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經(jīng)說,“我對錢沒有興趣”。
這句話,遭到了網(wǎng)友們的瘋狂吐槽。“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你對錢沒有興趣,為什么每天都在忙于掙錢呢”“你要是對錢真沒有興趣,那就把你所有的財富捐給貧困山區(qū)啊”等等這些吐槽。
但我堅決支持馬云,一方面是因為我花唄還沒還完,另一方面是,我真的理解他。
馬云為什么對錢沒有興趣呢?因為他有。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比如,我對大米飯沒有興趣,但是我天天吃他。為什么沒有興趣呢?因為我有。
在我很小時的時候,在貴州山區(qū),一年的時間,有幾乎半年是吃不上大米飯的。只能吃包谷飯、土豆這些東西。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次我家好不容易吃上了一頓大米飯,吃完午飯去上學之前,我還故意粘了兩顆飯在下巴,目的是想向同學們表明——我能吃上大米飯。
那時候,我對大米飯就非常有興趣,為什么?因為沒有,因為吃不上。
以此類推,比如,你們可能對一口整齊的大白牙沒有興趣,那是因為你有。但我沒有,我一口又黃又亂的牙,以至于我活了快三十年了,我都不敢像你們一樣在人面前哈哈大笑。你們覺得哈哈哈哈哈大笑很不雅觀,像個沙雕一樣——可你不知道,我多么渴望像你們一樣,也能裂開嘴笑,笑得前仰后合,被人罵作沙雕。
昨天,我剛去醫(yī)院做正畸手術,一開始就交了一萬八,后面還要交兩萬多。做完正畸手術,還要做貼片,估計又是兩萬多,為了能跟你們一樣,我需要付出差不多六七萬塊錢。
我們有手有腳,所以對手腳沒有興趣,但那些被截止的人,他們多么羨慕我們啊;我們有眼睛,但是那些盲人,他們多么羨慕我們啊;我們有對象,很多時候你還覺得煩,覺得膩,但是那些單身多年的朋友,他們多么羨慕別人能夠成雙入對、花前月下啊。
從這些例子可以總結出一個很淺顯易懂的道理:我們基本上只會對那些我們沒有的東西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對已經(jīng)擁有的,就覺得無所謂。
這個道理,困擾著我們作為人的一生。我們的焦慮和痛苦,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我們沒有擁有的東西。當我們前又玩又了以后,最大的痛苦是——不知道該擁有什么。就像汪峰老師的歌——我該如何存在?
當然,當下社會,最困擾人的東西,無非就一個:錢。
錢是什么呢?對于普通人而言,錢代表了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代表了更好的衣服、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車子、更貴的包包、更大牌子的口紅等等。
很多人窮盡一生,都在追求這些,都對這些東西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可你有沒有想過,假如你擁有了這一切,你就快樂了嗎?
著名90后美女作家胡辛束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講了一段掏心窩子的話:
“我有一個富二代的領導跟我說,你現(xiàn)在要做的事,就是花錢。他說因為你只有花過錢,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就覺得很有道理,然后我就買了一張去香港的機票,咬著后槽牙買了人生中第一個包,一萬六。”
“那會兒我覺得自己特別單純,就覺得這是能讓別人認可我身份的東西,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穿著帆布鞋背著雙肩包就出門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就覺得特別空虛,我感覺這些東西并沒有讓我覺得很快樂,我自己就覺得好像我要的也不是這些東西,于是第二天我就去二手店把它們都賣了。然后每天都背帆布包,穿的都是國貨。買的都是淘寶襪淘寶褲子,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這樣生活著,我覺得很舒服。”
“回想起來,我覺得我領導說的那句話很對,如果你不去花錢,你不知道你生活中什么樣子最舒服,你可能永遠都不明白錢對于你的意義是什么。”
我特別同意這位美女作家胡辛束的看法,跟我特別同意馬云“我對錢沒有興趣”是一樣的。
我其實是一個比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要敏感、都要自卑的人。因為我爸爸是上門女婿,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沒有舅舅”的自卑中;我來自非常偏遠的農(nóng)村,父母都是打工仔,我大學四年一直都是“特困生”,我多么渴望擺脫那個稱呼啊,我好幾次都講我不要那三千塊錢了,我說我自己出去兼職能掙得到,但班長覺得我家還是太窮了,給別人不合適;我長相丑陋,身材矮小,脾氣古怪,特別自卑——一直以來,我都渴望像別人證明點什么。
直到我大學畢業(yè),開始上班,二十二三歲的年紀,我月薪就一萬四了,加上那時候接了一些私活,一個月能掙差不多三萬塊錢。
于是我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租了一個很大的酒店公寓,天天上班都打車,每天吃飯總共都要花至少200多,天天買星巴克咖啡,早晚各一杯,我把我的小米2A扔了,換成了蘋果,一換就換兩個,還花1萬二千六買了一臺Mac筆記本。
我把我想要的一切,都買了,都用了,都享受了,然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要的根本不是這些。
這東西就這樣——當你沒有的時候,你羨慕別人,自己自卑,但當你有了,你也會覺得不過爾爾。
到現(xiàn)在,在物質(zhì)上,我根本不羨慕任何人,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沒意義。就像我最喜歡的兩本書之一的《傳道書》里面講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當你擁有了俗世的人想擁有的一切,你還想要什么呢?還有什么能讓你快樂呢?于是,人就會陷入空虛。
所以有時候我挺感慨的,對于那些渴望發(fā)財致富一根筋的人,他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掙不到錢。因為一旦掙到錢,尤其是在五六十歲掙到大錢,人可能就要崩塌——因為他們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畢生追求的這些東西,沒有意義。
就像我2017年的時候,聽到一個杭州女人的傾訴——她跟她老公,白手起家,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從住半地下室,到擁有兩套別墅和7棟公寓、一個100多人的公司和“如果有朋友向我借錢,我就會借他10萬,不要還,但從今以后都不會再借了”的富足程度。
他們很幸福了嗎?不,他們每天窩在家里玩游戲,她向我求助的原因,是他老公想自殺。為什么想輕生呢?因為他覺得活著沒意思。不知道該干嘛,不知道要追求什么。
所以啊,人還是要盡早的明白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么,物質(zhì)層面的東西,真的很淺薄,這不是一句憤世嫉俗的話,這是實話。
人,只有追求沒有盡頭的東西,才會真正幸福。所以,那些大思想家、大科學家的快樂,是我們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我們可能覺得要有錢才快樂,沒有錢就沒有干活的理由,但他們并不這么想。畢竟,物質(zhì)層面的滿足,一眼就可以望得到頭;而精神世界的東西,才是浩瀚宇宙,可以追逐一生。
良田萬頃,日食不過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
所以父母教育女兒,都講究要“富養(yǎng)”,為什么要富養(yǎng)呢?因為只有她吃過見過了,才不會被男人仨瓜倆棗就騙走了——如果她一直被窮養(yǎng),長大了有個男人稍微為她花點錢,有個男人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以為那是愛情。她不知道,這類似的東西并非多么稀缺。
從這個角度講,人,尤其是女人,還是要懂得“富養(yǎng)”自己。只有你自己買得起并且已經(jīng)買過很多貴重的東西,你才不會被男人那點小伎倆所迷惑,你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愛情,要的是什么婚姻,要的是什么人生。
就像我一個妹妹,她今年畢業(yè)了,工資一萬二,她問我要怎么租房。我就跟她講,你先不要委屈自己,先住好一點。她想省錢,先住幾百塊錢的那種破舊老樓,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一大群人一起洗澡的那種樓——目的就是為了省錢。
但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在開始追求錢了,當你在破舊老樓里吃夠了苦頭,受盡了委屈,這個時候,你的追求、你的擇偶標準,可能就非常庸俗化了——你可能就想找個有房有車的男人,能帶給你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的男人了,把物質(zhì)看得比兩個人是否契合、是否相愛、是否能聊天這些看得更重要。
但等你擁有這一切之后、當你在物質(zhì)上得到滿足之后,你還是會覺得無比的空虛和無聊。還是那句話——物質(zhì)層面再美好的感受,其實一眼就能望到頭。
如果你覺得你背上幾十塊錢的包包讓你自卑,那么就去花錢吧;如果你覺得幾萬塊的包包并不能證明什么,那么去成就自己想成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