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德州出差,過安檢的時候,安檢員提示我包里有一把刀,讓我拿出來。這把刀已經在我包里裝了好幾個月了,每個月都要跟著我出入幾次高鐵站。也曾經被查到過。但都有驚無險,所以這次我也并沒有當一回事。過了一會,安檢員告知我,這把刀已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長度。并給了我兩個選擇:要么暫存在這里,找朋友來拿走或者發快遞拿走;要么就直接放棄。
說實話,當時心里是很不痛快的。在我的內心深處,想法是這樣的:1.我帶著這把刀子,去過很多比你這里還要大的城市,別的地方都不管,你一個小地方,怎么這么多事?2.我哪里長的像壞人?拿著一把陶瓷小刀,我能干什么?
帶著這樣的怨氣,我選擇放棄拿回水果刀,順利上車。
在車上坐下以后,我開始思考:這件事情到底為什么會發生呢?
一.當錯誤變成習以為常,就忘記什么是正確了
因為經常出入高鐵站,所以安檢變成了一個非常熟悉的環節。這把水果刀經歷過以下幾種情況:(1)沒有被查出來:說明做安檢檢查的那個人對于檢查危險物品的能力是不夠的,或者是即使看出來了,也不想管,覺得無關緊要(2)檢查出來以后,只是讓拿出來看一下,做一下登記,警告以后不要再帶了,然后就歸還給我了。
出現以上這兩種情況,可能跟上級領導的要求有關系,但是如果我們多次重復一樣的錯誤,卻沒有被指出來的時候,一旦遇到正確的做法,我們就會覺得那才是錯誤的。
二.要求不統一,造成心存僥幸
對待攜帶道具的要求,每個高鐵站并沒有統一的要求。這就導致了存在一定的僥幸心里:這次沒有查出來,下次也不一定能查出來;這次還給我了,說明沒有什么后果,下次帶著也沒事吧。
經過幾次這樣的反復,對于攜帶刀具這方面的警戒心就會消除。如果第一次帶的時候就直接沒收了,下次肯定不會再帶了。
為什么坐飛機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不能攜帶大瓶的液體,不能帶管制道具,因為只要有一點違反要求,不管是誰都不能上飛機。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帶去了機場只能是制造垃圾。都早早的分裝成了小瓶。
由此可見,統一而嚴格的要求,才是達成你想要的結果的最快路徑。這個不僅在工作中試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樣試用。
一.教育孩子
絕對不能有雙重標準。為什么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要求比較低。中國人普遍存在隔輩親,爸爸媽媽不讓干的事,爺爺奶奶基本都讓干。一旦在一個家庭中對待一件事出現雙重標準,不僅會讓孩子從小學會察言觀色,而且還容易造成家庭矛盾
二.工作中
對于員工來說,能夠自發自覺工作的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只要達成標準就可以了。如果想要讓員工達成你想要的結果,就要講清楚標準和截至日期。一旦標準不清晰,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存在僥幸心里,最后給你的就不一定是什么了。
不管在什么時候,紀律都是用來遵守的,不是用來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