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里是小二書齋。
又見面了!今天我給你帶來的是——《顯微鏡下的大明》。
本書的作者是有“鬼才”之稱的馬伯庸所撰寫。作為忠實粉絲,每部書都不想錯過。文筆老辣,金句頻頻,讀之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咋舌,筆法純熟,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通讀全書。
雖然寫的是歷史,但仍可借古喻今。
雖然這些發生在明朝的事件已歷經數百年,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看活生生的人如何施展各種手段追逐和維護利益,理解人性的本來面目。我們也可以看個體的人如何在制度運作中沉浮起落甚至命如草芥理解制度的本質和運作規律。
這本書一共有6個故事。分別是
01.《學霸必須死一一徽州絲絹案始末》
里,一個叫帥嘉謨的數學學霸,一時技癢,算出了倒霉的歙縣,白白交了一筆長達兩百多年的稅收,義憤填膺之下決定為該縣,討回公道。
一項不平等的稅收政策,牽扯出了諸多利益集團,引起多方博弈。
“積弊一旦生垢,便難以清除,積少成多,演變出無數散碎、復雜的短途稅鏈,賦稅比賬面上要沉重數倍。”
最后帥嘉謨,順利幫助倒霉的歙縣討回了公道,卻引起了其他縣的不滿,為平民亂,帥嘉謨以及其他幾個人,被判充軍。——法律問題,政治解決。
02.《筆與灰的抉擇一一婺源龍脈保衛戰》
故事的起因是,婺源兩屆,兩屆學子紛紛落榜,沒有一人考中。當時的人對風水理論非常篤信,認為是有人破壞了龍脈,壞了風水才讓學子們屢屢落榜。
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保龍禁灰,活動。龍脈所及之處被劃為保護區,不許私自挖礦采灰,不許耕種等等。
“龍脈譬如人體,久疴必內虛,須徐徐浸補,方有靈妙。”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當地靠著礦業,石灰業生存的居民,在這件事上持續爭議不斷。各級官員為了平衡利害關系,花樣百出。
03.《誰動了我的祖廟一一楊干院律政風云》
一個外來的和尚法椿,一個當地的族長,一樁民間廟產爭奪案……
這一件前后持續八年、興訟七次的案子,以羅氏族的勝利落下帷幕。當然要靠羅顯和族人們的自我奮斗,同時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哪。
作者通過平民視角,詳細的描摹出參與訴訟的過程,讓讀者得以見證明代的司法體系如何運作?
04.《天下透明一一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
講了大明坐落于后湖(玄武湖)的冷門機構黃冊庫從建立到毀滅的全過。
黃冊大部分是里冊,屬于最權威的原始資料,一旦地方上有什么糾紛,就會來這里調閱舊卷,平息訴訟。這是后湖黃冊庫最重要的職能之一。
朱元璋的理想,是達成一種對社會細致而全面的控制,讓統治者的意志,可以直接貫徹到大明最基本的戶籍單位——戶。
他的每一項政策都經過反復推演,有設計,有試點,有鋪墊,有妥協,策略務實而有彈性,一步步走得十分扎實。從“戶帖”到“賦役黃冊”,從“一百一十戶里甲”到“魚鱗圖冊”,從“糧長制”到“實習歷事”,層層推進,有條不紊。
可以朱元璋費盡心機,不惜重金,用來穩固大明江山的黃冊,最后進到被公然堆放在大街上,被人隨意叫賣。
往日的喧囂,就這樣逐漸遠去了。
細小的塵埃緩緩落定在破舊的黃冊封皮上,悄然累積,不再飄起。不知歷經世事的它如有靈智,是否會回想起那些年在后湖黃冊庫的日子。
還有05.《胥吏的盛宴彭縣小吏舞弊案》
寫的是民間發生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及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和社會現實。
06.《正統年間的四條冤魂》基層的小事,最終一路驚動到了高層,好的是事情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壞的是解決的結果未必是你最初想要的。
故事精彩程度讓編居都難以想象。讀時讓人大呼過癮。讀后令人不斷回味。看完整本書,就笑不出來了。因為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如此庸俗。要命的是,作者的每一句話,都準確到令人魂飛魄散。
橫看豎看,故事中的人物,沒一個好人,也沒一個壞人,都是平凡而真實的我們。細膩真實的,小人物生活。
“人性”二字,萬千變相,或微如毫芒,或大如椽木,終究所向無敵,無人得幸免。
歷史的真相往往就藏在這些充滿細節卻又極易被忽視的具體事件之中。權力的博弈、利益的考量、人性的沖突、制度的運作,無不在這些生動真實的案例中一一展開。幾百年前的事件恰恰埋藏了當今中國社會、制度和人性演變的影子。
最后,這些瑣碎案例能沖出眾多論文和故紙堆,讓后世中國人拍案叫絕得以一見這些百年之前的普通人在后世一見天日不至于湮沒在滾滾歷史紅塵之中ー一如此"興滅繼絕"之功,不枉馬伯庸辛苦整理。
我是小二書齋,感謝你的閱讀和陪伴,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