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中產階級小婦人的逆襲
最近因為一個寫作群認識的一個媽媽,當她看到我在群里面發的消息,他加我為好友,然后我們展開了一段未曾蒙面但很深度的交流,發展成了一段友誼。
她告知我,我跟老公的親密關系模式和她的很像。但是他現在很后悔,因為沒有堅持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十幾年婚姻過去了,發現男人已經無法改變了。
我和老公的親密關系的障礙是三觀不一致,并且他非常呵護男權。
在他眼里妻子的職責必須履行且是應盡的義務。老公家的經濟條件相對于我來說更加優越,現在因為生了兩個孩子耽誤了事業上升期,而他卻升職了,我們之間又增加了一些“不平等”的障礙。
結婚多年我的狀態一直是對抗,他認為我一直不認同家是我的領地這件事。然而,對我來說,作為一個女人,工作家庭都要管,經濟上也分擔一部分的情況下,你的男權憑什么出現?
因為生孩子耽誤了工作的上升,怎么能一句不上進就能輕描淡寫的帶過?雖然不認同他的觀念,但是這方面卻不可調和。
另外,生娃造成的身材不可逆的損失,男人只會奚落你,但是他沒有認識到這是生娃的代價。心里陰影面積無限大。
在我產后心情極度抑郁的情況下,我參加了自由寫作營,試圖找到內在能量。
在寫作的21天里,我在有些命題里寫的內容,寫作營創始人-姑姑給出反饋,她問我,你為什么會認同男尊女卑的想法?在她腦海里不可能存在這樣不平等的想法。
當時我強調過好幾次,我說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是我老公有。
這件事情,姑姑后來也沒有給出更多解釋。我將此事告訴了上面提到的朋友,他反而能看明白。他說因為你其實是認同你老公觀點的。后來想想我也明白了,如果完全不認同,自然是會極力反抗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反抗一些,又糾結一些。
早上送孩子去社區體檢,阿姨和婆婆同時提到在很多年前,當學車很便宜的時候,她們想學,但是被老公阻止了。阿姨當年想買老年保險,也被阻止了,她其他朋友買老年保險的人到現在都已經交完了。
她用了“恨”這個字表達對老公的不滿。
聽完她們二人的對話,我表示是因為你們自己不堅定哦。
可是她們說,沒法堅定啊,因為也不知道學車和買保險的舉動是否正確,我表示,那還是因為內在沒自信,所以不堅定。后來婆婆補充,如果很堅定就要吵架,日子過不下去的。沒法堅定。
她這樣說我是有同感的,可是當你堅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老公其實可以感受到,自然會再思量的。不可能很隨意的將意見駁回,在爭取的過程中還需要運用智慧,并且有一拍兩散的心。
我相信一個不堅定的女人也很難是一個內心富足平和的人,那么如何給子女做個好的榜樣呢?
雖然你妥協也是因為不想家里不和諧或者離婚,給孩子不幸福的家庭,可是不健康的夫妻親密關系,不自信堅定的母親,又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呢?
像我的婆婆和阿姨,當你沒在過往守住自己邊界的時候就已經傳達給老公一句潛臺詞了:“我不重要,盡管來侵犯我的邊界吧。”
現在的他們,不僅親密關系沒有變好,還平添了對自己的悔恨和對老公的恨意。
再次用倪振源的那句話來總結:“當你委屈自己去滿足、迎合別人的時候,別人也許會有片刻的滿足感,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可能會暗暗的瞧不起你、甚至失望,因為人們往往更尊重、更向往一個有力量維護自己的人。”
最近被推薦了一本書,就是最近在看的“公主走進黑森林:用榮格的觀點探索童話世界”。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童話,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成長方向,七幅尋寶圖。
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里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但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于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的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們對自身的困難也將有更寬廣的視野。
本書由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榮格分析師呂旭亞執筆,通過象征語言與心理語言的轉換,帶領讀者跨越意識的邊界,走進內心的森林,迎向挑戰與改變。
這趟旅程不僅使我們與古老象征產生聯結,開啟我們內在的豐富性,更重新思索和探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現象與意義,為現代讀者的成長與發展找到完整與圓滿的可能。
通過分析童話,告訴我們一些我們一些情結和思維模式可能和集體意識等因素相關。比如,為什么童話故事里都有后母?為什么公主一定要遭遇磨難?為什么一定要有女巫?為什么最后都是王子解救了公主?為什么后母和壞女巫都會被消滅掉?
這本書讓我們認清有時候因為痛苦才讓我們突破自我。在順境中是無法真正成長的。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平和的看待挫折,更加去從集體意識的角度思考那些想當然的觀念從何而來。
活到這個年紀,我漸漸發現,一直認為正確的好的可能都是錯的和壞的。
人最糟糕的就是被世俗,被傳統牽著鼻子走,想反抗卻怕風險,一經蹉跎已然到了覆水難收老大徒傷悲的年齡了。
還有,聽話是最大的謊言!無論你走在哪條路上,要么堅定且使出渾身的力氣往前走,若有猶豫,即刻切換路線!往往最致命的就是彷徨糾結!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讓我知道,鼓勵一下,寫的更有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