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馮唐品讀曾國藩嘉言鈔
馮唐
209個想法
馮唐自序:如何成事?
>> 后來,殘酷的事實教育了我,八年不算長,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煉。
>> 在管理實踐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琢磨,如何成事?少數人為什么能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大事?——而多數人,手里一把好牌,卻總是出昏著,總是打不贏。還有一部分成過事的人,暫時挫敗之后、暫時成功之后,就徹底慌了,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做了。原始禪宗的標準是:一個偈子答錯了,即使之前十萬個偈子都答對了,還是錯了。這個人還是沒有悟到塵世的本質。
看序就感覺這是本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書。管理的書籍千千萬,有理論也有方法論,但真正能驅除心魔,帶領人走出困境的,真的少之又少,但愿這本能成為我的問題解決指南。
>不在乎失敗,在乎的是成事的人,怕的是有些成事的人,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成的,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敗的。機會來臨,這些人再沖上去,我只好在背后默念,阿彌陀佛。
一方面,我一直試圖找幾本適合中國管理者讀的管理類書,不是那些百度一下就可知的知識類書,不是那些MBA教的基本管理學框架(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報表分析、公司金融、衍生品、稅法、審計、中級會計,等等),不是那些把一個簡單管理工具拖成一本冗長說教的時髦書(算了,不得罪人了,不舉例了),而是那些真的能指導中國管理者克服心魔、帶領團隊、穿越兩難迷霧的管理類書。
主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誰對誰錯,是希望更多的人覺悟到管理的正道——不一定要念MBA、不一定要在麥肯錫點燈熬油好些年、不一定要在現實世界里犯那么多錯被世界打臉,即使做不到,至少能偶爾努力去做,稍稍認可能做到的人、樂觀其成。
>> 成事也一樣。不在乎失敗,在乎的是成事的人,怕的是有些成事的人,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成的,也不知道事是如何敗的。機會來臨,這些人再沖上去,我只好在背后默念,阿彌陀佛。
>> 能指導中國管理者克服心魔、帶領團隊、穿越兩難迷霧的管理類書。
書札
>> 時代越靠近現代,信息越龐雜,人越容易空談,是非越容易被混淆,庸眾越容易狂歡,騙子越容易生存。
>> 行勝于言,質勝于華,既是曾國藩做事的特點,也是用人的慧眼。
>> 繁華時代,精英們干什么?二十四橋明月夜,春風十里不如你,該酒時酒,該花時花。
>> 做官成功之道是耐煩,做官積德之道是別折騰。
>> 這句話更精煉一點,就是:不貪財,不怕死(承平時期就是不怕犯錯),不惜力。能做到這“三不”的中層干部,我沒見過干不好事兒、帶不好人的。曾國藩的HR經驗談,可以實操。
>> 一個好團隊,不是靠薪酬維持的,“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
>> 錢財之外重要的是:偉大的理想,干事兒的機會,你愛而且愛你的團隊。
>> 不僅在官場,在商場,亦如是。模棱誤國,呵呵誤事。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一個好的工作氛圍,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說實話、做實事,有針砭、不
>> 怕痛。
>> 曾國藩寫給中層管理人員的帶團隊箴言。第一,不分白天黑夜,和團隊打成一片;第二,不著急,慢慢來;第三,親力親為,現場有神,要盯住。這樣幾年做下來,中層干部很可能變成霸道總裁,但是老婆很可能變成怨婦。此事古難全。
>> 古往今來,風氣依舊。
>> 油膩不僅是人的事,也是結構的事。朝廷如是,企業也如是。人到中年,容易油膩,企業發展到穩定的階段,更容易油膩。如何避免做一個中年油膩男,如何避免做一個油膩的企業,重點都在管理,前者管理自己,后者管理他人。
>> 在一個油膩、混沌的范圍里,想奮起、想做事、想成事,不容易。曾國藩一生在官場,既在中央六部清閑地坐過辦公室,也在基層前線打過仗流過血,既帶過十萬人的大隊伍,也做過雄霸一方的大員,后人只看到他的風光,卻很少看到他的苦惱。做人,成事,如果想突破,要敢不同,敢坦誠,敢尖銳。做企業,如果要基業長青,要有心胸激
>> 發、容納、獎勵異見和持異見者。
>> “蒼蒼者”,老天也。天意不可知,只管盡力做事,成敗由天,我們不考慮。很多時候——如果不是所有時候——盡人力,天意隨。
>> 實際意思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要能掌握時機,振臂一呼,“假令一人稱好,即千人同聲稱好矣”。這是精英的素質,也是領導的藝術。庸眾無知,是個事實。這個事實常常令人悲哀,也常常被各種領袖人物利用。你不洗他們的腦子,他就會洗。曾國藩的這句話,用之作惡,常成大惡;用之行善,亦能大善。
>> 真正在人間成大事的人,他的底色往往是悲觀,他對人性沒有太多期待,他的心血往往不被世人理解。
>> 事情越艱難,做事越要小心謹慎;胸懷大志的人固然能扛事,但會把做事看得太容易。
>> 戰略很重要
>> 但是實施也一樣重要。
>> 曾國藩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就是這個意思。毛澤東說“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也是這個意思。
>>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
>> 面對困局、病局,“自救”是第一重境界。第二重境界則是“破敵”,不僅自救困局,而且開拓新局,所謂“成妍”。
>> 只能自救,“久病成醫”的人,是守成之人;可以破敵,“因病成妍”的人,是創業(為功)之人。
>> 守得云開見月明。其實,光守,見不到月明,要破。
>> 莊子說,生而為人,仿佛進賭場。一言一行,都是賭注。賭注大小,心理負擔不同,承受力不同。用瓦片以小博大,心里輕松;用玉鉤下注,就會害怕;用黃金下注,就會心慌意亂了。
>> 生而為人,難免下注,最重要的是內心要沉穩堅固、心平氣靜,不把賭注看得太重(把賭注看得重,就是“外重而內輕”),如此才能看得遠、博到大。
>> 越是能干的人,越是成就了很多的人
>> 越是容易心重,越是想贏怕輸,越是容易動作變形、寢食難安,越是不能“治大國若烹小鮮”。邁不過這個坎兒,再聰明勤奮能干,也就是諸葛亮。邁過這個坎兒,就是曹操、劉秀、劉邦。最善泳者,忘水。
>> 氣,就是精神。所謂團隊有銳氣,就是團隊有心氣兒,就是有強烈的好戰心和必勝的欲望。
>> 一杯酒下肚,一時斗志昂揚,不難,但是長期用兵、長期讓團隊保持心氣兒極
>> 難。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也是兵家所最常見。
>> 第一,帶隊伍的人(兵家)最好是個狂熱的阿爾法男:好勝(Aggressive),強取(Acquisitive),貪得無厭(Accumulative)。帶隊伍的人最好在似乎不可能勝利的狀態下取得過勝利。帶隊伍的人最好有魅力或者手腕讓團隊有時候盲目地相信他。第二,選擇本性樂觀、好勝的人加入團隊。第三,制定長期制勝戰略,上下同欲,上下都被長期的愿景所鼓舞。第四,永遠有一個有挑戰、有勝算、有
>> 誘惑力的近期目標,哪怕大勢極其惡劣。第五,永遠讓團隊有事兒做,哪怕看不出明確的短期作用。有仗打,打仗;沒仗打,備戰。
>> 日中要落,月滿要虧,“花未全開月未圓”是人生最美。
>> 再猛的人,最圓滿的人生狀態不是得到一切,而是滿足現狀。
>> 敬,對自己嚴;恕,對別人寬。為人處世,唯此二字。
>> 聲聞過情,名聲超過實情。
>> 中國歷次大亂,先亂的不是國,先亂的是天下人心。人心中的是非亂了套,然后亂的才是國,政治顛倒。最后是外部的災害。兩層內因,一股外因,終成亂世。
>> “明”字有兩層意思:高明和精明。
>> 高明是指有大局觀,能跳脫具體事物、具體人物、特定時代、特定心性,看到不變的規律、問題的核心、處理的原則,類似佛教中的“覺”。有了覺,超越了無明之苦,才能有戒、定、慧。能高明,能見山河之曠遠、人心之頑固、世間之輪回,也就能降心抑志,窺見萬事萬物寂靜涅槃的底色,也就漸漸歸于平實。
>> 精明是指有精密度,調查研究獲取足夠詳盡的信息,不想當然,多方推理、反復論證,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不拍腦袋。能事事求真、求精、求準,俯下身段,實事求是,從不“我以為”,從不走捷徑,也就漸漸變得實在,也就漸漸歸于平實。
>>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高明是大處著眼,精明是小處著手。做事沒有真正的捷徑,于高明和精明兩個角度反復做實事,反復磨煉心性,就是捷徑。
>> 成事難。成事要求的素質在很多時候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往往要靠長時間的修為和心性的磨煉去化解,去維持微妙的平衡。
>> 敬,敬天憫人,尊重常識和積累,不走捷徑。恒,在對的事兒上堅持投入時間和精力,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不求速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 曾國藩不朽在立德,是古往今來成事理論的第一人。如果立志不朽,就要拿出一輩子的時間。讀書、寫書,做事、做人,都是一輩子的事。
>> 心,既是心智(要思考,要挖掘),也是意志(要鍛煉,要打磨)。“用心”二字,最難。
>> 習慣而且喜歡繁重腦力勞動的人,不要渴望退休。最幸福的是活到老、干到老,得志則行天下,修修事功,沒準就
>> 不朽了呢;不得志則獨善其身,讀讀書,喝喝酒,想寫就寫兩筆,沒準也就不朽了呢。
>> 待人待事待物,主觀上沒有喜厭的區別,小心謹慎,一道貫之。敬事,才能成事。
>> 要揣摩不因時間流逝而變、不因空間轉換而變的真、真理和大美。變的是俗,不變的是道。爭取做個得道之人。
>> 每個人的三觀形成之后,因為基因的力量、原生家庭的影響、教育的積累,非常難被常規手段改變(洗腦等非常規降維攻擊手段除外)。作為一個想要成事的領導者,尊重以上事實,不要妄圖改變每個人的想法,不要妄圖在每件事兒上達成共識,更重要
這段說到心坎里了。在位者,想多了,猜多了,難免影響決策與行動。篤定,忘機。
>作為一個想要成事的領導者,尊重以上事實,不要妄圖改變每個人的想法,不要妄圖在每件事兒上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甚至不要讓不同人的不同心眼和心思(特別是那些負面的心思和心眼)影響到自己。
>> 的是,甚至不要讓不同人的不同心眼和心思(特別是那些負面的心思和心眼)影響到自己。
>> 忘機——忘記,把力氣花在能使得出力氣的地方。難得糊涂,吃得下,睡得著,老實最安全。絕大多數的心眼和心思會如浮云散去,絕大多數的矛盾和不祥會在置之不理的懵懂中消失。
>> 如果只記曾國藩的一句話,就記“大處著眼,小處下手”。如果只參曾國藩的一句話,就參“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 “一切以人為本”不是一句口號,要真的把老百姓(而不是其他)放在一切的出發點上。“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別總臆想,別總說“我以為如何如何”,別總斷言,別總認為“必須如何如何”,別總固化,別總強調“過去一直如何如何”,別總維護自己,別總把自己放在最核心和最高處。
>> 第一,總結、提煉老百姓的好的想法、做法,重心要落在小處、實處。說那些大話和空話、那些不可能錯的話,不是犯懶就是犯壞。第二,引領老百姓奔小康,要指引方向、遠景,不規定細節。相信老百姓,相信高手在民間,不干涉老百姓怎么做,管得太多就是“意、必、固、
>> 我”。做官如此,做管理也如此。
>> 甚至教化人類也如此: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不給別人添麻煩;第三,多喝水。貼金掛銀、四書五經倒背如流的,絕大多數是騙子。
>> 總結成事公式:成事=誠×(勤+慎)
>> 誠的意思是不欺,誠心正意。欺騙自己多了,最終會被自己欺騙;欺騙世界多了,最終會被世界拋棄。
>> 在不欺騙的基礎上,如果還想成事,那就只能謹慎自謙,不過分涉險,不過分滿足,總覺得自己的修為還沒登頂,心心念念,惴惴不安;那就只能勤苦耐勞,用盡笨功夫,絕不走捷徑,把其他人吹牛、泡妞和吹牛泡妞的時間用來讀書、行路、修行、做事。
>> 局面不好,要扛住,要堅持,守土有責,一分一分地做。如果很多人這么做,大局或許真的會漸漸變好,這也是無常中的有常。
>> 收之欲其廣,用之欲其慎。大抵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本此四者以衡人,思過半矣。(致李黼堂)第一句,用人之道。廣收,慎用。第二句,選人之道。做人有操守,行為無官氣,做事多條理,說話少大言。
>> 人才,樸實、不貪是核心。有了核心,再有長處,可以用;沒有核心,有長處也不能用。
>> 他沒有說的下半句是:只有樸實的核心,沒有長處,沒有好習慣,也不能用。做人本來就難,成事本來就難,成人的世界里本來就沒有“容易”二字,除了長胖容易之外,哪有容易。
>> 一把手也可以做得很容易:管住三件事,三件事
>> 之外,天塌下來有高個子的頂著。這三件事是:找人、找錢、定方向。找人是第一位的。
>> 平日非至穩之兵,必不可輕用險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輕用奇謀。(復胡宮保)
>> 兵行險招,部隊要一直扎實可靠才可以;軍出奇謀,領導者要一直正大光明才可以。
>> 沒被逼到絕境,還是老老實實,不要心存僥幸,永遠不用險著,永遠不用奇謀。
>> 曾國藩這句話,一定基于慘痛的教訓而發。對于自己、小團隊、大隊伍,不要心存任何僥幸,平時做不到的,臨敵也做不到——臨敵更做不到。平時不能吃
>> 苦耐勞,戰時更不行。所以,平時就是戰時,不能拿“平時”當借口,每天必須早起、習勞、忍饑耐寒。
>> 以歷史為尺度,絕大多數人是塵埃,以宇宙為尺度,我們都是塵埃。
>> 閱歷世變,在諸事無常、諸事不可控的
>> 前提下,渺小的個人如果想成事,能靠什么?只能靠人。人似乎最不可靠,似乎又是唯一能依靠的。靠什么人?靠自己,靠一個訓練有素的自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靠隊伍,靠一個勤慎笨拙而有執行力的隊伍,“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 主氣常靜,客氣常動。客氣先盛而后衰,主氣先微而后壯。故善用兵者,最喜為主,不喜為客。(復劉馨室、姚秋浦)
>> 這句講的是打仗,兩軍對陣,進攻的一方為“客”,防衛的一方為“主”。曾國藩喜歡打防守戰,所以這么說。換成左宗棠,又是一種說法。從做商業來講,做自己熟悉的行業是“主”,撈過界,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是“客”。真正做得了“主”的人,是非常了解行業本質的人,是一刻不停地洞察行業變化的人,是不舍晝夜挖寬“護城河”的人。“客人”來了,“主人”開始一定會害怕,等“客人”想不明白行業本質、跟不上行業變化、掙扎
>> 在“護城河”里之后,“主人”就有了主動權。
>> 危難之際,樸拙之人最靠得住,聰明人會油膩,會撒謊,會逃跑。剩下的樸拙之人,是一生的好伙伴,千萬珍惜。
>> 李鴻章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外交家。中國近代,另一個得到國際承認的外交家是曾紀澤,曾國藩的兒子。辦外交,講信用、不說假話而已。辦外交,如此;做人,做事,
>> 做生意
>> 如此
>> 關于信任,麥肯錫有個公式:
>> 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 自私度
>> 在我眼里,曾國藩最了不起的是在風雨飄搖的晚清還能反復強調誠信的至關重要,還能以身作則。從這點看,成事之神曾國藩還是堅信,誠信是成事的第一要素,哪怕在中國,哪怕在末世。
>> 詞氣宜和婉,意思宜肫誠,不可誤認簡傲為風骨。風骨者,內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復李少荃)這句話意思很簡單:好好說話,真誠表達。風骨不是外在的傲慢,而是內在的自立自足。
>> 真正有風骨的人是有骨頭的人,正確而堅硬的三觀、正確而堅挺的底線,內足自立。
>> 真正有風骨的人理解輪回,立如松,風入松,不去艷羨別人起高樓,不去死盯街上霓虹燈、標語和廣告牌,微微閉上眼,松聲靜聽如海。
>> 成事有很多理論,但是所有理論都有一個前提:精力旺盛,精力過人,精力持久。真正的精英都是精力上的超人,沒有體力和腦力奢談什么做事和成事?不能吃苦耐勞內心強大到混蛋,奢談什么帶千軍萬馬走過雪山和草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經濟周期?
>> 其實做人也一樣,如果講做人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講做人第二個基本原則,就是:不給別人添沒必要的麻煩。
>> 能做到這兩條基本原則的人,無論貧賤美丑,就是一個合格的人。如果在此基礎上再能做到“勤慎”兩字,就是人才;如果再能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就是人杰。
>> 身在高位,沒人敢批評,怎么辦?一、聽從內心(方寸);二、敬畏星空(天理)。
>>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頭頂上的星空與內心的道德準則。
>> 第一,誠心(一心)做事,是為了做成這個事,而不是為了錢,為了名,為了美女;不是初心做共享單車,轉身去做互聯網金融;不是今天做川菜不成,明天就去做天婦羅。第二,虛心(無心)做事,是和大家一起做事,不固執,不獨狼,不傲慢,不帶成見、私心,不耍小心眼,有福大家享,有事會上吵。抱著這兩個心做事情,不中途換車道,不抄近道,肯定會有“許多艱難波折”,但成功的概率更大。能做到這兩個心,時間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朋友,堅持得越久,成功的概率越大。
>> 面對閑話——第一,對自己:守住底線(大閑不逾。閑,柵欄),隨便他們說,“關我屁事”。
>> 第二,對下屬:用人長處,別管他們的小節,別管他人遞的小話,別搭理辦公室的風言風語,“關你屁事”。換一個角度,如果一個做事的人完全沒有負面閑話,完全沒有抱怨他的人,“人人都說愛他”,反而要小心。第一,要小心這是一個偽善之人;第二,要小心這是一個能控制輿情的人;第三,要小心這是一個性格懦弱的老好人。如果總用沒有風言風語的人,十幾年下來,很可能用的都是庸才。
>> 第一,盡管殘忍,但是不得不承認,所有大事成敗的第一要素是“命”。古人總結成功十大要素: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前三個要素都不涉及個人努力,第一個要素就是“命”。
>> 居高位者,做管理的人,職責就是兩個:第一,知人善用;第二,懂得做事的規則和邏輯(曉事)。“曉事”,更是管理的根本——不講規則,不講邏輯,無論怎么做事,都是錯。能夠做到這兩點,就是好的管理者(君子);做不到,就是壞的管理者(小人)。但
>> 我還是堅定地認為:人先于事,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穎小人。當然要有業績文化,但是更要先講價值觀文化:業績不向辛苦低頭,價值觀不向業績低頭。否則,一個團隊里必然有相當比例的小人。小人不惜使用降維攻擊,業績文化越強,小人使用降維攻擊的可能性越
>> 大,小人勝出君子的概率越大,小人在團隊高層中的比例越大。這樣的團隊,成就的事功越來越大,控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戰車被能干的小人們綁架,時間變成我們的敵人,翻車的風險與日俱增。
>> 做事情,一要勤奮,二要誠心/專心/一心。只要能勤誠樸謹,不怕性格柔弱,不怕智力愚鈍,必然能夠成事,鬼神都會被感動,會幫你。
>> 養生與力學,皆從“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為作圣之基。(復陳松生)無論養生,還是做學問,貴在堅持。換到現時代,無論健身,還是創業,貴在堅持。反過來也一樣。病人吃藥沒效果的最大原因是“不遵醫囑”,無恒,不按時、按量吃藥,不該停藥就停藥。成事人創業失敗最大原因是“沒耐心”,無恒,不尊重商業規律,不耐心營造商業模式,不以孜孜以求經營現金流為正,一直醉心于講故事,忽悠一輪一輪融資。
>> 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致李宮保)“耐煩”二字,是做事的首要修養,做任何事的首要修養。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做事哪有不煩的,既然要做事,就要耐煩。曾國藩也在其他很多場合里說: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帶勇亦然。
>> 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力,則指將士之精力言之。勢,則指大計大局,及糧餉之接續、人才之可繼言之。(致李宮保)這一句,講透了勢、力二字。勢,是全局,是計劃的前瞻性和人力、物力的可持續性。對于勢,帶兵打仗的人需要估算的是,有否取勝的可能?有多少可能?手上的現金還夠燒多少個月?不影響最重要戰略目的的前提下,節流到骨頭,手上的現金還夠燒多少個月?多少核心管理人員會走?到底需要多少核心管理人員?還需要補充多少?還能不能找到替手?力,是實戰,是團隊在執行戰略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力。面對一個戰略目
>> 標,一個團隊能不能達到,有三個關鍵問題:讓不讓干?想不想干?有沒有能力干?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團隊還有沒有心氣兒和精力干?勢窮力竭,用兵大忌。本來已經有戰略上的勝算,本來團隊已經有能力、有動力、有授權去干,但是現金流斷了,團隊太累了,痛失好局。
>> 心寬的好處:第一,保持好身體;第二,保存好心氣。有身體才有本錢,有心氣才有斗志,然后再找脫困之法。心寬之后,時間就是我們的朋友,時間會給我們做事的機會。
>> 曾國藩實話實說,不勵志: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認清現實的殘酷,不容易開心,但是也不容易幻滅。這樣,比犯傻強。
>> “外境之迕,未可滯慮”,身上的不順心的事,不要放在心里翻來覆去地糾結。“置而遣之,終履夷涂”,放在心里,心里明白,知道這個事的存在,然后,把它放走,扔了,不焦慮,事情就會走上順利解決的路。簡單說就是,有事在身不在心,按照做事的邏輯就可以解決它。“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覺,覺生于自在,生生還是
>> 無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還能不呼吸了?我還能沒有娘了?
>> 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致王少鶴)這話說得文雅,若說得不雅,就是“牛在心里,一不要裝,二不要吹”。成大事兒的人不必把“志在不朽”“經世濟民”放在嘴上,否則惹出很多閑話,徒添煩惱;不必有氣就生、有架就打,留著“藐萬乘卻三軍”的斗志去“不朽”、去“經世濟民”。
>> 危險之際,愛而從之者,或有一二,畏而從之,則無其事也。(與李次青)
>> 表面意思:一個成功的CEO,會有兩類下屬,一類是出于“愛”,被CEO的人格、魅力征服;一類是出于“畏”,被CEO的權力和利益籠絡。危難之際,出于“愛”的下屬中,十有一二,可以共患難;出于“畏”的下屬中,沒有一個。
>> 深層道理:不要對人性要求太高,共患難、共進退的人,有2.5%—5%就很不錯了。
>> 平日千言萬語,千算萬計,而得失仍只爭臨陣須臾之頃。(復胡宮保)沙盤推演,說一千道一萬,百般算計,但實戰的時候,勝負只在一瞬間。沙盤推演再好,須臾間常常沒用。日常實戰演練再好,須臾間也常常沒用。須臾間,極小概率下,還是要傾力一搏,然后聽天由命。
>> 一、要努力。努力不是為了去除人性,而是為了守住底線。可以嫉妒,可以貪心,不能害人。二、要寬容。對于他人的嫉妒和貪心,一笑置之,不要批判。
>> 沒經過困厄的人才,很可能遇上困厄會敗像盡顯,沒有痛哭過長夜的人,不足與語人生。
家書
>> 成大事,第一要素是命;治大學問,第一要素是悟。如何能“悟”?才華+運氣,用功只是錦上添花。用不用功,無所謂。
還有一層意思是不能想著到處開花,涉獵過于廣,分散了注意力,反而所得都是半桶水。不如潛心精專一項,深掘一口井,掘至泉涌處,而后用之不竭。
>[插圖]
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這個世界,有才華的人畢竟是極少數。蕓蕓大眾,只有用功,老守一井,埋頭往下挖。
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目光所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庸才,深深記得:安身立命,掘井及泉,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其他人添麻煩,勝過其他人間無數。
唉!
>> 深深記得:安身立命,掘井及泉,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其他人添麻煩,勝過其他人間無數。唉!
>>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驟幾,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第一,方向,向上的方向;第二,見識,開闊的視野;第三,毅力,堅持一個好習慣。第二項,可以慢慢培養;第一項和第三項,要從小培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第一、第三開始吧。有志有恒,慢慢必然有識;有志有恒有識,必然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 ——養成早起的習慣,比外國游學更切實。
>> 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往下比,比較爽。順的時候,往下看,從兜里掏出一些,補其他境遇不如自己的人。背的時候,也往下看,兜里有多少,就花多少,比自己兜里還少的人,有的是呢。能成大事的人,身懷利器,易起殺心,少望望紫禁城,多望望秦城,利大于弊。
>> 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一言以蔽之:安定,莫浮躁,莫東張西望。心浮、氣浮、神浮、體浮的時候,別玩手機了,別打電子游戲了,躲進圖書館、健身房、山林或者墓地,這些能幫你定定。
>> 牢騷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莫牢騷,莫抱怨。我們檢討,是為了能勝。怨天,劈你的雷在路上;怨人,捅你的刀子在背后——這就是報應,自找的。感應/報應,是封建迷信。曾國藩這句話,卻是職場箴言。遇到鬧心的事,盡管違反人性,還是先找自己的問題。如果沒有,再找;如果真沒有,再找,直到找到。
>>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既能做大規劃,又能做小事情。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能掃一室,也能掃天下。一等一的成事人,兩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 來書謂“興會索然”,此卻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說到做事,曾國藩的口頭禪是:第一毅力,第二毅力,第三毅力。人生當然無聊,這一點三歲小孩子都知道,人長大之后也沒必要強調。成年人要想的是:如何讓人生變得有聊一點?答案是:做事,全神貫注地做事、多做事、持續地多做事,不知老之將至。
大實話,向死而生,死都不怕了,還怕沒面子嗎?還怕沒房沒車沒票子嗎?慢才是真諦,太快,看不清自己,被欲海帶著走,終將被欲海吞沒。
>反時代潮流而行之,從容些,專注些,慢些,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向死而生,才是真對自己好。
>> 反時代潮流而行之,從容些,專注些,慢些,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向死而生,才是真對自己好。
>> 自勝,是強;對自己有高要求,是強。所謂強人,就是屢屢勝過自己的人。盛氣凌人、剛愎自用之人,是牛二。真正的強人,對自己最狠,要求自己最
>> 嚴,對別人不強求。真正的[插圖]人,對別人狠,要求別人嚴,覺得自己什么都好、什么都對。
>> 弟此時以營務為重,則不宜常看書。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皆至言也。還是講“專”,專心就是一心。即使才俊卓異如曾國藩,也是一時只做一事,不分心。身為職場人,把眼前的、手頭的事做好,做妥帖,就不容易了。所謂Multi Tasking(多線程工作),不是同時做很多件事,而是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拿起快,放下快,拼的還是專注的能力。
>> 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還是講怎樣做事——做好小事!“大處著眼”需要更多的天賦,“小處著手”不需要太多天賦,俯下身段,埋頭苦干,時間長了,就會了。“小處著手”掌握之后,再練抬頭看路、“大處著眼”,效果也很好。即使練不會或者練不好,還是有“小處著手”看家護身,還是一個能成事的人。
伸手不打笑臉人!在職場中,好性格,高情商,有邊界的人,通常會比有才但性格差得人混得好,起碼人脈經營能力這一項已經遠遠超越了。
>[插圖]
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養德;不特無以養德,亦非所以保身。
繼續談性格。
胸有不平氣,怨氣重,不但不能進官場(涉世),即使隱于民間、修身養性,也難得好修行,甚至保護不了自身的安全。
有些人不僅沒有招人喜歡的性格,而且頗多招人嫉恨的性格。這些人想成事,比其他性格好的人要難很多。
>> 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養德;不特無以養德,亦非所以保身。繼續談性格。胸有不平氣,怨氣重,不但不能進官場(涉世),即使隱于民間、修身養性,也難得好修行,甚至保護不了自身的安全。有些人不僅沒有招人喜歡的性格,而且頗多招人嫉恨的性格。這些人想成事,比其他性格好的人要難很多。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天不養懶漢,用好自己這塊料。身體差、智商低、辦公室政治險惡,不是不用功的借口。懶人說:路上有獅子。成事人說,功可強立,名可強成。一個字:干!
>> 好公司的五大成事要素:一個明強的CEO,一個三觀一致但是能力互補的班子,一個制勝戰略,一個有吸引力的獎勵計劃,一個在戰略執行過程中越來越堅實的核心能力。
>> 不輕進,不輕退。風險投資圈的人,對這句話應該深有體會。投那些和時間做朋友的項目,那些樸拙勤謹、有恒就能有成的項目,風險可控,回報高。
>> 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弟現在頗稱適意,不可錯過時會,當盡心竭力,做成一個局面。站在風口,豬會飛。人生一世,能幾次站在風口?若在風口,抓住機遇,莫要辜負,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飛吧,豬。飛吧,小心村口矮樹。
>> 吾因本性倔強,漸近于愎,不知不覺做出許多不恕之事,說出許多不恕之話,至今愧恥無已。知恥近乎勇。知恥,甚難!
>> 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臨死之際,寸心無可悔憾,斯為大幸。看破生死,但求無悔。這是可追求的境界,實際很難達到。基督教里有“臨終懺悔”的儀式,是對人性的最后一次豁免。每次在飛機上遇上非常強烈的顛簸,我就想,如果這次真掛了,這輩子有什么后悔的?這輩子還有什么遺憾的?比較幸運的是,的確沒什么后悔的。最遺憾的,一個涉及精神,有些想讀的好書還沒讀;另一個涉及肉體,有些想喝的好酒還沒喝。所以,既然沒死,那就繼續無悔做事,
>> 繼續抓緊讀書、痛快飲酒。
>> 習勞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辦事的根基,是能耐得住辛苦。組一個能做事的團隊,就是找到一群有能力、耐辛苦的人。吃苦耐勞在很多時候比聰明伶俐更重要。我認識的最強的一組CEO,最明顯的共同特點是精力旺盛遠超常人。
>> 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帶團隊的小技巧。不要輕易招攬人,不要輕易親近人,可以減少怨念、少樹敵人。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普通人,不能懶。有才能的人,不能傲。
>> 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治驕傲的第一有效方法:管住嘴,不輕易嘲笑別人。治懶惰的第一有效方法:不戀床,不睡懶覺。很實用,尤其是“不睡懶覺”這一條。
>>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輩但當盡人力之所能為,而天事則聽之彼蒼而無所容心。做大事情,但盡人力,不問天意。成與不成,由老天決定,埋頭去做就是。老天的事兒,你老替他操什么心啊?
>> 凡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領導講話,一要說準事情的關鍵點,二要有分量、有擔當。
>> 凡事后而悔己之隙,與事后而議人之隙,皆閱歷淺耳。事情做完,可以總結經驗,但不能沒完沒了。第一,不要后悔自己做錯的地方;第二,不要議論別人做錯的地方。成事人,從來向前看的時候遠遠多于向后看。
這是針對如今的大勢而言,太多的人巧舌如簧,除了會畫餅外,一無是處,而這種人若是站在高位,則很容易讓所帶的團隊或企業從高處墜落,最好的做法是腳踏實地,面相目標,一步一步靠近目標,并時時結合實際調整目標,以期最終成事。
>[插圖]
凡軍事做一節說一節,若預說幾層,到后來往往不符。
帶兵打仗,帶團隊創業,做一步說一步。大餅畫得越美,露餡了越難看。
>>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要做事,做大事,第一,后備人才充足(特別是能有幾個代替自己的人);第二,沒有最合適,就選次合適(不要總說世上沒人才);第三,慢慢教,手把手教,在實踐中言傳身教。
>> 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國事之處無多,更宜竭誠以圖之。睡覺之前,做個每日小結,就知道實際做的事情并不多。這點雖是曾國藩的小技巧,卻有實用。人在辦公室,電話、會議,忙忙碌碌,看似操勞一日,實際上做的事情能有幾件?每日小結,堅持一段時間,效率自可提高。多數俗人,忙忙碌碌,主要的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的八卦了。多數成事的人,無非每年定三個年度目標,無非每季定三個季度目標,無非每月定三個月度目標,無非每周定三個本周目標。時間過
這個也就是所謂的自省,也是復盤。看看哪些目標能實現,為什么?哪些目標不能實現,又是為什么?能實現的總結規律,形成自動化行為習慣,不能實現的尋找原因,加以改正。道理都懂,關鍵是要做到,要成事。
>沒做到的,問個為什么?
>> 去,然后回看,三個目標做到了幾個?沒做到的,問個為什么?
>>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成大人物,要自立自強,獨立不懼,但也要剛柔并濟。做事情,剛,強進;爭名利,柔,謙退。牛人靠成事、靠作品,不靠吆喝,不靠爭。
>> 輿情管理三要義。第一,在負面消息起來之前,消滅于無形。第二,如果還是冒出來了,淡定。不要回應,唾面自干,等閑話自己散去。第三,還是鬧大了,消不去了,就正面直面應對。你能寫,我也能寫。你的嗓門大,我的也不小。
>>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宜牢記此二語。真能做到的有幾個?所謂富不過三代,是歷史規律,更是人性。尊重人性規則的同時,又跳脫出人性規則的,也就洛克菲勒家族了。到了第五代,也呵呵。凡事莫當前,看戲不如聽戲樂;為人須顧后,上臺終有下臺時。
>> 軍事呼吸之際,父子兄弟不能相顧,全靠一己耳。打仗的時候,生死在呼吸之間,誰也靠不上,只能靠自己。打仗,是極端時刻,是個瞬間;人生,看似很漫長,不過一剎那,還是只能靠自己。
>> 凡危急之時,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恃之以守,恐其臨危而先亂;恃之以戰,恐其猛進而驟退。大意同上,這里說的是團隊也靠不住。曾國藩一直強調團隊建設的重要,為什么又說這一句?他要強調的是:團隊只是輔助力量,而在危急時刻,生死存亡,領導者要自己上陣,親力親為,自己指揮,決勝于戰場的瞬息變化之間。打硬仗,自己上,這是“領導力”的最終體現。一個人,扛得住,罩得住,這是一切大事的根本。
>> 吾兄弟既誓拼命報國,無論如何勞苦,如何有功,約定終始不提一字,不夸一句。知不知一聽之人,順不順一聽之天而已。埋頭做事,不做宣講。名聲大小,他人說了算;成功與否,老天說了算。在“成功=PPT”的年代,這句話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了。會做,還要會說,才是王道。萬幸的是,這種年代不會持續太久。放眼二十年后,會做PPT的還有幾人在?所謂曇花一現、高潮三秒而已。時間,善待埋頭做事的人。
>> 自古圣賢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輩既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上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沖融氣象。二者并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這段話實際上說的是兩種態度。做事情,要勇猛精進;處世間,要豁達恬淡。也就是曾國藩一直強調的“剛柔相濟”——用平常心,處世;用進取心,做事。手上有刀,心里有佛。腳下有鬧市,心里有山水。
>> 更易行的方式是:上班埋頭做事,下班埋頭文藝;開會殺伐決斷,然后去博物館看美好書畫、美好器物,養眼養心。
>> 舍命報國,側身修行。意思同上。做事,爭先,不顧身;修行,避讓,不爭搶。
>> 吾輩所最宜畏懼敬慎者,第一則以方寸為嚴師,其次則左右近習之人,又其次乃畏清議。方寸,自己的心。成事人最應該畏懼敬慎的:首先,敬畏內心;其次,尊重團隊;再次,害怕輿論。
>> 無形之功不必騰諸口說,此是謙字之真工夫。所謂君子之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見也。開疆拓土、攻城略地,是明面上的功勞,大家都看得見。什么是無形之功?運籌帷幄是無形之功,公司管理運行架構是無形之功,風險管控是無形之功,人才選用育留是無形之功,文化建設是無形之功,輿情管理是無形之功,行政是無形之功,后勤保障是無形之功……一個團隊,做指揮的人,做幕后的人,做的就是無形之功。有些人常常覺得領導其實什么事兒都沒干,聊聊天、發發言、吃吃飯,而已。
>> 有機會你當了領導,你就不這么想了。很多功夫在明面之外。另外,當領導的,在風口浪尖,能長年保持平衡和中庸,不偏不倚,不掉下來,就很不容易了。
>> 大凡辦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處,一處不通,則處處皆窒矣。做事,不是埋頭就做,而是先要有事情的全局、了解組成事情的各個環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處著手之前,最好能大處著眼。作為管理者,所謂做事,就是疏通這些關節,為其他做事的團隊成員創造成事的條件,讓他們能發力。
>> [插圖]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吾兄弟但從積勞二字上著力,成名二字則不必問及,享福二字更不必問及矣。曾國藩的人生態度:埋頭做事,不問前程,成功在老天,享受在后人。心里無求,也就不耗能量,也就坦蕩,反而增加了勝算。
>>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名、利皆浮云,一時享受,轉瞬即逝;真正的爽,是心里爽。說來容易,做時難。可以從三個角度努力: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切都是浮云,到底皆為涅槃,佛教四圣諦之寂靜涅槃要長記于心。二、領會那些成事之外、做事之余的小快樂:東郊時雨,初雪在廟,和妙人分一瓶酒,閉門讀一本書。三、孔丘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要意識到,每個猛人有每個猛人的苦。
>> 作為另一個猛人,守住自己的志向、吃自己的苦,不必羨慕別人。
>> 小心安命,埋頭任事。第一,認命。第二,干活。能做到第二點的很多,能做到第一點的不多。青年時,個人對自己和世界的認識有局限,遠方還有星辰大海,不認“命”,奮力開拓,是進取心旺盛。中年時,已經知道自己的斤兩,知道世界的運行模式,不認“命”,就是頑固了。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是個倔老頭,到了50歲才認命。認命,不是投降;認命,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做,是謂“安
>> 命”。聽說清華大學某個校訓是“聽話,出活”,和曾國藩說的這個意思有相同之處。
>> 不如意之事機,不入耳之言語,紛至迭乘,余尚慍郁成疾,況弟之勞苦過甚百倍于阿兄,心血久虧數倍于阿兄者乎!弟病非藥餌所能為力,必須將萬事看空,毋惱毋怒,乃可漸漸減輕。蝮蛇螫手,壯士斷腕,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當視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曾國藩寫給九弟曾國荃的話,字字切切,總結成一句:不生氣!做事,不著急,不生氣,閑言碎語,關我屁事,關你屁事。做事越多,成事越多,噪音越多。和噪音,不要講理,要講不理——去你的,你能你上。你沒上就閉嘴。北方農諺,“聽蝲蝲蛄叫還不種莊稼啦?”
>> 曾國藩也是無奈,不知道如何讓九弟能做到這些,只好試著引導:你試試把你打仗的勇氣用到斬斷自己怒氣上?一切貪嗔癡如洪水猛獸、如蝮蛇大毛怪,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蓋茨基金會針對美國青少年推廣了一個情緒管理的慈善項目,BAM(Becoming A Man)。在他看來,學習控制憤怒,是一項重要的人生技能。更多時候,成事的人,戰勝自己,保全自己的身心健康,遠遠難于成事。勉之。
>> 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自以為是,不固執。用現在的話說:盡調之前,無意見;盡調之后,有主見。換個角度,一定要謙卑。我們內心常常嘲笑那些在我們熟悉的領域不懂裝懂的人,我們到了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我們憑什么驕傲?換另一個角度,一定要培養常識。領域無窮,我們陽壽有限,不可能窮盡所有領域。培養好常識,咬得菜根,放低身段,百事可做。不熟悉,不意味著我們不能了解到精髓,學會技巧,學會方
>> 法,多實踐幾百次,我們就能做到了。麥肯錫也是秉承這個理念,從最好的商學院招聘最聰明的年輕人,往死里練他們,能練出來就出來了,練不出來就淘汰。剩下的,都是好手。非常殘酷,非常有效。成人的世界,萬事皆難,除了長肉,哪有什么是容易的?
>> 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亦君子所不屑道也。不求勝過別人,只求勝過自己。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在所有領域、所有時間勝過別人。就算我們在所有領域、所有時間勝過別人,好處呢?只是被小人嫉恨,被君子恥笑。
>> 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著名的“悔字訣”。悔,不是頓足捶胸,而是“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認清自己,用好他人。第一,知道自己“無本領”,才需要用人;第二,知道他人的長處,才能用好人;
>> 第三,恰當地表現出自己的“無本領”(辦事圓融),才能讓他人為自己所用。注意,曾國藩說“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里面隱含的意思是,這些人也沒什么真本事,有些可取之處而已,只要能做到這樣,這些人就可以用。這是曾國藩晚期的感悟。早期,他不是這樣,也不該這樣,他是事必躬親,自負本領甚大,而且證明了自己本領甚大。到了人生后半場,他悟到了,帶大隊伍不是這樣,也不能這樣,推功攬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大事者讓他人成大事。
>> 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曾國藩的人生經驗,就是“屢敗屢戰”。真正長見識、添閱歷的時候,一定不是順風順水、躺著都掙錢的時候,一定是慘敗、跌到谷底、破鼓眾人敲、破墻眾人推的時候。珍惜慘敗之時,正如珍惜傷你心的姑娘。
家訓
>> 處多難之世,若能風霜磨煉,苦心勞神,自足堅筋骨而長識見。沅甫叔向最羸弱,近日從軍,反得壯健,亦其證也。曾國藩教育兒子曾紀澤:不慣著,多磨煉。精神和身體都有非常賤的一面,越練越用越吃苦,越強悍越好用,鬼怕神畏,病也都沒了。不慣著。不慣著自己,不慣著團隊,不慣著孩子,不慣著父母。越慣著,人性的惡越顯現,越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人性的善越顯現。
>> 老洛克菲勒被酒店經理嘲笑:“您怎么每次都不住套間?這么有錢了,還不花?您兒子就每次都住套間。”老洛克菲勒笑了笑說:“小洛克菲勒命比我好,他有個富爸爸,我沒有。”老洛克菲勒不是總這么謙遜,他說過:“我不喜歡錢,我喜歡的是賺錢。”他還說過一句修煉到頂尖的成事人才有自信說的話:“即使把我的衣服脫光,再放到渺無人煙的沙漠中,只要有一個商隊經過,我又會成為百萬富翁。”這才是真正的霸氣。十分鐘內開跑車跑完北京二環路一圈,是個屁。
日課四條
>> 日課第一條:養心。
>> 如果認真地做每一件自己決定要做的事,如果誠懇地對每一個自己遇見的人,時間長了,就是一個成事的人,就是一個身強的人。日課第二條:認真。
>> 日課第三條:責任。
>> 日課第四條:干活。
日記
>> 《記》云:“君子莊敬日強。”我日日安肆,日日衰苶,欲其強,得乎?天天待在個人的舒適區域,強不起來。自強,就是自找不舒服。一直自找不舒服,直到再也找不到不舒服,就是一個能成事的猛人。
>> 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慝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三種容易惹禍上身的人:盜用虛名的人、心里有鬼的人、嫉妒心強的人。原因:不能真實。實事求是。在你亂七八糟的時候,在你不知道方向的時候,實事求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德不配位是常見的大忌。你想想,你的本事和你得到的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你還堅持,劈你的雷也在堅持要劈你的路上了。
>> [插圖]
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
做事求回報,肯定要失望。
有回報的,十件事沒有一兩件,按這個比例去預期,不容易失望。
>> 天下事一一責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做事求回報,肯定要失望。有回報的,十件事沒有一兩件,按這個比例去預期,不容易失望。
>> 就吾之所見多教數人,取人之所長還攻吾短。帶團隊的智慧。第一,把我的知識、技能多教給幾個人;第二,用他人的長處補充我的不足。人類也是這樣用電腦、AI、大數據和云計算的。
>> 勤勞而后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忮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曾國藩的歡喜三境界:累死,能酣睡;看開,能笑忘;高聲朗讀,聲若金石。人間有三個空間能息心養性:重癥病房、山房、書房。去重癥病房看看比你慘很多的人,去山房看看比你高很多的樹,去書房看看比你聰明很多的書,你應該能偷著樂樂。病房、山房、書房,都是心房,去待待,去打開,那些房間能打開多大,你的心胸就有多大。
>> 成事的人,暫時沒了成事的環境,并不意味著放任自己,而是堅持鍛煉,保持體重,保持體能,拼命讀書、思考。
文集
>> 不要和很多人的集體人性抗衡,不要和人類共同的弱點死磕,基本都會輸。集體人性擔心彼此的降維攻擊,都會在制衡狀態下呈現人性之惡。
>> 中國自宋以后,就是平民社會,沒有貴族,只有精英——儒家模式訓練出的士人。貴族是血統的,階層固化,老子英雄兒好漢;精英是文化的,階層跨越,有槍就是草頭王,會寫文章能成事就是英雄,就是豪門。
>> 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國朝先正事略序》先立志,再用心,最后堅持住。不做到中國第一、世界前列,怎么好意思收兵?
>> 凡物之驟為之而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覽而易盡者,其中無有也。——《送郭筠仙南歸序》易做的事,都是小事;易讀的書,都是簡單清淺的書。不要走捷徑,捷徑都是通向邪路最快的路。
>> 古君子多途,未有不自不干人始者也。小人亦多途,未有不自干人始者也。——《田崑甫壽序》途,做官的路子。君子做官路子多,都是從保持獨立、不求人(不依附大官)開始;小人做官路子也多,都是從求人(依附大官)開始。殊途或許同歸,其實,殊途往往不同歸,特別是在做官的路上。
>> 一個團隊,或者一個家庭,風氣行為,就看管理者。管理者沒主見,下面的人就偷奸耍滑;管理者正派、嚴格,下面的人就守規矩。管理者的樣子,不僅涉及個人利益,更影響到團隊的作風。
>> 安樂之時,不復好聞危苦之言。人情大抵然歟!君子之存心也,不敢造次忘艱苦之境,尤不敢狃于所習,自謂無虞。——《金陵楚軍水師昭忠祠記》享受的時候,不愛聽創業時的苦,這是人性。但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是古訓。堅守常識,超越人性,就是精英。
>> 貧富太過懸殊的結果,精英、群眾,都是死,雖然死法不同。
點評
馮唐結合個人閱歷及在麥肯錫的工作心得,來解讀曾國藩的文字。精英解讀精英,精華中的精華。言辭不乏尖銳犀利,詼諧幽默,讀來印象深刻,發人深省。
曾國藩成事的關鍵:
管自己:克服驕傲與懶惰,看淡名利與得失;
管團隊:與人為善,放低自己,求賢若渴,保持勢氣與好勝心,戒懶惰,一懶生百病。
管事情:
大處著眼——有大局觀;
小處著手——扎實做好小事。
此書適合長置于案頭,隨時翻閱捧讀,順境時敲打,逆境時鼓勵。
馮唐結合個人閱歷及在麥肯錫的工作心得,來解讀曾國藩的文字。精英解讀精英,精華中的精華。言辭不乏尖銳犀利,詼諧幽默,讀來印象深刻,發人深省。
曾國藩成事的關鍵:
管自己:克服驕傲與懶惰,看淡名利與得失;
管團隊:與人為善,放低自己,求賢若渴,保持勢氣與好勝心,戒懶惰,一懶生百病。
管事情:
大處著眼——有大局觀;
小處著手——扎實做好小事。
此書適合長置于案頭,隨時翻閱捧讀,順境時敲打,逆境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