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對滴滴司機作弊的手法進行分析:
20170419153230806.jpg
作弊手法 | 具體做法 | 特征 |
---|---|---|
優惠券套現 | 兩個手機,一個做乘客,一個做司機,虛假交易 | 每天同一個乘客和司機頻繁產生訂單 |
完成任務獎勵 | 熟人之間相互刷單 | 乘客和司機的實際行程不匹配,與GPS定位結果不一致,每天產生多個訂單 |
完成任務獎勵 | 接到滴滴訂單后,讓乘客為其下uber的虛假訂單 | 乘客與司機的距離小于1km |
完成每筆訂單的補貼 | 讓乘客下車后不結束訂單,等公里數可拿到補貼,才結束訂單 | 乘客和司機有一段行程不匹配,與GPS定位結果不一致 |
量化指標
- 乘客與司機的距離:如果乘客與司機的距離<1km,這種訂單系統自動屏蔽掉。
- 同一個乘客id和司機id一周內產生交易數量:如果該數量>2,就要對此司機進行觀察,如果繼續增大,就要對其進行警告處罰。
- 司機實際行程
- 乘客實際行程
- 預期行程:可將其與司機實際行程和乘客實際行程進行對比。
補充說明
作為一個曾經的重度滴滴使用者,我曾經遇到多次司機讓我配合其再下一單Uber的虛假訂單。還遇到過讓我下車后不要結束訂單,等其公里數達到一定數量后,再結束的情況。感謝現在的反作弊手段,讓乘客少了很多麻煩,提高了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