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邁爸
作為一個寫經濟學散文的小號,今天冒著掉粉的危險,來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
前天邁媽去開家長會,由我負責照看小邁同學,決定帶他去游泳。
每個人對水的感覺是不同的,有的從小就不怕,有的一輩子是「旱鴨子」,不敢下水。小邁是喜歡玩水,但對于兩腳踩不到游泳池地面這事,完全無法接受,充滿了緊張和恐懼,不能愉快的玩耍。
這該怎么辦?好在我辦法多,終于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恐懼,贏得一次戰勝自己的小小勝利。
游泳的地方有一個親子泳池,家長孩子可以一起下水,對三歲八個月的小朋友來講,那就是深水區了。由于不是周末,寬敞的池子里就我們爺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開始的策略是失敗的,我抱著小家伙下水,他緊緊摟著我脖子不敢松手。套著游泳圈,拉著手來回走,還是不能讓他完全放松,緊張的不行。
最初的辦法很原始,就是反復告訴他爸爸一直在你身邊,陪著你,你不用怕,你看媽媽還在旁邊看著你呢,勇敢一點。后來發現這就和你告訴一個第一次上臺演講的人別緊張一樣,沒用。
你越是強調別緊張,他就越緊張。越是強調爸爸一直陪著你,他就越缺乏安全感。孩子自然會想到正因為是不夠安全,所以你們才一直陪在身邊,你光告訴他要勇敢也沒用,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勇敢。
發現這個問題后,立刻改變策略。緊張和恐懼,不是需要去克服它,而是需要忘記它!
旁邊的阿姨找來一些彩色小球倒進泳池里,大概有十幾個的樣子,然后找來一把撈魚的小網兜,讓他來撈球。又拿來一個小塑料籃子,告訴他可以把撈到的球放進籃子里。小家伙一聽,這個好,難度也不大,就同意玩這個撈球游戲。
小球浮在水面上比較分散,撈起一個到下一個小球有段小距離,需要他自己努力游過去,撈起然后放到籃子里。每撈起一個我和邁媽,還有圍觀的阿姨都給他鼓勵,用掌聲給他點贊。然后我再問他,下一個目標是什么顏色?他就說那邊那個什么顏色的小球,然后努力去完成下一個目標。
等到撈完全部小球,我們一起給他鼓掌,他自己也很開心。游戲結束,撈小球的難度對他而言已經沒有挑戰性了,自己也不想玩了。
此時,「聲東擊西」的策略業已奏效,小家伙早已完全忘記了什么是恐懼。兩腳自由踩水,加上手上的扒拉,自己游來游去,還自創了各種新式游法,玩的 Happy 的不行,直到肚子餓了,才不情愿的離開。
總結一下,成功讓小家伙克服恐懼的關鍵,就在于「聲東擊西」。不是強調「不用怕,爸爸媽媽在」,而是設定一個需要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小目標,用游戲轉移注意力,讓他忘記恐懼,適應環境。
就像我們學習騎自行車,越是盯著輪子怕騎歪了,就越是騎不正。正確的方法是,抬起頭來眼睛向前看,目標是前方而不是輪子,自然也就會騎了。
這個過程,值得記錄和分享,將來還會有用到的地方。
2016年0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