么考公吃力?因為我并沒有找到我做事情的源動力。我還盼望著是一個更高的學歷,一個體制內的機會,這些東西都不足以支撐我放開手腳去做事情。
我總在找一個具體的東西,但其實我應該找的是一種信仰,然后支撐自己去做各種符合自我信仰的事情。它可能是新媒體,考研,公益NGO,心理咨詢師,協作,旅游,創新教育,哲學……這樣自己才能覺得人生充滿意義,充滿動力。
到那時候,也許3000塊工資我也可以過得很開心。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想找人說,我的規劃,我的想法。
其實也不過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罷了,
不過是內心還不夠堅定罷了,
不過是前方看得不夠清晰罷了。
真正的力量,
應該是內心篤定了,
只和自己內心對話,
足矣。
總想在外面找答案,?
其實答案就在自己心里。
真正的神明就是自己,
去發現自己吧!
最后,
真的很感謝近半年來,和我交談過,和我相處過的朋友們,無論線上還是線下。
我也感恩出現在我生命里的所有人,
幫助我的,詆毀我的,離開我的,依賴我的,
都不斷在完善我對世界的理解,完善我對生命的感悟和體驗。
謝謝棲倉的留白,讓我有自己回味和思考的余地。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導方向,而是讓我自己去探尋。也許這些都是我自己臆想出來的意義,但是我卻非常珍惜這一刻的感受。
只想,好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