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的東北部,有一個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湖的西部有一個鳥島。鳥島地表是風化的石塊、沉積的卵石沙土,只有少數植物稀疏地覆蓋地表,面積不足5平方公里。每年四五月,數以十萬計的各種候鳥,不遠萬里地從南方,甚至東南亞飛到這里,開始筑巢,棲息繁殖,歡度盛夏。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等是這里的主人。鳥鳴聲聲,鳥蛋遍地,幼鳥成群,五彩斑斕,簡直是鳥的王國和天堂,堪稱青海湖的一大奇觀。六七月間,幼鳥羽翼豐滿,開始飛翔,四處覓食。到了九十月份,鳥兒又一路向南,去享受溫暖的陽光。
青海湖面積有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湖面東西長,南北窄,呈橢圓形,高空望下像一片碩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深處達31米,蓄水量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因為地勢高,這里的氣候十分涼爽。即使在酷日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右。
青海湖里有一種特有的魚種叫做湟魚,無鱗,生長極其緩慢。近年來,由于地質生態變化以及人們的大量捕撈,湟魚資源正面臨枯竭的危險。所以當地政府已下禁捕令。漁政部門還與環湖各餐館、飯店簽訂了“禁止銷售青海湖湟魚及其制品”的協議書。如果在湖邊有人向你兜售湟魚,那一定是非法行為。或者只是來自扎陵湖的魚,而非真正的湟魚。
青海湖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藏傳佛教視青海湖為“雍措赤雪嘉姆”,意為碧玉湖赤雪女王。也把她當作“圣湖”。傳說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有一眼泉水,人們取水后要用石頭蓋上。一天一位婦女取水后未蓋石頭,泉水泛涌開來,形成大海。后來有一位菩薩從印度搬來瑪哈代瓦山壓住泉眼,泉水不再泛濫,瑪哈代瓦山被淹去大半,就是今天的海心山。后來又有女妖搬來一座山來撞擊,結果被撞碎,碎石就成了湖中西南部的孤插山。到了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收伏女妖,使其皈依佛法,保護藏土,成為藏地的保護神赤雪女王。
青海湖還流傳著“海怪”的傳說。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有具體記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據說那些目睹“海怪”的牧民誠惶誠恐,頂禮膜拜。
目擊“海怪”的人幾十年來層出不窮,有數十人。據說1987年,來自青海某旅行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午后到湖邊拍照,忽然發現湖面上冒出一個有二三頭牛那么大的怪物,背部呈灰褐色。他原以為是條大魚,剎那間怪物昂起像鴕鳥般細長的頸項,頭部呈三角形,似有水珠噴灑出來。他猛地意識到這可能是蛇頸龍,搶拍了一張黑白照片,再拍時怪物已沉入水中,前后也就是約二三十秒的功夫。這的確是個未解的謎,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探究。有關青海湖“海怪”的傳說,給青海湖蒙上了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
青海湖旅游區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跨海晏、剛察等縣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各等縣。主要有151景區、鳥島景區、海心山景區、沙島景區等。
環湖及周邊主要景點有日月山、倒淌河、湖里木溝巖畫、橡皮山、茶卡鹽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鳥島、海心山、北向陽古城、舍卜吉巖畫、尕海古城、金銀灘草原、原子城西海鎮、沙島、西海郡三角城。
如果從西寧出發去往青海湖,有150公里的路程,大約3-4個小時。一般是走南線。西寧向西,二十公里外就是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這是亞洲海拔最高、最適合耐力性項目訓練的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素有“世界冠軍搖籃”的美譽。奧運健將都在這里訓練過。
出了多巴,徑直向西南,距西寧100公里開外的地方,日月山出現在眼前。日月山口分別建有日亭和月亭,路旁立一唐蕃分界石碑。相傳唐代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時曾路過此山,取唐太宗所賜“日月寶鏡”來照,卻再也看不見故鄉,于是萬念俱滅,拋鏡于山下后遠去吐蕃完婚,再也沒有回來。后人就以“日月”命名此山。
日月山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達到4877米。這里是風口,冷冽的風直入脖頸。門口有招攬游客騎牦牛的藏民,付10元可騎上牦牛上山并合影。也可以付5元抱只小羊在懷里照相。登上山頂遠望,東邊是富饒美麗的湟水流域,西山腳下是聞名遐邇的倒淌河,現已近干涸。風蕭瑟地吹,山間經幡抖動,遠處的牧場綿延起伏,帶來蒼茫的味道。
日月山上本無亭,只有一塊石碑刻有“日月山”的字樣。1986年青海省政府在此修建了仿古建筑“日亭”和“月亭”。亭內有裝飾畫,講述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聯姻史。
從日月山繼續向西,走青海湖南線,便踏上了青海湖草原。7月,遼闊豐茂的草原生機勃勃。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綿延不絕,金燦燦的花田在陽光下格外奪目。成群的牛羊漫步草場。在草原上馳騁約1小時,眼前便出現了一條藍色光帶。這條光帶越來越寬,越來越闊,化成一片無垠的藍色水面。你的心即刻像這闊寬的湖水,閃光透明起來。湖的西側有許多漂亮的無人海灘,綠蔭如毯,野花繽紛,自然純樸。
青海湖的四周被高山環繞。北面有大通山,威猛壯麗;南面是南山,逶迤秀美;東面是日月山,巍峨沉穩;西邊是橡皮山,高大雄偉。每座山的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間,盡顯俊美之色。
青海湖的湖心,距湖南岸30多公里處,有一座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1公里的島,叫做海心山。乳白色的山頂高出湖面幾十米,像是浮在海面上的雪堆,十分夢幻。山上有怪石嶙峋,野花漫布,牧草青青。
青海湖東部有個沙島,它與湖東岸連綿起伏的沙山構成了湖區獨特的沙漠景觀,碧水藍天與漫漫黃沙混為一體,實在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青海湖周邊有不同檔次的住宿賓館。國營的,私營的招待所隨你選擇。比較知名的是湖東南方向的青海湖帳房賓館和西北部的鳥島賓館。湖北岸剛查縣內也有許多帳房賓館。環湖的住宿地還有:江西溝、黑馬河、石乃亥、鳥島鎮、沙陀寺火車站、泉吉、剛察、西海鎮、湖東種羊場、青海湖漁場。其中由泉吉至西海鎮一段穿行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界內,人煙相對集中。
去青海,不去青海湖,一定是一場遺憾。去青海湖的最佳季節是夏天的七八月份。草原青翠,天藍云白,湖面像一面鏡子,閃著熠熠的光芒。如果要看鳥,就要五六月份去最好。
青海湖與瑪旁雍錯、羊卓雍錯和納木錯湖一起,被藏傳佛教信徒們統稱為四大圣湖。車行路上,有時可以看到虔誠的信徒沿著湖,按順時針方向,一步一叩首,敬拜心中的“圣湖”。據說他們餐風露宿,這樣轉湖一圈需要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青海湖周邊有7座寺院,每經一座寺院要進行煨桑、上香、獻哈達、磕頭、誦經等一系列朝拜儀式。
轉湖是佛教信徒們對自然崇拜的一種體現。在轉湖的過程中,考驗著他們的耐力和毅力,同時也考驗著他們的虔誠之心。強大的信仰支撐著他們完成這段艱辛而神圣的朝拜之路。于他們,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
青海湖近年走近大眾的視野也得益于自2002年7月開始每年舉行的青海湖環湖騎行國際賽。我的好友Miss Chen在青海省體育局工作,是每年環湖賽的組織者。
2002年7月,來自14個國家,17個隊,102名騎士拉開了環湖賽的序幕。15年來,環湖賽已發展成為我國乃至亞洲水平最高、規模最大、海拔最高、挑戰性最強的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事。騎行路線途徑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絲綢之路,唐蕃古道,河西走廊,黃河兩岸。一路的自然之美與人文風情令人沉醉。聽說2014年還有當場向美女求婚的騎手。
現在第十五屆環湖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為青海湖增添了別樣的風采。每年環湖賽前后,數千名自行車愛好者來到青海,來到他們心中的圣地。這些五湖四海的騎手來自各行各業,年齡不一,有的甚至是殘疾人騎手。大眾騎行愛好者已把青海湖作為其接受洗禮的神圣之地。
青海湖,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陽光晴空下,在碧波浩渺中等待你的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