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提升和心靈成長的重要途徑。無論是科學家、文學家還是政治領袖,他們的讀書心得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實用的建議。
11左宗棠:志患不立,更患不堅
左宗棠一生戎馬生涯,馳騁沙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就在他征戰南北的日子里,幾乎卷不離手,并沒有因為戰事而倦怠過讀書學習。他曾說:“學業才識,不日進,著日退。干大事的才干只能從學習中來,”
讀書首先要立志,自古豪杰、圣賢在自己這個年紀時,是什么氣概?什么學問?什么才干?我哪一樣可和他們相比?一定要和古代圣賢豪杰年少時一樣有志氣,才可使父母放心,不被人譏笑。
一個人就怕不立志,更怕立志不堅定。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宇宙、古今的事都要融會貫通,徹底領會,才能做事穩當。
12曹雪芹:由點到面,博專結合
清代偉大的為學家曹雪芹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創作了不朽的文學名著《紅樓夢》,而且還精于書畫,對醫學也十分在行,讀書方法更值得借鑒。
選好突破口
重點掌握
循序漸進
13康熙:創皇帝讀書之最
康熙,清代第二代皇帝,醫生苦研儒學,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康熙字典》。
康熙帝曾言:“讀書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讀書一日,即有一日之益。”讀書是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康熙帝不僅嚴于教子讀書,而且自己好學不輟,而且讀書興趣廣泛,除了經、史、子、季,天文、地理、歷法、算術、軍事、法律、音樂、美術、醫藥,無不涉獵,經他欽定的圖書有《子史精華》《朱子全書》的等。
康熙帝盡管日理萬機,照樣“活到老,學到老”,抽出那么多時間讀書,而且知識面如此之廣,古今罕見。抱著從中求得治國之道的讀書目的,再如此努力,哪能沒有很大的收獲呢?
14顧炎武:邊讀邊抄,越讀書越厚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一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顧炎武讀書治學以勤奮著稱,《清史 儒林轉》稱他“生平精力絕人,從少至老,無一刻離書”。
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
首先,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
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后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
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
勤奮讀書又聯系實際,形成顧炎武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的治學風格。
15陸游:萬卷雖多有選擇
在家庭詩書環境的熏陶下,陸游從小勤奮好學,自稱“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一生勤奮讀書,勤奮寫作,每天都要寫詩,詩風豪放,清新之作。
大詩人終生酷愛與書相伴,雖然讀書多,卻很會選擇。
有目的地讀,他讀書為研究某一專題,克服盲目性,有的放矢。
為了用而讀書,陸游青年時代金戈鐵馬,為報效祖國,勤奮學軍事,一邊練舞,一邊讀《孫子兵法》。
系統讀書是常事,少年時讀古人詩歌,青年時從“從世遺文”到“先秦古文”,再到“晝讀夜思”。
有選擇地博采眾長,他有一句名言:“功夫在詩外”,詩的妙處來自于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切感受。
除了詩歌,陸游的詞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
16陶淵明:不求甚解讀書法
陶淵明一生為官清正追求恬淡,最終因看不慣官場的險惡,退隱山林,成為漢魏南北朝最杰出的詩人,一生重視學習,筆耕不輟。
大致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知天命的思想,有“田園詩人”自稱。
陶淵明的“不求甚解法”一掃死讀書,讀死書的死板學風,對后世影響頗大。
宗旨就是:不求甚解,并非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過去,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后,難懂的地方也就懂得了。
17哈欽斯:活到老,學到老
哈欽斯作為一位教育家,積極倡導讀名著,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歷代名著經過時間的考驗,是文化傳統的記錄和代表。每讀一遍,總會從名著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他的讀書態度就是:對名著既要充分估計它的作用,也要“以我為主”。
他還認為讀書、受教育,都應該“活到老、學到老”,還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
18卡耐基:系統而有計劃地讀書
卡耐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他超人的智慧、嚴謹的思維,在道德、精神和行為準則上指導萬千讀者從中汲取力量改變生活,開創嶄新的的人生。
卡耐基提倡和建議的讀書方法:
利用有限的時間,多讀有價值的書。
一個人必須不斷學習、讀書,通過讀書來補充新知識。
要系統而有計劃地讀書
19托爾斯泰:要善于總結讀書經歷
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是他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歷程碑。
同樣,在讀書領域中,他也有自己富有見解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方法。
善于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并加以歸納。
讀文學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朗讀文學作品,并在誦讀中感受或者評判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
除了這幾點,托爾斯泰的一些讀書方式也值得借鑒,比如閱讀之余與人談論、交流思想和讀書心得。
20盧梭:讀書不在名,而在于多思考
盧梭,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創作生涯碩果累累,其中《懺悔錄》尤為出眾。
他家境貧寒,從小流浪,全靠自學和朋友指教,才得以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成為法國文學界和思想界的巨人,讀書方法也值得借鑒。
讀書不在多,而在于多思考
先接受書中的觀點,再對眾書加以比較和選擇
喜歡在露天的自然環境中看書
循著先行者的腳步前進,我們可以走得更穩;悟透眾多智者的胸臧偉略,我們一定會收獲更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人生的美好景致便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