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用一下大家們的觀點,后面梳理一下我的思考。
“科學的盡頭是宗教”、“當科學家爬到山峰時,佛學大師早就等在那里了”——朱清時
佛教是一個獨特的宗教,哲學成分很大。——匿名
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后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會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后總是無限,它可以一直往后退,但后面還是一個無限的。——楊振寧
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系在一起——潘建偉
現場提問:楊振寧教授說過,物理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哲學,哲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宗教,牛頓以及其他一些科學家最后也信宗教,不知道您是否認同這個體系?
潘建偉:我不記得楊先生講過這樣的話,他當著我的面這么講的,我這個版本可能比較精確一點。楊先生說,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后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會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后總是無限,它可以一直往后退,但后面還是一個無限的。我有很多朋友,比如牛津大學副校長,也是做量子方面研究,他是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我問他圣經里面的問題,真的相信上帝創世記,真的相信人死了能上天堂嗎?他覺得可以討論。只要可以討論,就又回到科學里面來。 我看過愛因斯坦文集,很多人說他最后信神了,我覺得愛因斯坦不是,他講的很清楚,他小時候是信宗教的,因為人總是害怕,生出來之后,將來怎么樣,會很怕死,小時候我母親抱著我,看完電影回家,路上很黑,我說有鬼來怎么辦?我母親說,不要怕啊,哪怕死了,可以重新投胎,我覺得這很好,很安定了,可以轉世,是永恒的,然后就不怕了。人活著走向宗教,是為了讓心靈上得到一種安全感,或者一種安寧,或者一種解放。愛因斯坦也是本來特別希望能夠找到這種感覺,所以他小時候十歲之前非常信教的,但是他到十來歲,學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學了現代科學技術之后,說宗教天堂都是騙人的,用很好的語言偽裝起來的,別人問到底信不信上帝,他說不信人格化的上帝,但是我覺得有造物主的存在。有些人把它曲解了。牛心目當中的上帝可能跟牛長得差不多,教堂里面的上帝跟我們人長得差不多。我看過一個片子,說神都是人造出來,不信宗教不就可以無法無天了嗎?不是的,我們的造物主是多么好啊,餓了可以吃,冷了有棉花,可以穿上衣服,吃飽了發現有音樂可以欣賞,這些東西背后沒有規律是不可能的,如果把這種東西當作是一個上帝的話,我覺得也沒有什么關系,自然界是有規律的。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講,我是信仰,因為現在我證明不了,像愛是一種自然現象,我也認可這種句話。不能簡單地把這些東西聯系在一起。
經常有一些困擾的問題,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系在一起。朱清時校長關于量子力學所有描述,都是無可辯駁,是正確的。但他再解釋一下,說量子力學爬到山頂的時候,佛學已經在山頂等我們了,這我不是特別認可的。我覺得量子力學可以用來算東西,可以算小數點后面十幾位都是正確的,當然佛學是非常好的,我們叫做佛教,也有非常好的一些觀點,但讓你來算一下氫原子能譜是什么,這算不了,這不是我們解決的東西。所以說兩者有聯系,但是屬于不同范疇的東西。但它還是無限的,科學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我們能力是有限的,我只能說我能解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我現在不清楚。不清楚的問題,就讓宗教暫時先解決一下,等到將來科學進步了,能夠再往前解決。
早上看了王東岳的視頻存在論的意義,感覺世界觀又被擴充了,又激發了一些思考。
因為沒有看過他的書,他講的東西很多聽不懂,但,只是其中的聽得懂的部分就給我很大的驚醒。
他說到:“哲學是科學之母。神學、哲學、科學并不矛盾,是人類智慧的一脈增長。雖然神學中的主流被“確信”屏蔽了智慧余量的調動,但更重要的是有少數極具智慧的非主流用非確信的方式即用理性的方式來說明信仰,如畢達哥拉斯、牛頓等就是這種非主流的代表。他們不僅僅相信上帝,還試圖找到上帝創造或操作世界的方式:如牛頓早期的力學就是為了說明上帝運作世界的方式,晚年研究煉金術也是為了找到上帝制造世界的材料。他們的目的本是深解神學,卻因為不被確信的邊緣所限定,超出這個邊緣運用務虛的智力,造成了哲學和科學的拓展。”
我查了一下牛頓的資料,牛頓本來就是信仰宗教的,他活了85歲,有四十年時間在研究科學,可他也用了四十年研究宗教,但是,他研究宗教的著作理論不被主流價值觀所 采納,所以根本了解不到牛頓的宗教思想。他的科學研究方面重要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看書名其實就知道,他本來就是在試圖利用數學原理來解釋自然哲學。我猜測,牛頓可能一直都信仰宗教(宗教解釋我們所在的世界),早年時候,牛頓試圖用自然哲學去解釋宗教或者說解釋世界,但他發現解釋不了,因為人類的認知是有限的,而宗教是無限的。于是,牛頓晚年期間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宗教研究上了。
而我們學習牛頓定律的時候,我們學習的只是被主流價值觀摘取出來的他科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我們根本就不了解牛頓,不了解他的思想,還以為牛頓是被科學驅動的,是科學的先驅。其實他是被宗教驅動的,才去發現了自然科學的很多原理。
我當年知道牛頓晚年沉溺于宗教研究后,世界觀有點崩塌。“科學的先驅,牛頓都信宗教了,我還信科學?”這正是因為我們一直被誤導以為牛頓是科學的奠基人,而不了解更大的真相。
現在世界觀一直在重建中,不斷崩塌,不斷重建,不斷修正。
我的感覺是,宗教、哲學和科學這三者都只是我們用來解釋世界的工具,宗教更注重靈魂層面,哲學更注重精神(意識)層面,科學更注重物質層面。現在哲學和科學已經打破界限,互相借鑒,共同發展;宗教就比較尷尬,由于很多人在還不了解宗教是什么的時候已經被灌輸了主流價值觀(宗教是迷信),他們下意識地對抗宗教,不愿意將哲學、科學與宗教融合,所以宗教一直被大家排斥。
一般人眼見為實,見到即證明,但現在一切知識都和眼見無關:當你說物質的時候,必須說原子和基本粒子;當你說分子的時候,必須說化合鍵;當你說生命的時候,必須說細胞和基因,而這些都是我們眼見之外的東西。故我們今天的一切知識和眼見無關,經驗證明無效,而且不產生任何知識。中國倡導的學以致用、眼見為實、知行合一不僅無效,而且嚴重屏蔽了中國人調動智慧余量、展開思想的可能。做學問的人必須牢記:實踐不出真知!認識論由此展開。也就是說,談外物首先要談精神,談精神就要談精神的規定性,本體論由此轉向認識論,唯心主義哲學由此成為哲學的主體,故認識論根本上并沒有脫離存在論問題而是更縱深更細致的討論存在。
王東岳的這段話也讓我很受啟發!
我們一直被灌輸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其實也是中國傳統儒家的中庸價值觀和世界觀: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客觀世界是物質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有主觀能動性,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就是被這套所謂的“科學世界觀”所限定的人,感覺自己的力量很渺小,無法撼動客觀世界,更發現不了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能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簡直無法生長。
直到我了解到量子力學,感覺發現了打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只有在人的主觀意識參與下,客觀世界才隨機塌縮成了人所看到的世界!意識可以決定物質的最終呈現狀態!
這不是幻想也不是假說,而是被現代物理學已經證明了的科學。原來,世界還有另一套規律,萬物遵循和運行的另一套規律!
“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他總是把骰子扔到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斯蒂芬·威廉·霍金
我們是有無限種可能的,世界是會因我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