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選自公眾號“創知路教育幫”
? ? ? ? ? ? ? ? ? ? ? ? ? ? ? 作者:王京雨
不同層次的同學,面臨的問題不同
我們首先要建立一個基本認識:劃分不同層次同學化學水平的依據只有一個,就是分數。
我的分數也許并不能反映我的問題所在?我可能只是粗心或者沒讀懂題意,但是我其實是會做的?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粗心和沒讀懂題意等理由背后,實質都是你沒有充分掌握知識體系。
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根據同學平時考試所處分數段可分為三個層次。接下來我們來逐次分析不同層次的同學化學學習中的核心問題。
第一類:75分以下
第二類:75分-85分
第三類:85分以上
第一類:75分以下
75分以下,意味著知識掌握的不全面,不成體系。
為什么可以下這個定論?
因為每一份化學卷子的分數組成,都可以簡單的分為主觀題與客觀題兩部分。
客觀題既有選擇,也有填空,是對知識點的直接考核。主觀題往往是一些看似開放性的問題,但實質上,考核同學們對知識點的深度思考和對題型的熟悉程度,常見的問題形式諸如“你認為XX,為什么/簡述理由”“優點”“目的”等等。
客觀題丟分,意味著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有細節沒考慮到,或者有遺漏。主觀題丟分,不一定是你不熟悉知識點或者梳理的不夠,也有可能是你的答題細節處理的不好,缺少對題型的思考、歸納。
那么,兩部分的題型,在一套試卷中的比例是多少呢?任何一套100分的卷子,可以明確,客觀題不少于85分,主觀題不多于15分。這樣來看,如果考慮了一定的失誤率,那么低于75分的同學,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一定是有問題的,缺少在體系化的框架下完整的知識梳理,更不用談對題型的歸納和答題模板的整理了。
第二類:75分-85分
分數處在這個階段的同學,一般卷面體現為:客觀題整體情況不錯,但失誤率較高,不穩定;主觀題能得一些分,但分數并不理想。
我們先說客觀題不穩定的原因。
原因很簡單,掌握的知識雖然是全面的,但其實缺少點與點的聯系,所以當題目的問法比較刁鉆,涉及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時,往往會把握不準,導致失分。
主觀題的失分,是因為在這個階段,同學往往還沒有認識到站在標準答案的角度思考答題方式的重要性,還停留在“我會這個知識點就做的對”這樣一種思維模式中,很少考慮“這種問題我要回答哪些方面,怎么回答能拿高分”。如果沒有在做題時進行這樣的思考、整理、歸納,那么主觀題得分率低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第三類:85分以上
如果同學常年分數在85分以上,說明基礎其實相當扎實了。這個時候,如果想更進一步,其實需要解決的是一些細節的問題,
其一是提高主觀題得分率,其二是提高客觀題的穩定性。
各層次核心問題的解決方法
第一類:75分以下
對于75分以下的同學,最重要的問題是基礎知識掌握不完整,這直接導致后續所有整理性的工作與刷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在梳理知識點前,具備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
這個階段的同學,
在刷題前,應該先梳理一下思路,看看自己的知識板塊是否存在比較大的漏洞;如果確實存在問題,
那么現在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刷題,而是回顧所學板塊的知識,同時逐步搭建系統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進行鈉元素知識的梳理時,先整理一個基本框架,大體上應包含以下幾部分:
鈉元素部分涉及哪些物質
每種物質的物理性質
我們熟知的用途
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來源、工業應用
涉及這些物質的實驗(制備、性質探究)與現象
這些元素涉及的重要結論
...............
在一個系統的框架下,再相應地進行知識點填充,當知識點填充完畢后,屬于你的知識體系正式搭建完成,之后才是通過刷題檢驗、豐富和鞏固知識體系的過程。
搭建體系這個過程,對于75分以下的同學來說往往是一種挑戰,原因是過去很可能沒有形成這樣一個科學的做歸納整理筆記的習慣,所以在搭建體系初期會比較吃力。
但是客觀的說,這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如果沒有打好這個基礎,高三通過刷題提分,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希望這一層次的同學能耐下心來,把根基打牢,后面的提升空間非常大。
第二類:75分-85分
對于75到85分的同學,首要的工作還是梳理體系化的知識框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同學在梳理知識框架的時候,重點在于挖掘和強化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最后實現對知識點認識的深化。
例如,在歸納鈉單質的工業應用時,你發現工業上一般用鈉單質去置換制備一些金屬單質,你會去思考:
用活潑金屬去還原制備其它金屬單質的方法是不是具備普遍性?
相比使用其它資源提取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好處,又有哪些局限性?
...............
當你把這些點進行挖掘和深入后,你對什么類型的資源,應該用什么方法進行提取,以及各種方法之間的優缺點,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這些你挖掘出來的知識點,往往是很多比較刁鉆的問題的答案,也是強化知識點之間聯系的關鍵。
第三類:85分以上
對于85分以上的同學,一方面需要進行主觀題的題型和答題模板的梳理,另一方面需要降低客觀題的失誤率。
具體如何操作呢?先說主觀題,除了必要的針對題型和答題模板的整理歸納外,還需要進行適當的賦分訓練。比如,“站在反應原理的角度解釋XX”這類問題,往往一個小題2分,涉及兩個角度,那么平時進行訓練的時候,同學就可以嘗試把這道題當做3分分別對應3個角度來做,然后結合標準答案進行答題角度的優化。
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當拿到一道類似的主觀題時,同學就能很快想到有哪些角度是可以答的,這時候再結合題干信息,進行相應回答即可。又因為賦分訓練時往往會進行更高分值的練習,所以實戰時主觀題的得分完整性就能得到盡可能的保證。這是主觀題提分的核心策略。
另一方面,如何降低失誤率呢?同學們總是認為,失誤總是在所難免的,只能盡可能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再認真一些。這就是一個思維誤區。如果給同學們足夠長的時間去完成一套卷子,同學們的卷面上一定不會出現非知識性的錯誤。但是為什么考場上這樣的失誤往往就不能避免呢?
答案非常直觀,其實失誤率的來源是解題的效率不夠高。如果你平時對練習的解題速度有盡可能高的要求,那么你的解題速度就足夠適應考試的要求,這時你的非知識性失誤率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解決這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增加平時訓練的強度,即在對不同題型(比如選擇題)進行訓練的時候,進行限時訓練。比如,如果你平均做一道選擇題的時間是5分鐘,那么你就可以要求自己,限時40分鐘認真完成10道題。一開始可能你會無法完成,但這樣的訓練長期做,你對強度的適應性會越來越高,同時你也會越來越適應考場緊張的做題狀態,失誤率自然逐漸降低了。
高中化學學習的常見誤區
化學的學習,到底要不要背書記憶呢?
要,但是必須在完整的,體系化的框架下進行記憶積累,并且不斷的強化知識點與點之間的聯系才行。這個積累的過程,同時對同學做筆記歸納整理的習慣有一定的要求。
化學學習,刷不刷題呢?
刷,但是在沒有搭建完整的體系化知識框架前,刷題的功效甚微。
什么樣的題刷起來才是提分最快的呢?
主觀題。客觀題原則上說只需要進行強度訓練。
高中化學學習的綜合認識
知識積累階段(高一,高二)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打牢根基,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首先通過對筆記、知識點的整理搭建好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在這個基礎下,不斷填充知識點,并持續進行梳理和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強化。當一個板塊的知識點填充完畢后,可以進行一定量的訓練,檢驗和鞏固掌握情況。
復習強化階段(高二末期,高三)
這一階段,體系化的完整知識框架已基本搭建完畢,需要開始進行對題型的系統歸納,梳理答題思路、角度,整理標準化的答題模板(這里強調,模板不是生搬硬套,是指引你進行標準化思考用的),最后不斷進行強度的訓練,提速,降低失誤率。
越努力,越幸運
高中化學知識點分散,內容繁雜,但考題考察非常全面,往往在一道題目中就涉及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化學的知識點鋪開來無窮無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知識體系框架抓住化學知識的骨架脈絡,將各個主要知識點聯系起來,認清本質,學會舉一反三。這決定了一套全面、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在化學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你的基礎有多牢,你的分數就有多高。
所以無論對于哪一個層次的同學來說,構建體系化的知識框架都是首要任務,但這也是花費最多時間、最多精力、最需要耐心的部分,以至于很多同學急于求成、半途而廢。
然而學習化學沒有捷徑,只有通過量變的積累才能收獲質變的飛躍。實際上,前期基礎工作的鋪墊提高了后期刷題和總結的效率、為你節省了更多的時間,使得你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鞏固自己薄弱的科目,是真正意義上的先苦后甜。
最后,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