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叫做《直視驕陽》。
這本書是心理治療師亞隆的作品。
它其實講的是,如何直面死亡。
直面死亡,就像直面驕陽一樣,令人不忍直視。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死亡這個話題。
因為,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
當我們年少時,感覺離死亡很遠,其實,那個時候,死亡就在我們身邊。
因為,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就可能已經經歷了自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死亡。
我的外公,在我滿月的時候去世了。
我的爺爺奶奶,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去世了。
我的外婆,也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去世的吧,我已經記不清了。
為什么那個時候,死亡原本就在身邊,我們卻以為它離我們很遠。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還太年輕,或者說,太幼小,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死亡離自己,或者說自己的死亡,還有很遠很遠很遠……
隨著年歲的增長,尤其是人到中年,我經歷了姑媽的死亡。
后來,我又經歷了媽媽的死亡。
她們的死,都反復告誡我,人生無常。
尤其是媽媽去世后,我體驗到了自己的“覺醒時刻”。
我知道,我離死亡又近了一步。
于是,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糾結生命中那些芝麻點兒的小事,抓緊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容易遺忘,容易麻木,我會進入永恒的循環。
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所更改。
所以,我要隨時提醒自己,人生無常。
只有好好的生,才能無憾的死。
如果,根本沒有活過,那么,死的時候肯定會充滿遺憾,充滿后悔。
為了少留遺憾,或者,不留遺憾,不如問問自己,現在要怎么做,才能不后悔,不遺憾。
抓緊時間實現夢想,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
抓緊時間建立關系,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不如,也想象一下自己的葬禮吧,看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看看自己給別人帶來了怎樣的“波動影響”。
這都會提醒我們,這個當下,如何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