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追劇最主要的就是《歡樂頌》,當時只覺得這部劇比較現實,貼近生活。
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或多或少有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所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今年又出了《歡樂頌2》,當然要繼續追下去。只不過今年再看卻發現:自己對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對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
劇中的人不再只是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而是通過他們這個角色來告訴我們要怎樣更好地看待自己、看待社會,要怎樣才能提高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像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他們雖然生活在共同的樓層——22樓,但怎么看也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生活。
他們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階層,面對著不同的世界,擁有著不同的朋友圈。
這都是由他們本身所處的階層所決定的。
就跟我們的朋友圈里不會有大咖、大神級的人物一樣,那些男神女神們的朋友圈里也不會有我們這樣的無名小卒。
這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自然法則,人人不可規避。
邱瑩瑩們工作勞苦,卻只能住出租屋,吃泡面,遭遇白渣男們,而安迪指揮千軍萬馬,霸氣十足,不費吹灰之力卻能贏來一波又一波的優秀追求者。
老子兩千多年前就說了:“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也說道: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就是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你弱時,壞人最多,遇到渣男的幾率最大,如邱瑩瑩們。
你強時,到處都是幸運,就算遇到棘手事,也會有大把大把的帥哥出手相助,如安迪們。
你的階層不只與你的出身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你的認知有關。
你不能改變你的過去,但可以改變自己對過去的認知。
當你心里有夢,有詩和遠方,而不僅僅看到眼前的茍且之后,你在做事時眼中便有了光,心中便有了方向,行動便有了力量。
眼神堅定,步履穩妥,不再是渾渾噩噩,混吃等死,而是兢兢業業,沒時間也擠出時間去做不忘初心的事情。
你在初心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向未來,這樣才是最好的狀態。