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傅盛寫了一系列文章,叫《認知三部曲》,其中第二部講的是管理。傅盛說,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怎樣利用“信息”做出正確的決定?怎樣通過抓關鍵讓“時間”更高效?怎樣運用簡化來管理“人”?對于這些問題,傅盛總結出了 “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下面給你說說。
先說一體兩翼,翼就是翅膀的那個翼。一體指的是一個優秀的領導,必須在核心點上擁有覆蓋隊伍的認知體系,體就是指這個體系。一個人的認知要大于一個隊伍才行。這就要求管理者要對市場和產品有深入的了解,像用戶一樣思考問題;還要去和市場上吃過豬肉的人多聊天,看看別人在干什么;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以聽報告的方式建立認知。有些領導,派兩個實習生做個調查報告,看一眼,得出一個結論,這本質上是用實習生的認知取代團隊認知,萬萬要不得。
那么,管理的過程中,事情太多管不過來怎么辦?做得辛苦不出績效怎么辦?傅盛給出了認知管理的兩劑良藥,也就是一體兩翼中的兩翼,有了這兩劑藥,如虎添翼。
解藥一:學會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時間少一半,事情能否做得更好?順著這個方向想,就會自主地去給事情劃分優先級。讓管理更高效的本質其實是減少所謂管理的量,增加判斷的量,幫團隊在關鍵點做決定和梳理。
解藥二:忽略。絕大部分人覺得戰略的重心是“戰”,其實是略,“忽略”。不敢忽略,本質就是分不清優先級。傅盛說,首先你要認知清晰,腦海里有一個大趨勢,找到最關鍵的點,牢牢不放,不是最關鍵的點,學會妥協和讓步。中層和創始人之間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是迷戀具體情況,我在努力工作;一個是高低結合,我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斷花時間去反思,去判斷,去拿到認知。而且每一個執行,本質上又在建立認知。
傅盛說,宏觀層面,領導者要構建對行業的認知體系。微觀層面,要做到更聰明地工作、找到最重要的事,就要從信息、時間、人三個維度剖析管理方法。
先說信息維度。人的本質就是一個CPU,運算能力再強,沒有足夠的數據輸入也不會有產出。有足夠大的信息輸入,足夠高的反思頻度,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判斷。所以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深入分析對手,定期遍訪行業,不斷招聘行業里的人,給自己帶來新的認知。
再說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的分配。反問下自己:時間是如何分配的?構建格局上花了多少時間?信息輸入花了多少時間?在關鍵人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傅盛說,獵豹最早能殺出來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當時他們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展會,跟各種人聊,建立了對國際App市場的認知。他作為CEO,親自站臺,親自扛資料,住很遠的酒店,轉地鐵轉三次,走路還得十幾分鐘。聽起來都很辛苦,但還是一有展會就會帶人去,而且經常是規模性的。這些經歷給他們建立了認知,找到了簡單的切入點。
最后一個維度:人的維度。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一個是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在關鍵人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把足夠的認知傳遞給這個關鍵人,讓他做一群人的決定。給一個人足夠的授權,職責清晰,簡化管理,即便沒有達到預期,更換人時,他也更容易接受。另一個就是簡化目標。不要給一個人多目標,領導最大的職責,是幫員工找到一個簡單的目標。這就考驗領導,能否構建縱深的行業認知體系,找出那個關鍵目標,團隊目標越簡單,越明確,越容易達成一致。
以上就是傅盛提出的“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