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的人都是怎么樣去學習的呢?斯科特·揚是一個超級學霸,用了一年的時間學會了,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文、和韓文四中語言,如果說這已經很牛逼了,但這還不算他最厲害的地方,他更出色的一次是一年時間完成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四年教學計劃的33門課程,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快畢業的學生。
學習其實有很多共同相似的地方,像《學習之道》作者維茨金一樣,從世界象棋冠軍的知識成功遷移到世界太極拳冠軍。其中共同點是,深度了解底層知識,整體理解,和巧妙自學。
什么才是底層知識呢,就好比如;
害怕演講怎么辦?
不愛說話怎么辦?
不會表達怎么辦?
這些怎么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其實在底層內都是缺乏溝通技巧。如何學會“有效和他人之間溝通”,那么這三個問題就能夠得到答案。
熟悉一個領域就先熟悉這個領域的底層知識,比如寫作,前期先了解字的基本意義,如何字與字之間如何搭配讓內容更有感染力。就像了解寫作最快的方法就是向專業人士請教,可以參加基礎寫作培訓營,了解寫作的基本結構,寫作內容的排版,如何寫出一個讓人喜歡的內容,避免少走彎路。
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學習的時候要找到關聯,再次比寫作,有些人寫作的時候寫出一個故事,邏輯層層推進,引用大眾現象,困頓之處,基本原理,然后解決辦法,事件一環套一環讓人越陷越深。而另一個寫作,只是寫重點,雖然內容很精煉,倒是生澀無味。寫出內容就沒有比前面一個受人歡迎了。
學習好比在大腦中構建一座座城市,每個城市都是一個知識點,城市之間的路越通暢,城市之間連接也就越緊密。學習問題的時候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好比有一個人喜歡畫畫,有一天他要裝飾自己的家的時候,那些曾經學到的美學理念,綠色的活力,粉紅色的溫馨,紅色的火熱。都會變成她裝修自己家里的創造力源泉。
訓練自己的整體理解能力很簡單,其實在于所學的知識能不能串聯起來,可以在紙上寫出所學知識的關鍵詞,幾句話講出他們之間的相關聯,或畫出思維導圖,結構化的知識更容易發現弱點和遺漏。大腦內的城市也就越通暢。
如何有效自學呢?
第一種方法是,類比。陌生的東西和熟悉的東西有沒有什么想同性?比如;學習長方形結構,文具盒是長方形的。這樣學習新知識,新概念的時候相對會比較省力。
第二種,想象,要加深自己的記憶和理解,就是要經常性的想象一副場景,想象,自己成為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的生活,百萬富翁的氣場,百萬富翁的精神面貌等等。慢慢你做事思考也會很百萬富翁一樣。
第三種是轉述,今天準備教一個同事怎么選擇優質文章,先把自己需要對他解釋的東西記錄下來,可以書寫,也可以錄音,如果自己感覺不清楚的時候,先停下來參考資料,聽他人講座或聽別人如何怎么做,直到自己搞懂了,再把解釋記錄下來。
學習是一個挺有意思的過程,希望以上整理的學習能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