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期待二王一馬都可以,但你不能奢求張繼科的出現。
以前經濟窮軍事弱,人民總想從別的地方找補。嘿嘿嘿我們還能贏乒乓球,我們中國人還不差。現在工業起來了,航母5代機也有了,就不用從這些地方尋找自信了。乒乓球而已,輸就輸了,多大點事。
必須正視一個事實,男乒現在的實力不夠,不能夠稱霸乒壇。
實力不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超一流高手只有小胖一個,其他的龍隊已老,太子大胖和高遠,沒一個算超一流,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之前的中國隊里至少兩個穩定的兩個超一流高手,再加上一群一流高手,這么多年來,男隊第一次陣容這么單博。
你期待二王一馬都可以,但你不能奢求張繼科的出現,張繼科的中途殺出是國乒技術探索下的產物,他算是反手流派的承上啟下的人物,而且你要說天賦,我其實覺得張的天賦不輸馬龍,這個有異議也沒關系,但張的天賦肯定比現在這些主力好很多,尤其大心臟方面。。。其實現在國乒的技術紅利期基本也過了,外協的技術也趕上來了,你在國乒里見不到的直板橫打在國外倒是打出來了,小胖可能只能一個人扛了。
(二)
技術沒有絕對優勢了,人才培養的單一化所致。
現在適應40+新球選拔上來都是反手超人,正手好的沒幾個。反手站樁式輸出雖好,但到了大賽一緊張就變成不敢跑了。加上中國突出的臺內球技術一般,跟外國人干相持,五五分,輸了也不奇怪。
乒乓球技術發展到現在,基本沒有獨占技術了,既然沒有獨占,那誰贏都有可能。而且我感覺現在國乒的前三板沒有優勢了,打法多樣性也不如老外了。
技術優勢只有樊振東一個人有,其他人我還真沒看出來什么技術優勢。打個比方,林高遠王楚欽對我而言肯定是有巨大技術優勢的,他們打我一百場贏一百場;而能跪外協不知名球員,就說明他們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技術優勢,更不用說對外協名將有什么“巨大”的優勢。
(三)
梯隊建設出了問題。
方博、閆安那一代他們太倒霉了,托生在龍蟒獒胖這個時代,他們被壓制得毫無空間,前有龍獒蟒后有小胖,馬龍超長職業生涯、樊振東少年天才早早上位,他們是真沒辦法了。
另外,他們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技術還是不夠細膩、存在漏洞,方博正手強但反手漏洞太大;閆安的力量不足,相持球質量不高;周雨則是反手很強,但正手弧圈球質量、連續性不強。
但毫無疑問,在心理上、穩定性上,他們要比林梁王這一代球員高出一個檔次。
具體原因比較復雜,現在的教練都是劉國梁派系的人,近親結婚容易出問題,而且大家都想著往上爬,勢必會更著眼眼前。
(四)
社會的發展對于中國的體育事業影響很大。
以前靠愛國主義,或者進入體育隊能逆襲,現在不行了,現在學體育拼的是家境,因此比賽也沒那么拼了。目前是兩不靠階段,一方面小孩喜歡大球得多,但大球沒有進展,另一方面小球開始被拋棄。
好多人都覺得中國乒乓球無敵,而且還信了中國人打乒乓球厲害是因為天賦,自己練練照樣能行,盡管連乒乓球拍都沒摸過。更可笑的是,一些乒乓專業運動員甚至也這么覺得。
女乒的實力和近40多年的戰績可以說基本無敵。但是男乒,遠的如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80年代初、90年代末,有短暫的輝煌,但也不能說無敵。
而近20年,真正讓人覺得外戰贏面大的不就二王一馬科龍胖六個人,其他還有誰?
(五)
改球和外國人越來越會玩了。
首先改球,以前中國隊的前三板和關鍵分是很厲害的,經過大量訓練和比賽,往往能夠在關鍵分通過接發球變化和穩定的心態拿下那一局從而改變比賽的走向。改球之后呢?發球,搓球,拉球旋轉下降。這三樣的旋轉原本都是中國隊的優勢。現在關鍵分直接擰起來干你,或者給你捅個長球打相持,來嘛就是懟。優勢蕩然無存
另外一個就是外國人越來越會玩了,以前信息不發達,各玩各的,現在世界一體化。外國人可以來中國打乒超,可以用錄像和大數據研究你,你會什么技術他也能會,你用968用狂飆他也能用,你不用的他也能試試,何況蝴蝶的膠皮也不比狂飆差,d09c這么多外國人用。最猛的就是黑人白人力量和體力比我們強,也就只有樊振東這個暴力熊貓能質量硬壓了。日本人韓國人比我們拼,林鐘勛,張本那幾個還有左手小林子,打起來都是雞血。
三十歲波爾奧恰就是比他們年輕的時候強,歐洲人的體能在三十歲根本沒有太大影響,反而經驗技戰術套路大增,波爾奧恰本人采訪也是這么說的。樊振東回答的是以他的打法為準,馬龍回答的就是張本灣林這些小將,張本灣林都贏過馬龍,奧恰可一次也沒做到。現在男隊外協小將的技術先進性完全不輸,整體水平比過去強太多了,看小將的比賽特別明顯。
(六)
外協整體實力是更強了,小將外戰也弱了些。
主要是因為男隊的技術沒有明顯的先進性了。外協之所以沒能特別突破,不是不強,是龍胖更強,尤其是小胖,小胖的外戰真的是不合理的強。老薩、朱世赫、波爾、老莊這些老妖精,小胖從未成年開始打,愣是沒輸過。不說二王一馬,包括孔劉,沒有任何一個運動員像小胖一樣,能在早期就很少輸外戰,這其實有點不合理了。二王一馬也沒有全壟斷,也輸過很多外戰的。
所有人都知道,物極必反,像倫敦一樣國羽包攬五金,不可復制。就像本次田徑世錦賽,丟了傳統優勢鞏立姣鉛球,但是我們贏得了男子田賽歷史性第一個世界冠軍。有失有得,競技體育的魅力,林高遠輸給張本那是他自己的問題,一到賽點就不會打球,這已經多次發生了。
(七)
不過這也正常,世界范圍來看,男隊競爭就是更激烈。
男隊方面,現在看除了樊振東,其他人正在被歐洲選手漸漸追上,所以出現了冠軍賽這種只有林高遠一人進四強的局面。
確地說是,男隊方面,現在看可能除了樊振東,其他人正在被歐洲選手漸漸追上,所以出現了冠軍賽這種只有林高遠一人進四強的局面。就像我們都覺得樊小胖肯定沒問題一樣,開賽前沒想到是這局面,男隊拿個冠軍問題不大。
承認吧,男乒對比歷史的自己就是走下坡路了。
國乒24歲是個坎,24歲如果三大賽單打(奧運會 世乒賽 世界杯)顆粒無收,基本上也就混不出來了。
按照這個標準,不算許昕,90后只有樊振東打出來了,其他人全都不行。
我覺得國乒站在現在這個關口上,尤其是男隊,如果不正視(不光是重視,注意是正視)后面梯隊的建設問題,有可能會重蹈隔壁國羽十年前的復轍。?明者自能分辨,想想當時倫敦周期之后的男羽,再看看今天東京周期之后的男乒。嘖嘖嘖…我只能說是何其相似。
隨手點關注,祝您月入十萬。如有侵權,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