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朋友找我聊天,聊起婆婆,說到有些婆婆總覺得自己兒媳婦配不上自己的兒子,還喜歡挑兒媳婦的毛病。
說起來,這個問題我自己也遭遇過。
那年,我媽來幫我帶大寶,我婆婆過來接替的時候,她倆住一屋,經常一起聊天。有一次,我婆婆在我媽媽面前說,我老公是多么多么好的一個人,我嫁給他是多大的福分。但是婆婆的這句話,在我媽聽來,卻不是滋味。我媽覺得我這個女兒很優秀,配她的兒子一點兒也不差,為什么單單說是我修來的福分。于是,我媽跟我婆婆差點吵起來。我媽跟我轉述的時候,我心里也有點不爽。雖然我也覺得我老公是很好的一個人,能嫁給他是我的福分,但是我也不差,我老公也經常說,他能娶到我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分。當時我就自我安慰,自己的孩子總是自己的媽疼,婆婆畢竟不是親媽。這么想,心里就舒服多了。
后來,因為孩子的養育問題和生活習慣不同引起的問題,我跟婆婆有一些沖突,婆婆心情不爽,我也郁悶,我嘗試跟婆婆溝通,讓婆婆把她對我們的意見說出來,我也把我的意見說出來。那一次,婆婆跟我哭訴了一兩個小時,除去生活習慣和理念的不同引起的沖突外,婆婆還反復說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覺得結婚前,婆婆說什么,我老公都是聽她的,但是結婚了以后,她覺得我老公什么都聽我的,她舉了許多例子,就連生活中她覺得我們在“鋪張浪費”的一些事情,也是我影響我老公的。當時我覺得婆婆有點可笑,我以為她是一個人在北京幫我們看孩子,孤獨又想家,才會產生這樣的心理。
直到去年,我們樓的一個阿姨跟我聊天,說起兒子兒媳婦,她感慨萬千,跟我聊了半天。她說,他們沒有跟兒子兒媳婦住一起,兒子兒媳婦每周末回來看望他們。她說到了一點,她兒子剛結婚的時候,她覺得兒子被人搶走了,心里空嘮嘮的,于是各種看不慣兒媳婦,老想著吵架,挑媳婦毛病。他兒子經常夾在中間很為難,后來她想明白了,只要兒子兒媳婦過得好,不就行了,吵來吵去也沒有意思。于是,她同意兒子兒媳婦搬出去住,現在他們一家子過得也挺好,不經常住一起,跟兒媳婦反而感情越來越好。
聽了阿姨的話,我明白了,原來,婆婆幫我們帶孩子的那段時間,大部分的沖突,除去我們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生活習慣沖突,大部分還真是她的心理在作怪,她覺得原來聽她的乖兒子現在變成了聽媳婦兒的,所以她一下子接受不了。我想,這是她愛她兒子的體現吧,她作為一個母親,生了他,辛辛苦苦把他養大,她對她兒子的愛,比起我對我老公的愛,不會少一絲一毫。結了婚,我“取代”了她的位置,她難免會感到心里空落落的,這種心理的落差,會讓她覺得,我比不上她兒子。再加上大老遠跑到北京幫我們帶孩子,平時都是孩子跟她,跟鄰居也不熟,她會覺得孤單無聊,我們下了班,又跟她說,帶孩子這樣做比較好,不能寵著孩子等等,她應該心理很不舒服,也很委屈,所以才會各種挑毛病吧。
想明白以后,我對婆婆以前說過的話就釋懷了。我知道,對待公公婆婆,不能像對待自己爸媽那樣,有些任性的話我不能講,公公婆婆說的有些話我即使不贊同也不去反駁。有些事情,我也會跟他們商量,但我會堅持我認為是對的做法。
我感激婆婆把我老公養育得這么好,體貼,有責任心,掙得了錢,照顧得了孩子,做得了家務,沒有成為媽寶男。我也會催促我老公,多給婆婆打電話,或者視頻聊天,我會在不忙的時候,一個人帶倆孩子回去看他們,在家舒舒服服住上一個月。我跟我婆婆關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