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終于刷完了,看完很震撼過癮。
的確是不巧之作。
羅琳塑造的雖然是一個如夢似幻的魔法世界,但其核心本質還是關乎人性的善惡美丑。
兩個成鮮明對比的人物——哈利波特與伏地魔。
正方:哈利波特
邪方:伏地魔
最終誰勝誰負,也許不看結局,我們也能猜到,哈利波特勝。
因為自古以來都是:邪不勝正。
不同的是,勝利的方法不一樣,面對的困難不一樣。
而哈利波特要取得勝利,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聰明的伏地魔為了擁有不死之身,把自己的靈魂分為了八份,分別藏于不同的魂器里面。
要徹底打敗伏地魔,必須先銷毀所有的魂器。
也許你會問,不是七個魂器嗎?
的確是七個魂器,但是分成了八個靈魂。
日記本、金杯、項墜、戒指、皇冠、蟒蛇納吉恩、哈利波特,這是七個魂器。
還有最后一個靈魂,就是伏地魔自己。
所以,哈利波特取得勝利的代價先是要讓自己死掉,伏地魔的靈魂才能徹底死。
如果不是復活石讓哈利波特再次活過來,就成了正不勝邪了。
哈利波特終不負大家的期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拯救了這個世界。
那些為此犧牲的人,泉下有知,也死得瞑目了。
這場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就像有句歌詞里唱的:“不見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哈利波特也一樣。
幸運的是他身邊有那么多真心愛護和支持他的人。
赫敏、羅恩、鄧布利多、海格、多比、鳳凰社的成員……
沒有這些人的幫助,革命的事業很難成功,靠哈利波特一己之力,不是其對手。
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特別是赫敏羅恩,是陪伴哈利波特時間最長的伙伴。
如果人的一生能有這樣一兩個真心玩伴,此生足矣。
雖然他們一路上也有爭吵也有分歧,但這段珍貴的友情還是經住了考驗。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段感情是完美無缺的。
因為沒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小脾氣壞習慣,重要的是,你們愿意忍受彼此的缺點和弱點。
真正的感情不是因為完美而在一起,而是你們明明深知對方的不完美,還愿意在一起。
包括友情愛情親情……
影片還有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一定讓你記憶猶新。
西弗勒斯·斯內普。
有些人,不到結局,你永遠猜不到,他到底是好是壞。
等真相大白那一刻,就是他死亡之時。
有些亦正亦邪之人就是這樣,永遠不善于表達真實的情感。
他們表面對你冷眼嘲諷,其實心里隱藏的愛比天上的繁星還要多。
斯內普就是這樣的人,他深愛哈利波特的母親,時刻關注著哈利波特,他比任何人都擔心哈利的安慰,只是他不能向大家一樣表達出來。
斯內普是影片中最煎熬的一個人,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做一個好人很容易,做一個壞人也很容易,但是做一個壞人中的好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前兩者只需要本色出演即可,可后者就沒那么容易了。
他要學會偽裝,偽裝成一個壞人,讓天下人誤會自己。
眼睜睜看著自己同僚被殺害,相信那一刻他比任何好人都難受,可還是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表面風平浪靜,內心波濤洶涌,這才是為人之處最難的。
而且要取得伏地魔的信任,不拿點真材實料出來,誰會信?
所以,斯內普殺掉鄧布利多就是要打入敵軍陣營,贏取信任。
這招瞞天過海,自然騙過了所有人。
只是我們無從知曉,斯內普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
他不是一個愿意分享自己痛苦的人,習慣了獨自承受獨自療傷。
直到為著那共同的目標犧牲自己。
所以,我們永遠都敬重這樣忍辱負重為大局犧牲自己的人。
就像哈利波特最后說的:“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
對于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最感興趣的就是最大反派伏地魔是怎么死的?哈利波特怎么找到七個魂器?怎么銷毀的?
無可否認,這些的確很吸引我們追下去一睹為快。
其實看完結局,我反而更懷念哈利波特中間的那一段時光。
因為那一段時光就像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迷茫疑惑的時候。
哈利波特對自己的懷疑,對未來的恐懼。
他疑惑攝魂怪為什么總是纏著自己,他害怕成為像伏地魔一樣的壞人。
幸運的是,有那么多長輩為他解答疑惑,指導迷津,讓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
比如鄧布利多校長經常說的: “你想成為哪類人,并不取決于你的能力,而是取決于你的選擇。”
比如斯內普教授說的:“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還有教父小天狼星說的:“世界不是分為好人和壞人,每個人內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選擇,知道我們究竟是什么人。 ”
其實,在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這樣的人生導師來時常提點指導我們,也許人生就不會走那么多彎路了。
靠自己去摸索,猶如瞎子過河,試錯的可能性很大。
除非你有過人的天賦,一般人都要經歷那段迷茫不知的日子。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多少事情,大學畢業22歲到30歲,一共七八年,連1/3個經濟中周期都不到,他對事情的把握是不完整,不全面,他憑借著十年八年的眼光來判斷長遠的發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這時候,就需要用到他父母和家族的經驗,而他們是否具備指導你的能力,是決定一個家族興旺發展的基本因素。”
所以,如果從小有一個人生導師,幫助你樹立遠大理想,挖掘自身的興趣愛好,著力訓練培養,你未來的人生可能會走得容易一些。
想想那些球星歌星作家畫家,哪一個不是從小就練出來的童子功?
除了孩子本身的興趣之外,我想,更多的是父母的眼光好,看得遠,懂得為孩子的將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