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上、講座中,常有家長說:“我沒辦法控制我的情緒”?!拔野l(fā)了脾氣才有用,但看著孩子的眼淚,我就又會后悔?!?/p>
也有家長說,面對孩子,我忍著憤怒,把自己憋得內(nèi)傷。
今天就來談?wù)劶议L情緒的影響和學習如何表達情緒。
當家長憤怒時
有一天,我非常生氣,我推搡我的女兒,還對著地大喊大叫。她哭了,然后很生氣地說:“你不能這樣對我,媽媽!”
我馬上停了手。意識到,她是對的,找沒有權(quán)利這樣做,我的行為會讓她害怕。此時,我神經(jīng)緊繃,但這也不是我可以傷害孩子的理由:在面對自己的媽媽時感到恐懼,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心理傷害。
女兒的話令我冷靜下來,我向她道歉,并把她抱在懷里安撫。
又有一天,我不知道因為什么,非常突然地對她說:“你真煩人!” 她看著我,反駁說:“你沒有權(quán)利這么說我,媽媽!”
“......哦,你說得對,我的確沒有權(quán)利這么說你。”
我深呼吸一口氣,坐在她身邊,接著說:
“我剛才這么說是因為我生氣了,我的大腦蓋子打開了,我不應(yīng)該那樣說你,而是應(yīng)該告訴你我生氣了。對不起,寶貝?!?/p>
人無完人,出于防御,我們都習慣把屬于自己的困難轉(zhuǎn)嫁到他人身上,為自己找一個出口。
而每一次發(fā)了脾氣之后,我們都幻想著不會再有下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因此,我們不必太苛責自己,要求自己變成一個“完美家長”。
同時,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允許孩子去體會這種不公正的感覺并把它說出來。
孩子生氣并且沖我們表達不滿,是正常的,很多時候,孩子的反應(yīng)能夠讓我們找回理智,才能讓我們意識到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并且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如果大人或者另一個孩子諷刺、傷害、侮辱或者譏笑一個孩子,而他無力回擊或不敢回擊,那么這個孩子可能已經(jīng)遭受這種傷害很長一段時間了,孩子失去了內(nèi)在的力量,這種情況,是需要引起極大重視的。
同理,在親子關(guān)系中,如果家長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能做到尊重孩子,那么即使父母在某一個極端生氣的時刻對孩子大加責罵,也不一定會給孩子帶來精神創(chuàng)傷。
因為親子間的情感儲蓄足夠多,孩子不會輕易地因為父母一次的責罵而否定自己、對父母的愛喪失信心。
但在心理咨詢中,也會遇到,家長在一個敏感時期說出某個不恰當?shù)脑~,孩子在多年后依然有心理陰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最好不要冒這個險,警惕自己在憤怒狀態(tài)下的“口不擇言”。
家長只有了解自己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情緒轉(zhuǎn)嫁給孩子,才能關(guān)注自身,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反,如果把錯誤歸咎于孩子,家長很快就會筋疲力盡。
表達自我的、正當?shù)膽嵟?
我們也常遇到一些家長,由于害怕讓孩子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從來都不發(fā)火。他們深深隱藏起了自己的需求,一直壓抑自己的感受。
孩子是最好的感知者,特別是情緒的感知。孩子會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把父母沒有發(fā)泄出來的憤怒背負在自己身上,而且以后會把它釋放出來,而他自己其實并不確定這腔怒火從何而來,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來源于孩子的。孩子可能像暴君,面對小小的挫折也會火冒三丈。
你常常會看到,一個看起來特別溫和的家長,有個暴躁的孩子。這種情況下,并不是懲罰導致的后果,也不是因為父母過于嚴格,而是因為父母壓抑了自己的怒火。
情緒管理就好像治水,宜疏不宜堵,正確的表達情緒,就能夠既不會在失控狀態(tài)下傷害孩子,也不會一再隱忍讓孩子背負上本不該承擔的情緒包袱。
在家長課上我會教給家長們用“我”來表達情緒。你也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嘗試表達,只需要試一兩次,你就可以看到自己有什么變化,也可以看到孩子會有什么反應(yīng)。
感知身體中情緒的能量
你可以感受一下內(nèi)心這股怒火的力量,讓它蔓延到全身。好好感覺一下身體的變化,什么都不要想。
明確自己生氣的真正原因
孩子的所作所為只是一根導火索,那你生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你覺得自己很沒用嗎?你送孩子上學遲到時,害怕看到老師和孩子責備的眼神嗎?你上班遲到時,害怕看到老板責備的眼神嗎?是因為你在家里什么都得做,煩得要命,你的丈夫卻慢悠悠地下班回家嗎?還是因為你母親剛給你打電話抱怨她多么孤獨,并為她靜脈曲張的毛病訴苦?或者因為你已經(jīng)筋疲力盡,很想去看看電視上的比賽節(jié)目?
也許,就在你意識到真正讓自己生氣的原因的那一瞬間,你的怒
火馬上熄滅了,而且你會被指引著把自己擁有的能量用在應(yīng)該做的事情上。
所以,你要對孩子說明你的情況。這樣,行大于言,他也會學著像你一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然,更常見的情況是:你內(nèi)心的怒火越燃越旺,這時候也分兩種情況:
------與你的孩子無關(guān)。
------與你的孩子直接相關(guān)。
A、 與你的孩子無關(guān):
告訴孩子,你因為某件事情生氣了。告訴他真正的原因,不要擔心這會損害你的朋友、同事、母親、父親或者婆婆的形象。你要維護的應(yīng)該是你孩子的利益,不要讓他承擔與他無關(guān)的責任。
告訴孩子你需要離開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一下。你可以走進另一個房間,如果需要,就去衛(wèi)生間,然后吼幾聲!
你可以坐在“積極暫停角”,做些能讓自己感覺好一些的事情;你可以想象那個讓你備受折磨的人,你可以對著它大喊、大哭,和他說話;如果需要,你還可以通過捶打靠枕來發(fā)泄怒氣。
喊叫或者大聲說話會讓人感覺舒服,也特別有助于釋放自我。前提是,你要有意識地這么做,而不是因為情緒失去了控制才這么做。
如果你沒有一個特別的房間來發(fā)泄怒火,那就要注意:別對著你的孩子大喊。你要提前告訴他:“我非常生氣,這不是你的錯,是因為·····(告訴他真正的原因)。我現(xiàn)在需要喊一喊。” 然后,你要轉(zhuǎn)過身去喊:
“我太生氣了!我煩死了!我受不了了!······”
一旦你覺得身心輕快了,就可以跟孩子好好聊一聊:
“我大叫的時候?qū)δ阌惺裁从绊憜??你被嚇到了嗎?是的,有人大喊大叫是挺嚇人的,但你知道這跟你沒關(guān)系吧?你知道我為什么會大喊大叫嗎?”
表達自己的憤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重要方法。
如果孩子誤解了你生氣的原因,你就要及時糾正。
如果他說“你生氣是因為我打碎了杯子”,你就要明確告訴他:“其實不是。我在那之前已經(jīng)生氣了,你打碎杯子只是多出來的另一件小小的煩心事。我之前就在生氣,因為我今天的工作非常多,而且不順利。誰都可能打碎杯子,這沒關(guān)
系。而且,我工作不順利和你也沒有關(guān)系?!?/p>
B、 你是真的因為孩子生氣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令你不滿,你希望他改變某種行為,因為那和你的標準有差距。
家長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起到了一種示范作用。
因此,在與孩子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時,特別主意,不能一味地指責孩子。我們在表達時可以采用下面這些例句的模式:
當你······(孩子的某個具體行為)時
我覺得······(我的感受,我的情緒)
因為我······(我的需求)
我希望你······(此時要提出一個具體的要求,以修復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
這樣才可以······(為激勵對方做出回應(yīng)而設(shè)想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
舉兩個例子:
1、當你說想吃面條,我做了而你沒吃時,
我覺得很生氣。
因為我給你做了飯,我需要感覺到我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我希望你能明白,當我答應(yīng)你的要求做某件事而你不接受時,我會有什么感受。
這樣我才會更愿意為你做你要求我做的事情。
2、當你把你的臟內(nèi)褲丟在地上時,
我很生氣。
因為我受不了總是不停地為你收拾東西,我更希望和你一起做點兒其他事情,而不是整天忙著整理你的這些臟東西。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感受,把你的內(nèi)褲放到洗衣籃里去。
這樣我們才可以相處得更好,才可以一起玩得很開心。
這樣寥寥的幾句話,盡管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卻很復雜。它需要
我們意識到自我,也意識到他人。
首先,我們要對一個具體的行為進行界定,而不是泛泛而談、以偏概全或橫加指責。這樣做并不容易,因為“你總是不聽話” “你表現(xiàn)糟糕” “你讓人受不了” 這樣的話總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而且,我們一直沒有表達自己感受的習慣,找準感受詞語很不容易。我們可能會把一種情緒說成另一種情緒,比如我們本來想說:
“你凌晨兩點才回家,我很擔心你會出什么事兒”,
卻說成 “你凌晨兩點才回家,我很生氣”。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是毫無道理的,除非孩子和父母之間對幾點回家有特別的約定。事實上,擔心才是最合理的感受。
我希望……的部分,是需要探測到對方真正的需求并把它表述出來,這一點尤其困難。
就眼前的問題提出一個可行的要求而不管將來、不做任何承諾,其實并沒那么簡單。
“這樣才可以······” 這個句式聽上去像是在要挾,其實它只是在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如果別人滿足了我的要求,這對我,對我們的關(guān)系會帶來什么改變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方能夠因此獲益,有獲益才有動力改變自己的行為。
在日常的實踐中,往往前三個句式就已經(jīng)足以解決問題,即 “當你······時“? “我覺得······”? “因為我······”。
"當你打你的哥哥時,我很生氣,因為我不希望有人感到疼痛!。
“當你穿著沾滿泥的鞋子走進來時,我很生氣,因為我剛擦了地!”
這個句子能夠保證我們不產(chǎn)生過激的表現(xiàn),能讓我們考慮到自己的底線。事實上,我們可以用以下句式來解釋自己的情緒:
“當你拒絕服從我時,我很生氣,因為我需要感覺到自己比你更厲害。”
“我的兒子,當你佩戴耳環(huán)時,我很生氣,因為我害怕別人說些閑言碎語。”
如果我很生氣的話,那只可能是因為某件與我相關(guān)的事情。否則,生氣的表現(xiàn)就會演變成控制的欲望。
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nèi)ゾ毩?。當孩子對我們說 “你真壞” 時,不要太當真。要仔細揣摩他說的話,他要對我們說的可能是:
“當你要求我關(guān)電視時,我很生氣,因為我想看。”我們可以嘗試把自己的解讀,說出來:“當我要求你關(guān)電視時,你很生氣,因為你還想看”。
我們要通過示范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